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1697|回复: 1
收起左侧

[热点讨论] 矿业升级正当时 矿山企业应对挑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9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昆仑剑客 于 2014-8-29 02:00 编辑 : K; a! ^  q& w. h% `) a

  R/ |5 ^6 X4 m: k" v
矿业升级正当时 矿山企业应对挑战
- s3 T; o+ E' c+ q, F% A% q
( }; o  n2 E& g, `% N
  惨淡经营、哀鸿遍野,这是当前我国矿业行业的真实写照。令人忧虑的是,这种颓势延续两年多来似乎还没有好转的迹象。尽管一些长期过度“倚重”矿业的省份也纷纷出手“救市”,采取了减免税费、注入财政资金等积极措施,可“杯水车薪”只能救燃眉之急,却终究难解根本之困,未能扭转矿业行业一路下滑的趋势。' y" q1 e' z) Z' n1 s0 Z
  而全国矿业行业形势的整体低迷给矿山企业带来的灾难也是“毁灭”性的。近两年来,随着矿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矿山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滑,矿业行业亏损面愈益扩大,许多矿山企业甚至已连续多月亏损,职工工资都无法保证,甚至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 c: |/ m  G' J9 x. t' D  祸兮福所倚。在连温饱和生存都成问题的严峻形势下,矿山企业该如何实现“自我救赎”,重拾过去黄金10年的旧梦?对此,业内专家似乎十分乐观:“危机也正是机遇。当前是矿山企业调整优化创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绝佳时机,矿企要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国家要提供政策支持。”
3 E1 s. U) s; [5 {3 C2 l* p0 N  矿企错过转型良机
8 N' U; F# B+ D4 @7 i+ X
  毋庸置疑,转型升级是矿山企业应对挑战、化危为机的根本之策。但是,这个早已在全社会都形成共识的“良方”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8 a- B$ R- o3 e0 M/ F8 r; y
  2002年~2011年,是中国矿业发展的黄金10年,也是矿企日进斗金、最为风光的10年。这10年间,我国的矿业形势持续火爆,所有矿产品价格都高企不下,矿山企业因此而赚得盘满钵溢。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矿山企业全线飘红,完全有实力也有能力进行转型升级之时,许多矿山企业非但没有乘势而为,打造强健的“筋骨”,以增加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反而放松了内部管理,致使铺张浪费、“跑马圈地”以及盲目铺摊子的现象层出不穷。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旦“矿业经济升级版”沦落成为了彻头彻尾的“矿业经济降级版”之时,矿山企业的噩梦也就为之不远了。
( Q' ]* X' U" _7 w  E  在过去10年的矿业发展黄金期间,许多矿山企业偏重提高管理费和职工的工资福利水平,热衷于拓宽和发展与主业无关的多种经营产业,而对矿业这个主业投入不够,依然停留在以量为效益源的粗放生产层面,并没有在质上有突破。
2 y6 }- v, i* [$ J1 v  Y& ~  \  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家华持同样观点。他在不久前中国矿业联合会召开的常务理事会议上十分痛惜地说,中国矿业10年黄金期间,本应是矿山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矿业经济升级版的绝佳机会,然而现在回过头再看,我国矿山企业在这方面基本上无所作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依然很差,所以才造成了世界和国内经济一有“风吹草动”,企业就难以支撑的被动局面。
9 R" H  k3 @  L' y  事实也正是如此。毫无疑问,在中国矿业发展10年黄金期间,可以说是“机器一响,黄金万两”,每个矿山企业都“不差钱”,有些矿山企业甚至钱多到了不知该怎么花的地步。尽管如此,许多矿山企业却没有把钱用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刀刃上,而是把真金白银大把大把地浪费在了粉饰门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上了。
) z% l2 q9 ^8 o0 N: X    有些矿山企业凭借矿产品价格暴涨带来的“红利”,盲目扩大产能,以数量换增长,以规模增效益,没有在内涵发展方面下工夫,走得还是简单粗放式的发展道路。有的矿山企业为了追求所谓的集团优势、规模效应,为了向所谓的世界500强进军,大肆“跑马圈地”、兼并重组,热衷向原本不熟悉的行业领域进军,将房地产、物流、造纸等原本与矿业行业风牛马不相及的产业纷纷汇至旗下。隔行如隔山。这些主业外的其他产业虽然为矿山企业暂时赢得了政绩和荣誉,但也为其长远可持续发展埋下了“祸根”。一旦市场突变,这些产业非但不能为主业“雪中送炭”、“排忧解难”,反而会对主业“落井下石”,进一步加剧矿山企业的困难。
! f; ^" X: v  l. a* r3 p    据相关媒体报道,作为全国第五大煤炭产区的河南,其四大煤炭集团集体沦陷,而河南煤炭企业亏损不仅受煤炭板块的拖累,而且非煤产业盈利能力差也致使其转型升级困难。河南省煤炭企业投资的非煤产业包括化工、有色、装备制造、物流贸易、建筑建材及其他产业。由于大部分非煤板块与煤炭板块一样,属于强周期性行业,在目前经济增长放缓、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了经营困难,有的板块亏损严重。河南省工信厅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河南省化工板块亏损近16亿元,有色板块亏损11亿元,装备制造板块亏损1.8亿元,物流贸易板块盈利4.5亿元,建筑建材盈利1.9亿元,其他板块盈利2.9亿元,盈利板块的盈利数尚不足抵消有色一个板块的亏损。0 ~& w2 m0 F3 F6 R
  “现在,公司煤炭板块还是盈利的,其他板块亏损比较严重,对整体业绩也是很大负担。”一位不愿具名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人士的此番话道出了煤炭企业发展多种经营后的尴尬状况。
: g8 T6 I& R1 O4 ~! }" o  e. i8 k  而矿山企业在过去黄金10年期间的过度消费、铺张浪费也为现在的困难境况埋下了伏笔。彼时,大幅提高职工工资尤其是领导班子的薪酬成为所有矿山企业的不二选择,修缮楼堂馆所、改善生活条件现象也蔚然成风。有的矿山甚至打着建设质量标准化矿井的幌子,对井下的一些设施也搞起了“花架子”工程,不仅把井下的重要硐室重新“装修”一新,贴上了光滑锃亮的瓷砖,即便是一般性的永久巷道两侧也贴上了瓷砖。这样的“面子工程”连一些长期在井下上班的老工人都看不惯:“这哪是在开展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分明是在扔钱,真是钱多得不知道怎么花了!”
, ~/ H5 Y' V' Z& W7 y; s4 M* l  所以,现在矿山企业遭到几十年一遇的“滑铁卢”,虽然有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影响的客观因素,但与矿山企业本身缺乏长远眼光和居安思危思想,平时尤其是效益好时不注重练内功有莫大关系。
$ _+ W* A( I! `9 L+ [' p" p    痛定思痛求转型
8 `" T* ^2 i$ A5 t2 g  《孟子•告子下》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对矿山企业来说,亦是如此。所以,当前矿业形势持续低迷的时期也正是矿山企业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真正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矿业经济升级版的绝佳时机。8 u' N" S1 [: F
  “矿产品价格低迷之时,是矿山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矿产品质量、为后续加工业提供基础的好时候。”冯安生举例说,比如铁矿石生产企业,如果在当前不利形势下通过转型升级来提高产品质量——铁精粉品品位,每提高一个品位,经济效益就会增加10元/吨~30元/吨。同时,铁精粉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节能环保和下游产业的发展。据粗略统计,铁精粉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高炉利用率就能提高一个百分点,节约焦煤也约一个百分点。
" g% W4 s) W4 E' C- L7 i7 T  矿山企业在当前情况下,还要主动根据市场需求,拓宽矿产品的差异化,构建高、中、低矿产品共存的系列化格局,提高矿产品附加值,以支撑矿山企业正常运作和发展。  o3 V9 q: w3 V6 Q
  事实上,矿山企业在这方面还是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的。比如,煤炭行业可以通过对原煤的洗选和深加工,加工成精煤、块煤、末煤、煤泥等多个系列产品,既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又能满足不同用户需求;还有铁矿石生产企业也可根据高炉的需要,生产品位不同的铁精粉。
# @) D2 X0 h3 Z  更重要的是,当前矿产品价格低迷期也正是矿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尾矿排放、提高盈利能力和生态效益的大好时机。而这也是矿山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b0 i! X/ p; Y/ S2 G" f- z+ {! [
  在这方面,其实不乏典型。位于河南省栾川县的洛阳钼业公司,前些年在钼精粉价格飞涨时,各项经济指标十分喜人,经济效益大幅攀升。而在随后钼精粉价格大跌,许多钼矿为此而陷入亏损泥潭之时,洛阳钼业公司照样年年有盈利。其根本原因就是,该公司把钼矿中伴生的白钨矿充分综合利用了起来。时任的洛阳钼业公司董事长段玉贤曾十分自豪地说:“在钼精矿价格严重下滑时,我们生产钼矿并不赚钱甚至还要赔钱,之所以还能盈利,就是因为我们回收了其中的白钨矿。”
% n% k/ b' o8 o$ R+ d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不啻为当前矿山企业突出重围、提高效益的绝佳路径。洛阳钼业公司的钼矿不仅伴生白钨矿,还有伴生长石、云母,如果采取先进的技术工艺,把各种有用的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在生产和选矿成本增加不多的同时,经济效益却增加十分明显。还有内蒙古的铅锌矿也伴生有铜、银等,均可以通过综合利用来取得好的效益。( o3 V4 }. {6 Y) G( z+ n" F; z
  2012年初,国内矿业经济形势刚刚出现拐点时,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刘亚川就提出了“矿业形势越是不利越要大力发展综合利用”的观点,并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赞同。
: c" @3 E: b7 p* P  事实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作为矿山企业转型升级、内涵发展的具体措施之一,不仅能在单位成本增加有限的情况下实现“一矿变多矿”、“贫矿变富矿”,提高矿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矿山企业的盈利能力,还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减少矿产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尾矿排放以及土地的占压。
6 X# Z% _- ]1 A' x& \2 C  也正鉴于此,国土资源部近几年来一直在大力提倡和引导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并把“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明确为国土资源工作的3个定位之一。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副司长许大纯也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是推进矿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必须深入持久地坚持开展下去。
4 e. E9 F4 D/ |0 w    政策支持待加强1 O. q& ]2 T7 C4 T6 c5 c! y
  发挥利用好政策导向作用,是决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成败的关键。实际上,这几年国家相关部门在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加快矿业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尤其是前几年国土资源部与国家财政部联合开展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和示范工程建设,用“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和支持地方政府、矿山企业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 n; j0 S2 U% {6 e, P  彼时,国内矿业经济形势一派大好,国内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积极性十分高。刘亚川认为,那时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国家重视,地方支持,科研院所和矿山企业积极性高,全社会也很关注,所以许多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并得到了迅速发展,很多矿山企业也主动上门到相关科研单位寻求技术支持。% f6 L2 B4 m  q0 o& s2 l4 v6 D6 A* |
  “在当时那种矿产品市场火热的情况下,即便国家不出台优惠政策,不提供财政资金支持,企业也有经济实力来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国家的资金对那些致力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矿山企业来说,最多也算是‘锦上添花’,起个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和拉动作用。”一位业内专家话锋一转地说:“可惜的是,有些矿山企业是‘萝卜快了不洗泥’,只简单地以数量提效,而没有精耕细作,更没有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上出实招。”/ E* M5 S/ Y* t$ K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在矿产品挖出来就可以卖出高价的情况下,的确有相当一部分矿山企业急功近利,没有把转型升级和内部挖潜放在重要位置。一旦市场发生变化,矿山企业因矿产品市场低迷、矿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而陷入困境时,即便这些矿山企业醒悟过来,想转型升级和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也为时已晚,已没有经济实力来开展。
6 U+ L/ x1 G' e- q/ C: p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当前的严峻形势,虽然使矿山企业遭受重创,但也给矿山企业提供了一个契机——迫使矿山企业不得不转变观念,改粗放式生产为集约化经营。
5 v5 O6 E8 n( {) s9 H  现在是矿山企业转型升级和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关键时刻,也是政府为矿山企业‘雪中送炭’的良好时机,国家应像前几年那样,出台相应的优惠支持政策,调动矿山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转型升级和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 C+ P& S4 [$ \- L+ n3 J' C$ P: j3 Y* j

7711

主题

31万

铜板

892

好友

超级版主

地信网论坛贵宾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128764

宣传勋章优秀斑主灌水勋章活跃勋章贡献勋章童话节勋章

QQ
发表于 2014-8-29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看看了$ m( H/ H$ E7 h  O5 R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