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很早就听过唐僧团队这一说法,其源于《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过程中,四
个人所体现出的团队合作精神。
其实,按照赫尔曼的全脑优势模型,思维方式位于不同象限的人是很难合作的,我不能肯定他们四个人是否各自偏
重其中一个象限,但我敢肯定的是,他们的思维方式一定存在着不同。从孙悟空可以看出,他敢于冒险,敢打敢恨
,做事情绪化,爱玩,经常打破常规,是典型的D象限的人,而唐僧,保守,做事有条理,注重细节,循序渐进,
是典型的B象限的人,与孙悟空的D象限刚好对立。而事实上也不难看出,矛盾首先爆发在他们两人身上,几次唐僧
赶走了孙悟空。此外,猪八戒偏向右脑型,沙和尚偏向左脑型,也一定程度上形成对立。但是,四个人还是走到了
最后。一个团队的人能够具备四个象限的能力,是一个全能型的团队,然而各自的偏向却会造成沟通的困难,我认
为这么一个团队要走到最后,要有效沟通,就要有一个德者居于领导地位,指引着整体的方向。
《西游记》唐僧——德者
正如同唐僧,他在这个队伍中担任德者的角色。他的能力不是最强的,甚至是最弱的,然而他却有两大法宝,德和
紧箍咒。现实中,一般是德者处于领导地位。他可以以他广阔的胸怀,以他的高尚的德行,以他出色的协调能力,
将整个团队管理好,团结整个团队,下属拥戴他。同时,他又有自己的手段,不允许下属越过他,就如同唐僧的紧
箍咒一样。这样的人稳重,大方,宽容,有目标,多元化,在全脑优势模型中,这样的人往往是全能型或者是稍微
偏向D象限(与孙悟空类似,但孙悟空个人认为集中偏向D象限)。
《西游记》孙悟空——智者
德者往往能力不足,这就需要一个能者辅助,或许能者应该是这个团队中的核心人物,他能够出色的解决各种问题
,能够作出具体计划,能够向下属分配各种任务,能够有效监督下属的工作,能够解决突发情况,这样的人是团队
中不可缺少的。孙悟空在唐僧团队中就是扮演这样的角色。而孙悟空的缺陷就是有点放荡不羁,而现实中能者也会
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需要德者的手段了。偶尔给点小恩小惠,偶尔给点惩罚,恩威并重。现实中的能者往往是偏
向左脑型的,他们理性,主观成分较少,他们能够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西游记》猪八戒——圆滑通融者
智者在团队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我不同意将智者理解成一个团队中圆滑通融的人,但很多情况下,智者所表现
出的却是为人处世的圆滑。他会有那么点小聪明,会在适当的情况下偷下懒,或许会在某些时候闹离开,分裂团队
,但是,在关键时刻,在紧要关头,他却是团队的智囊,可能会提出有效的方案。在对外方面,一个团队也需要这
么一个人,能够为团队谋取利益,却又不失体面,八面玲珑,滴水不漏。猪八戒在团队中就担任这么一个角色。他
会闹离开,然而,他却是拥戴唐僧的,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也会作出正确的选择。全脑模型中,我认为这样的人会偏
重于右脑型或者稍微偏向C象限,感性思维会占据较大的比重。相对于唐僧和孙悟空的实际情况与在全脑优势中的
偏差来说,猪八戒形象与C象限较为吻合。
《西游记》沙和尚——劳者
唐僧师徒四人中,沙和尚可谓是任劳任怨,这就是团队中的劳者。劳者或许是团队中最没地位,最辛苦的,但是没
他不行,事情总需要人去落实,去做。这样的人实事求是,理智,憨厚,不缺技术,也不缺领导能力,但都不拔尖
,因此是一个助手型的人物。这样的人在全脑优势模型中我认为会偏向A象限。
现实是复杂的,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德者、能者、智者和劳者归入某一象限,也不能把某个人简单的归为德能能者智
者或者劳者,但四者必定各有所长,他们合起来的全脑优势图也必定是一个全能型的图,他们会构成一个全能型的
团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