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漂白灰色收入”和“违法成本低”也加剧了虚假发票的泛滥虚假发票的存在使得部分雇员的“低工资高收入”成为可能由于阳光工资的推行,公务人员和国企员工想要获得高额福利和津贴,就必须以更加隐蔽的方式进行。“国家雇员的工资相对较低,”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政治学教授,曾做过关于中国贿赂与腐败研究的王裕华说。“因此他们通过报销来大量增加收入。这很难监管。”
当然,这种“漂白”并不仅仅局限在公务人员,在外企甚至民企,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这种现象。根据《纽约时报》报道,在上海,有不止一家的共同基金公司要求其员工每月上交假发票来冲抵他们一半的工资——这种账务作假方法能让该公司及雇员降低其应纳税额。…[详细]
此外,对于为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工作的体制内雇员,虚假发票的存在也给贪污受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的方式。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因经营需要而大量购买假发票就是一个例子。在审查中发现KTV、夜总会等娱乐场所之所以大量需要假餐饮发票等服务业通用发票并不是其本身入账需要,而是客户的需要。原因在于许多客户在这些娱乐场所消费之后需要开具发票回单位或部门报账,而娱乐业发票肯定不能入账,于是客户就给商家提出要求开具餐饮发票等其他种类发票。而商家为了能留住客源,自然会主动购买假发票以应付客户需要。
另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使用虚假发票其实是向几个行业高度集中的。根据中国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4月,全国共查处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案件8504起,查补税款13.6亿元。其中,房地产与建筑安装、药品与医疗器械、发电、供电和餐饮娱乐等几大行业成为假发票的重灾区,仅这几个行业就查补税款4.5亿元,占总数超过30%。
ktv等餐饮娱乐场所是假发票的“大主顾”。
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这种集中值得玩味。餐饮娱乐行业前文已经分析过。药品与医疗器械行业方面,葛兰素史克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行贿医生和医院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虚开发票套取贿金。而对于房地产与建筑安装,情况也类似,只不过需要打交道不是医生,而是政府部门。这其中,发电、供电行业比较特殊,由于对煤电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成本也越来越大,电力企业往往可以从政府获得高额补贴,而虚开发票就是获得更多补贴的“好办法”。…[详细]
查处使用虚假发票的难度很大,而且被查违法成本却不高尽管使用虚假发票的行为普遍存在,但却很难被查出来。分析人士称,监管成本太高,特别是对于虚开发票来说。为了找到发票欺诈的线索,税务部门往往需要联系酒店、航空公司和办公用品店等地核查数以万计的发票,并审阅无数笔交易,这项工作十分冗长乏味。
而“买假”承担的处罚很轻。由于税务部门权责所限及取证难等现实因素,税务部门很少向公安部门移交假发票的买方,多是以行政处罚的形式处罚使用假发票的单位和个人。而对一些政府部门或国企的虚报假发票的行为,相应的处理结果也多局限于要求其“提供真实发票,或将问题在本部门通报”。…[详细]
在税收稽查实务中,假发票入账既可被视为忽略不计的“小节”,“合乎用途”的财务处理办法,也可以罚得当事人倾家荡产。2009年,审计署在发布“16省区市国税部门税收征管情况审计调查结果”时指出,“税务部门自由裁量权太大。”现实中,基层执法人员不但有较大的税收自由裁量权,而且多从自身能获得的“好处”角度考虑一张发票的价值。而决策者们又往往从各自“官位”大局的角度去琢磨问题,执法人员乐得以票寻租,以致让发票沦为权力变现的路径。
另一方面,制售假发票也不是什么重罪,2009年,号称建国以来北京最大的制造和出售假发票案宣判,这期案件中,韩某制造并销售了80余万份假发票,但也仅获刑6年6个月和处罚金30万元。…[详细]
结语
部分人的贪婪肯定是“假发票”存在的原因。但高税负,使得“假发票”存在刚需;“以票控税”的税收逻辑导致“税账分离”;以及不少政府部门和央企国企对“虚假发票”有依赖,才使得“假发票”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