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1366|回复: 2
收起左侧

[其他] 中国部分名山来由

[复制链接]

205

主题

60万

铜板

187

好友

传奇会员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700492

宣传勋章贡献勋章灌水勋章活跃勋章

QQ
发表于 2014-4-5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泰山名称的由来

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它与陕西华山、山西恒山、河南嵩山、湖南衡山, 共称“五岳”。泰山位于山东中部,津浦铁路东侧,绵亘济南市与泰安、历城、长清三县之间,总面积为426 平方公里。因地处我国东部,故称“东岳”。主峰天柱峰在泰安县城北,海拔1545 米,次于华山和恒山,居五岳第三位。因峰顶建有“玉皇观”,故又名“玉皇顶”。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又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泰山是我国山岳公园之一,又是天然的艺术与历史博物馆。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其进行了多次整修。


华山名称的由来

华山,古称西岳。在陕西华阴县城南,海拔1997 米,北瞰黄河,南连秦岭。《水经注》说它“远而望之若花状”,因名花山,又称华山;又因其西邻少华山,又称太华山。华山以“奇拔峻秀”冠天下。其主峰为落雁(南峰)、朝阳(东峰)、莲花(西峰),还有玉女(中峰)、云台(北峰),为华山五峰。华山名胜很多,天然奇景处处可见。如凌云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上凸下凹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悬崖上开凿出的通道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苍龙岭等。“华山自古一条路”,现在亦然。


嵩山名称的由来

中岳嵩山的名称,历来变化甚多,自古称为“外方”。据《尚书》上说,嵩山从外面看是方形,故称“外方”。又由于古代传说中的尧舜的居地都在现在的山西省南部,对于部落氏族来说,嵩山距离他们已经很远了,所以叫做“外方山”。夏禹时称为“嵩高”、“崇山”。周公著《尔雅》上说: 山大而高者叫嵩。平王东迁洛阳以后,始定嵩高山为中岳。嵩山这一名称是汉武帝以后才出现的。以后历代均沿称嵩山为中岳。它是根据《诗经·大雅》中“嵩高唯岳,峻极于天”的诗句而命名的。古人认为它凝聚天地灵秀之气,居于四方中央,巍峨高峻,雄伟秀丽,故称中岳。


庐山名称的由来

庐山古名叫敷浅原,又叫南彰山、天子彰等,在江西九江市南,飞峙长江边,紧傍鄱阳湖。相传在周朝,有个名叫匡俗的人,带着个兄弟到山上隐居,盖茅庐数间为舍。周王想请匡氏兄弟下山为官,派人来访,但是,匡氏兄弟已杳如黄鹤,不知去向,只剩下一栋空庐,此后,人们就叫这座山为匡山、匡庐或庐山。


恒山名称的由来

恒山位于山西省北部浑源县境内,西衡雁关门,东跨河北省,连绵数百里,横亘塞上。恒山,亦称太恒山,又名元岳、常山。与山东泰山、陕西华山、湖南衡山、河南嵩山并称“五岳”。相传4000 年前舜帝巡狩四方,路经此地,见山势雄伟,古树参天,遂封为“北岳”。恒山主峰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7 米。分东西两峰,东为天峰岭,西为翠屏山,两峰对峙,浑水中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天险。恒山名胜古迹甚多,古有18 胜景之说。天峰与翠屏山上,怪石争奇,楼台殿宇建造于苍松翠柏之间。今尚存朝殿、会仙府、九天宫、悬空寺等10 多处。其中,以悬空寺胜景最奇,半壁之间,一排亭台楼阁,上接云端,下临深谷。另有琴棋台、出云洞、紫芝峪等自然风景区。峭壁悬崖之上多留有古人题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还能看到“岳顶松涛”、“夕阳返照”、“金鸡报晓”、“玉羊游云”等自然奇景,更令游人神往。


黄山名称的由来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关于其名称的由来,源说不一。近千年来,因黄帝炼丹而名黄山一说,流传广泛,影响深远。还有一种说法,黄山,古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改名黄山。北宋景祜《黄山图经》解释说:江南黟山,据得其中,云疑碧汉,气冠群山,有古木灵药,名花异果,瀑水飞泻,汤泉香温,是轩辕黄帝“栖真之地”。唐玄宗崇尚道教,特于“天宝六年(公元747 年)六月十七日敕改为黄山”。另一种说法,元人赵访用阴阳五行学说,结合黄山盘踞于崇山之中,而中央正色是黄色,而起名黄山。此外,明、清时,又有黄山即黄檗山一说。康熙八年《黄山志》附录《黄山辨》一文称:“今乡俗称为黄壁山,山川出黄檗也。曰黄山,省辞也。”提出因山产黄檗而得名。


九华山名称的由来

九华山座落于安徽省青阳县西南,原名九子山,素有“江南第一山”之称。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合称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太平御览》说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名“九子山”。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云:“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从此更名“九华山”。九华山方圆 100 多平方公里,共有99 峰。群峰竞秀,怪石嵯峨,谷幽潭深,银瀑飞泉,景色绚丽,引人入胜。诸峰以天台、莲花、天主、十王等九峰最为雄伟,主峰海王峰海拔1342 米。名胜古迹遍布其间。九华山的开发,始于晋隆安年间(公元397—401 年)。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 年)新罗国王近宗金乔觉(地藏)来此,辟地藏王道场,
大规模建筑庙宇。(一说永徽年间,即公元650—655 年)九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兴建,日益鼎盛。仅佛寺已达300 余座。僧众4000 有余,香烟缭绕,常年不绝。所以九华山又有“佛国仙城”、“蓬华佛国”之称。现尚存古刹78 座,最著名的有化成寺、月身宝殿、祗国寺、甘露寺、百岁宫等。计有佛像1500 余座尊。另藏明万历皇帝颁赐的圣旨、藏经及其他玉印、法器等文物 1300 余件。百岁宫内还供有“应身菩萨”,即无瑕禅师的肉身坐像。今日九华山已辟为游览区和佛教朝拜圣地。


五台山名称的由来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距太原市230 公里,由五座顶如平台、屹立环抱的山峰组成,环基250 公里。五座山峰以台定名: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清凉山志》载:“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新志》载:“五台之名,北齐始见于史,北齐以前则称清凉山。”根据两书记载,五台山之称始于北齐,以前称清凉山。按地质学家考察认为,大约在二三千万年以前,这些台子的顶面原是地面,后来,山地慢慢上升,地面被高高抬起,再经长期风化和各种剥蚀,形成如今之高山台顶。五台山以神奇的传说与诗情画意交织的美吸引游客。


峨眉山名称的由来

峨眉山海拔3099 米,位于川西南部。它巍峨雄秀,群峰突起,古木参天,庙宇林立,既是全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又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对于峨眉山名来历,众说纷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峨眉山就闻名于世。而峨眉山名,早见于西周,据晋代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杜宇以褒斜(今陕西汉中)为前门,熊耳(今四川青神县境内)、灵关(今四川雅安芦山县西北)为后户,玉垒(今四川灌县境内)、峨眉(今四川峨眉县境内)为城廓。”晋左思的《蜀都赋》写道:“引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但为什么称之为“峨眉”。其说不一。一说峨眉山是因“山高水秀”得名,另一说是因“两山相峙。”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峨眉山屹立在大渡河边上,大渡河古称“涐水”山爱水而得名,故称“涐眉山”。峨湄山只是因为是山,才离开了水,
由“涐湄”变成了“峨眉”。这种说法系近代文人赵熙之论,“是山当涐水之眉。眉者,湄也,以水得名。”峨眉山自春秋战国以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峨眉“二字,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峨眉山外形雄伟秀丽、内在旖旎多姿的特点。


骊山名称的由来

陕西省临潼的骊山,壮丽秀美,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就在骊山脚下。相传女娲“炼石补天”以后,从“中皇山之原”,骑着一匹雄伟嘶鸣的骊马(纯黑色的马),飞驰而去。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神话中的女英雄,“立祠祀之”,故而得名。现在,骊山第二峰仍矗立着一座老母殿的祠宇,这就是女娲祠。


千山名称的由来

千山原名千华山,又称积翠山、千朵莲花山。在辽宁省鞍山市东南20公里处。为东北地区三大名山之一。占地面积约300 平方公里,海拔200 多米。山中奇峰迭起,塔寺棋布,其有峰峦999 座,以其近千,故名千山。最高峰为仙人台,第二高峰为五佛顶。自古为辽东名胜,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之誉。千座奇峰,或如狮虎雄踞,或如卧象盘龙。昔人有诗赞曰:“一石一泉皆化育,千华千顶孰雕锼?”


喜马拉雅山名称的由来

喜马拉雅山意为“雪的家乡”,系位于我国及尼泊尔、印度等国的一条大山脉。关于它的语源有几种说法。一是由梵语的hima“雪”,加上alaya“家,家乡”组成的合成地名,即“雪之家、雪的家乡”之意。二是由当地的神名而来,shimalia 是“雪山女神”之意。三是由南印度的德拉维亚语的malai“山”加上梵语的hima 而成的,即“雪山”之意。该山脉东西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6000 米,有不少高达8000 米以上的高峰,其中中国与尼泊尔两国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8848 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珠穆朗玛峰名称的由来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第一高峰,海拔8848.13 米。1717 年(清康熙56 年)绘制地图时,就采用了珠穆朗玛峰这个名称。1852 年英国人偷偷地测量了这座高峰,并且盗改了它的名称,叫作“额菲尔士峰”(额菲尔士是英国人,他曾于1830 年至1843 年任印度的测量局长)。满清封建王朝、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一直错误地沿用这个名字。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发出通报,正式命名这座高峰为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是藏语“圣母”的意思。


巫山十二峰名称的由来

巫山十二峰在长江三峡的巫峡中,从登龙峰到聚鹤峰东西绵延25 公里。巫山十二峰的名称源于神话传说。相传,大禹在巫山治水时,西王母的女儿瑶姬遨游东海归来,驾着彩云,翩翩来到巫山。她为大禹治水的顽强毅力所感动,从云端中下来,在授书台上,把三卷天书授给大禹。大禹用三卷天书,降伏了妖魔,疏通了洪水,消除了水患。瑶姬见巫峡水险滩恶,就邀约11 个仙女,一起留在巫山,为行船保安全,为农民保丰收,为樵夫驱虎豹,为病人种灵芝。她们屹立在巫山的12 个山头上,天长日久,风吹雨打,日晒雨露,渐渐化为了12 座仙峰,每座山上峰都保持了仙女的美丽姿态。从描写巫山十二峰的很多诗歌看来,巫山十二峰的名字,在唐代大部分就出现了。唐代仪凤年间,人们在青石的飞凤山麓修建过规模宏大的神女庙,庙的大门就是与神女峰相对的。南宋人祝穆《方舆胜览》上,巫山十二峰的名字是:集仙、聚鹤、松峦、望霞、翠屏、飞凤、朝云、起云、净坛、上升、圣泉、登龙,这与人们现在称呼的名字完全符合。元代的《隐居通议·卷29》据《蜀江图》所列举的巫山十二峰,是:“独秀、笔峰、盘龙、仙人、栖凤、登龙、起云、望霞、翠屏、松峦、聚鹤、集仙”,部分与祝穆的一致。清光绪十九年,干傅一画的巫山十二峰图,各峰的名字则都与祝穆的相同。


祝融峰名称的由来

被人誉为“五岳独秀”的南岳,有巨峰七十二,名泉三十八,周围八百里。其中祝融峰与方广寺、藏经殿、水帘洞构成高深秀奇的“南岳四绝”。“祝融万丈平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唐·韩愈诗)。祝融峰为南岳七十二峰之首,海拔1290 米,上有祝融殿。峰极上龙筋凤尾的“绝顶寒松”
和彩霞万顷的“祝融日出”,古今是招徕游客的绝妙佳处。祝融峰是根据中国古老传说中的火神祝融氏命名的。相传当年祝融在世时,住在南岳,死了以后又葬在南岳山,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曾经传教人类取火用火的英雄,便将南岳最高蜂命名“祝融峰”。


梁山和梁山泊的由来

梁山原名叫良山。汉代时,汉文帝的第二个儿子被封为梁孝王,这个人游山玩水、挥金如土,经常到良山狩猎,死后被葬于良山北麓,因而改名梁山。现在梁山北麓还有梁孝王墓。梁山地势比较低洼,北宋年间三次黄河决口,都汇水于梁山周围,与南面的巨野泽连成一片,从而形成号称方圆800里的“梁山泊”。

1145

主题

10万

铜板

2

好友

传奇会员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21817

灌水勋章活跃勋章冰雪节勋章

QQ
发表于 2014-4-5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看看看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板 +1 收起 理由
admin + 1 亲,你好快哦~~~

查看全部评分

加强科技支撑和引领  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11

主题

31万

铜板

892

好友

超级版主

地信网论坛贵宾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128764

宣传勋章优秀斑主灌水勋章活跃勋章贡献勋章童话节勋章

QQ
发表于 2014-4-7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看看了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