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昆仑剑客 于 2014-12-4 17:52 编辑
建立矿产资源安全供应体系 我国矿产资源的形势是:总量虽然丰富,种类也很多,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处于第53位。尤其是石油、天然气、铬、钾、铂、金刚石、铜、锰、富铁镍、铝土矿等更显不足;主要矿床规模小,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中贫矿、共生矿和半生矿多,选冶困难;矿产资源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协调。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矿产资源是原材料的主要来源,95%以上的一次性资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源取自矿产资源。 面对以上形势我国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这是指导我国地质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地质工作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决定》指出,我国矿产资源勘查滞后,重要资源可采量下降,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据国土资源部资料:到2010年,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多数将明显提高,铁矿石将由30%上升到45%以上,铬铁矿将由77.5%上升到90%,氧化铝将由29.7%上升到40%左右,铜将从47%上升到50%。那时,我国的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将十分严峻。例如,铁矿石的需求量为4.5亿~5亿吨,铬、铜、锌、镍、铅、钨、锡、铂等有色金属的需求量也将成倍增加,铁、锰、铜、镍部分依靠进口;部分优势矿产如钨、锡、锑,也将因过度开发,资源耗竭速度加快,到2010年也将成为短缺矿产。 为了缓解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紧张局面,实施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道路是惟一现实抉择。建议:
1.尽快着手制订矿产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战略,加强国家对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的政策性指导。实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战略。
2.加强国家对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的政策性指导,充分发挥政策对经济发展中资源需求和利用的鼓励、限制和引导作用。强化资源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
3.大幅度增加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和勘查经费的投入,加强和加快国内矿产资源的勘查和潜力评价,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成矿条件良好,地质工作程度较低,资源潜力较大,必须增加资金投入,加深工作程度。
4.大力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利用的科技工作,增加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体系的科技含量。
5.培养国民的资源危机感,建立节约资源和回收资源的社会规范,把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和回收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借鉴目前发达国家铁、铜、铝等大宗金属回收再利用量已达到消耗量30%~50%的经验。
6.成立“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委员会”或“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体系联合工作组”,以协调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储备、开发、供应、财政、贷款、税收等工作。 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矿产资源储备和供应影响到国际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我国是发展中的经济大国,意识形态与西方国家有根本差别,世界局势很不安宁,为了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经济和国防安全,建立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体系刻不容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