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记者获得最新消息,新泰古石专家郭善同在最近一次野外寻找奇石时,于新泰市羊流镇单家庄、黄草村、邢家庄等地意外发现几块珍贵的类人猿粪便化石,并经众多研究专家最终证明是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多年)类人猿粪便化石。当试验鉴定结果确认此为旧石器时代类人猿粪便化石的时候,刘凤君极为惊喜,“人类粪便化石很难保存。
郭善同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类人猿粪便化石。 2日,记者获得最新消息,新泰古石专家郭善同在最近一次野外寻找奇石时,于新泰市羊流镇单家庄、黄草村、邢家庄等地意外发现几块珍贵的类人猿粪便化石,并经众多研究专家最终证明是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多年)类人猿粪便化石。这是在中国乃至亚洲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类人猿粪便化石,对旧石器时代的饮食、生活环境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还发现了与类人猿形貌、鹿、猴等极为相似的石质雕刻,为我们揭开了类人猿生活的神秘一角。 发现:黄沙地下挖出原始雕塑及石器 最近,新泰古石专家郭善同到新泰市羊流镇单家庄西山丘陵地段寻找奇石。在一东西向山脉南侧,距离古泉或地下河口二百米左右的黄土高台,经历岁月雕饰,已变成一片色彩浓重的黄沙地。惹眼的景色让郭善同停下脚步,慢慢欣赏。 除了景色别致,已有9年古石考古研究的郭善同意识到这里可能蕴藏着大量古代石器。“此地位于山口附近,背靠大山,面向极为开阔的丘陵低洼深沟,历来是类人猿生活的起居之地。”郭善同解释,此位置特点是,夏借南风凉爽,冬避北风温暖。因地势高,易发现猎物和敌情。背靠山,易躲避。离水近,易于饮水,还利于躲避危险动物的攻击,同时也利于捕杀前来饮水的动物。厚土之地,利于挖掘洞穴、炉灶及火坑。 早先,国家考古界就考证,单家庄为古人类活动频繁的八个场地之一。果然,经仔细寻找,郭善同最先找到的是大量带有明显旧石器时代印记的石器和原始雕塑,还不乏一些残缺的骨化石,而当他拨开一层厚厚的灰烬时,竟发现一些碎骨碴子被一些颜色特异的土质黏连在一起,对古石极为痴迷的郭善同仔细辨认,认出这是极为罕见的远古人类粪便化石。 确认:多方鉴定确认为旧石器时代类人猿粪便化石 郭善同发现该化石后请专家进行了鉴定,经山东大学教授、美术考古学理论体系创建“第一人”刘凤君、济南大学孙英明、新泰博物馆馆长穆红梅、清华大学类延旭及数位古石器研究专家等多方研究鉴定,确认该化石为旧石器时代类人猿粪便化石。 当试验鉴定结果确认此为旧石器时代类人猿粪便化石的时候,刘凤君极为惊喜,“人类粪便化石很难保存。”刘凤君说,这是因为人类粪便要转化为化石的条件极为苛刻,而被大量灰烬覆盖造成了干旱环境或与空气隔绝,不易腐烂,在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中,矿物质会取代有机物,使人类粪便变成化石。 “人类粪便化石保存难,发现更难,更何况是旧石器时代的类人猿粪便化石,历史久远,更难保存。”新泰博物馆馆长穆红梅说,另外,即使化石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会视而不见,它的外形与普通石头很难区分开来。“史前类人猿粪便化石的发现这还是第一次听说。”穆红梅称,迄今为止,只有在1972年英国人发现了距今1000多年历史的矿化人类粪便。“我国尚无发现史前类人猿粪便化石的先例。”穆红梅说。 研究:化石里读出旧石器时代食物极其匮乏 郭善同小心翼翼地保存好化石,并进行仔细研究。“史前类人猿粪便化石,保留了很多信息,直接涉及古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它们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描绘出数千年前的景象。”郭善同说。 据郭善同称,在新泰博物馆馆长穆红梅,及牛其锋、徐传善、张勇等众位专家的帮助下,化石中一些隐藏的信息逐渐被解读出来。“粪便多含骨骼,证明当时类人猿以食肉为主。”郭善同一一解说,粪便中骨骼不留火烧痕迹,说明当时以生食为主,多骨腔的碎片、附近找到的吃剩下的骨骼印证了这一点。“骨骼的骨腔与骨环被嚼碎吃掉,只剩下很难啃咬的骨头碴子,说明当时食物匮乏。”郭善同推论说。 作者:刘培俊 来源:中华泰山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