根据地质或化探成果确定的成矿有利部位开展电法测量工作。 根据本区地形、地质特点及工作目的,本次电法工作采用激电中梯剖面测量,测量参数为视极化率file:///C:/Users/dell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s和视电阻率file:///C:/Users/dell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s,对于具有找矿意义的激电异常,选择综合剖面或激电测深工作。激电剖面测量也采用大功率短导线中梯装置,激电测深采用对称四极装置测量,主要用于有意义的物探异常和重要矿点的检查评价。要求工作细致,完整地测量出剖面的异常形态,并能突出异常,以便深入研究。因此其装置大小和技术参数不一定与面积观测相同。要求在检查的异常(或矿点)中心,首先进行激电测深工作(沿剖面拉线),根据测深结果,确定最佳供电极距。为突出异常应加长供电周期。 1、激电中梯测量技术要求及指标 (1)技术要求 激电测量技术要求严格按照国家地矿行业《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DZ/T0070-93)》之有关技术标准进行。 激电中梯剖面测量采用大功率短导线中梯装置,AB极距≥2000米、MN=40~80米,观测段AB2/3,供电系统采用发电机输出220V~240V交流电,经整流变压后输出,供电常数为:供电周期32S,延迟时间200mS,取样宽度40mS,叠加次数为1~2。接收激电仪,接收正反向二次场信号直读ηs及V1,控制站观测每次工作的供电电流I,室内计算各物理点视电阻率ρs。 测网布设:测线方向应尽量与化探异常或矿化蚀变带走向垂直(或大于60°)。 工作中应尽量采取措施,改善接地条件.例如,采用铁电极作为供电电极,提前2-4小时,浇上含洗衣粉的盐水,以保证接触良好。加大供电电流,以取得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观测中对一次电位小于5mv的测点要求重复观测,两次观测结果相对误差应小于10%,对畸变点、异常点也应重复观测。 每个排列观测开始之前应进行漏电检查,要求导线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大于2MΩ/km。阴雨天和地面潮湿地段也应对MN线路进行漏电检查。 供电导线绝缘电阻应大于30MΩ;供电电极采用铁电极。测量电极采用不极化电极,要求内阻小于2KΩ。 (2)技术指标 激电剖面测量质量检查率:异常区为30%,正常场区5%,采用改变供电电流方式。检查点大致均匀分配在整条剖面区段内,重点检查异常突变点,视极化率file:///C:/Users/dell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gifs>3%,按均方相对误差计算,公式为: file:///C:/Users/dell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gif 式中:file:///C:/Users/dell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gif—第i点原始读数 file:///C:/Users/dell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1.gif—第i点检查读数 file:///C:/Users/dell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3.gif—file:///C:/Users/dell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gif与file:///C:/Users/dell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1.gif的平均值 n—参加统计计算的点数 总均方误差≤7%。 使用多台接收机工作时,要作仪器一致性校验,校验地段选择极化率较大异常地段,观测点数不少于20个,一次场应达10mv以上,各台仪器往返观测,取均方相对误差最小的一台仪器为基准,分别计算各台仪器与基准仪器的均方相对误差。计算公式为: file:///C:/Users/dell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5.gif file:///C:/Users/dell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gif:第i点原始读数 file:///C:/Users/dell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1.gif:第i点检查读数 N:统计计算点数 仪器一致性均方相对误差不得大于计算总精度的2/3即M<4.67%。 (3)、激电质量要求。 测量技术要求严格按部颁《时间域激发极化技术规定》(DZ/T0070—93)的有关规定执行。 检查方式为“一同三不同”,检查工作量不小于3%。ηs的相对均方误差<7%。 标本的测定采用标本架法测定标本极化率η。利用模拟仪进行供电,用DWJ—1A型微机激电仪进行测量,供电时间为4秒。 (4)、仪器 激电中梯面积测量和激电测深测量仪器均采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JF-10型大功率智能发射机(10KW)作为供电仪器, DJS-8A型直流数字激电接收机作为测量仪器。 (5)、质量检查与评价 野外观测的质量检查应随工作进程有序同步进行,检查工作尽可能按一同三不同(同点位、不同时间、不同仪器、不同人)方式进行。检查量不低于3%,绝对数不少于30个点,对异常部分应着重检查,检查量5%-10%,质量检查点在地域、时间上要相对分布均匀。个别误差过大点计算时可以舍弃,但舍弃点数不得超过相应检查点数的1%,计算均方误差前,应先作误差分布曲线,了解是否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应查明原因并进行改正。最终以均方误差为评价观测质量标准。以平均相对误差为异常区观测的质量标准。 (6)、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要齐全,并刻录光盘。原始记录包括: ①仪器调节、标定及检验的观测记录。 ②生产性的观测记录。 ③物性标本采集及测定记录。 ④各种质量检查观测记录。 对原始记录的基本要求: ①.原始记录要按性质分类,依照统一的格式编制成标准化的文件,以便于数据处理。如生产性观测按分幅编制成点线号,质量检查、剖面性工作单列记录等。 ②各种原始记录要完整规范,符号统一,首页、末页各栏齐全。 资料整理与图件编制: ①对各种原始记录、表册进行整理,编目和编号,编制原始资料索引。 ②对于预处理自动改正和计算的结果,要检查计算程序和使用的重要常数是否正确,发现错误立即改正。 ③对检查中发现的错误数据,应设法补救,无法补救的应予作废,并从有效文件中删除。 磁法测量技术方法及技术指标 根据查证区地质条件、地球物理特征及工作目的,本次磁法工作采用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方式进行。目的确定磁异常范围、形态、走向、强度及梯度变化特征,为地表工程提供施工依据。 (Ⅰ)、技术方法 ① 剖面工作比例尺1:2000,点距10m。 ② 总基点:根据磁异常的范围和基点选择技术要求,以长剖面的方式选择一段稳定背景场,在其一点按照技术方法确定该点T0值,以该点T0值做为本区磁测数据的异常下限值。该总基点位置一经确定应埋设标志并记录位置坐标。 ③日变观测站:磁测采用高精度磁法测量方式,故设立日变观测站,对每天的观测数据进行日变校正。日变观测站的选择技术要求严格按照国家地矿行业有关的技术标准执行。 ④仪器校正点:建立仪器校正点,每天于开工前和结束后对所使用磁力仪进行校正,以消除因磁力仪性能变化所产生的磁测误差。仪器校正点选择技术要求严格按照国家地矿行业有关的技术标准执行。 (Ⅱ)、技术标准 根据工作目的和工作方法,确定磁测总精度∑总为5nT。其各项误差详见下表: | 观测file:///C:/Users/dell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9.gif总观(nT) | | file:///C:/Users/dell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9.gif总 | file:///C:/Users/dell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9.gif总观 | | | | | | | | | | | | | | | | | | |
①、仪器性能校验:主要进行噪声测定,仪器一致性测量,探头高度测试,校验要求在工作现场进行观测点数不少于30个。 ②、仪器噪声水平测定:观测采样间隔为30秒,观测次数要在100个以上,并按下列公式计算每台仪器的噪声均方根值: file:///C:/Users/dell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1.gif ③、仪器一致性校验:多台仪器进行往返重复观测,观测点数不少于50个,精度用总均方差来衡量。 file:///C:/Users/dell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3.gif 一致性均方差file:///C:/Users/dell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5.gif (Ⅲ)、质量检查与评价 野外观测的质量检查应随工作进程有序同步开展,检查工作尽可能按一同三不同(同点位、不同时间、不同仪器、不同人)方式进行。磁测面积检查量:3%—5%,对异常部分应着重检查。剖面检查量应大于5%。质量检查点在地域、时间上要相对分布均匀。个别误差过大点计算时可以舍弃,但舍弃点数不得超过相应检查点数的1%,计算均方误差前,应先作误差分布曲线,了解是否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应查明原因并进行改正。最终以均方误差为评价观测质量标准。以平均相对误差为异常区磁场观测的质量标准。 (Ⅳ)磁性参数的测定: 使用仪器为PMG—1型质子磁力仪。采用高斯第二位置测定法 主要岩矿石物性数量不少于30个,以满足定性、定量解释的需要。主要岩性的物性测定以野外露头和标本同时进行。 (Ⅴ)、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要齐全,并转录光盘。原始记录包括: ①仪器调节、标定及检验的观测记录。 ②.基点选择与T。值确定的观测记录。 ③日变观测记录。 ④生产性的观测记录。 ⑤物性标本采集及测定记录。 ⑥各种质量检查观测记录。 对原始记录的基本要求 ①原始记录要按性质分类,依照统一的格式编制成标准化的文件,以便于数据处理。如生产性观测按分幅编制成点线号,质量检查、剖面性工作单列记录等。 ②各种原始记录要完整规范,符号统一,首页、末页各栏齐全。 资料整理与图件编制 ①对磁法资料、日变资料作预处理,对数据进行编辑;对原始观测值进行各项改正。改正值计算到0.1nt。把经过预处理的磁测资料转存到光盘上,并用打印机把数据列表打出。 ②对各种原始记录、表册进行整理,编目和编号,编制原始资料索引。 ③对于预处理自动改正和计算的结果,要检查计算程序和使用的重要常数是否正确,发现错误立即改正。 ④对检查中发现的错误数据,应设法补救,无法补救的应予作废,并从有效文件中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