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届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大会在昆明召开4 C9 I! g3 |: F- g+ _ l
促勘探理念进步 助重大找矿突破
* Y7 z! P. x" r: T2 a" @2014-08-21国土资源报
8 W5 I/ }$ l# j: ?& F$ e 8月19日,第14届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大会在昆明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研,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裴荣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骏,以及来自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8个国家的专家学者700多人参加了会议。" h3 g/ u% F: {: Y7 G- Z1 N
' o7 Z, B3 \1 l9 f 国际矿床成因大会每四年一届,我国曾于1994年成功举办第九届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大会,时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主席为裴荣富院士。时隔20年,国际矿床学界新老朋友再次相聚中国云南昆明,就“矿产资源:发现与利用”主题,针对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作用、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作用、矽卡岩型矿床和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卡林型金矿、“三稀”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等19个热点专题进行为期4天的研讨。本届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主席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毛景文研究员。
- m) G/ F' @! x# Z$ O& _7 W4 o) F
1 u5 J1 Y( w- Z- g% V- t 王研在讲话中表示,当前资源与环境依然是全球关注的两大主题。坚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既定的发展方向。过去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矿产资源消费也达到空前程度,成为大宗矿产资源消费的大国之一。近十几年来,我国开展了新一轮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对我国急需的矿产资源开展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综合性调查评价工作,发现和评价了一批新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形成雅鲁藏布江、西南“三江”的滇西北、东天山等一批新的国家级资源基地,巩固和加强了南岭有色金属基地,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了支撑和服务。当前,我国经济、资源和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矿产资源安全和矿业发展面临新背景、新形势和新挑战,我国地质调查工作将按照中央要求和国家需求,在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和工程建设等方面加强调查、监测和评价,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9 Q/ M' p. g( Z8 e3 _! U# E/ M" I% C! D% O' `4 i
王研表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越来越多地依靠于矿床学理论和勘查技术的进步。本届大会是国际矿床学术界的盛会,也是中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一件大事,必将成为矿床学家们知识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促进中国与国外科学家的广泛交流,积极提升对成矿作用、成矿规律的认识,也将强有力地促进找矿勘探工作理念的进步,推动实现重大找矿突破,提高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水平,推动全球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 : J# B- _$ ~! j0 X5 M3 q. f' G5 D9 y
7 W( T9 D, R, ^: K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