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制创新天地宽( V7 [: H& d; ]1 G
看云南怎样实现找矿突破$ m3 q/ O' \# f' l/ _5 ?
作者:丁全利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发布时间:2013-03-20
6 t$ ?0 |$ M+ g9 G" O云南,矿产资源大省,矿业是全省第二大支柱产业。2010年3月,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地质找矿行动计划。三年后的今天,云南找矿取得重大成果。
- t: |# C) c9 ?) \" Q' V/ ?% ~
E0 R7 X9 h5 o; l 云南找矿成果有两个硬标志:一是评价了普朗铜矿、北衙金矿、镇康芦子园铅锌矿、麻栗坡钨矿4个超大型矿床和22个大型矿床;二是3年累计投入的几十亿元勘查资金中,社会资金投入占90%,财政投入仅占10%,找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市场。
2 Q! N! q% @$ g, B& J: Y. Z8 I+ [1 G, F
云南的经验独树一帜,其找矿突破的“真经”,又是什么? ' y& q: {* H; q
; R# z P3 y( h- r 政府的有形之手:做该做的事 ) K: ~: ^' S/ P$ h6 q4 z' d+ p+ D
Z8 M9 N1 e/ `0 Q- N/ w/ ^: E( O
在云南地质找矿工作中,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在四方面发挥了恰当的作用:担当找矿第一责任人、定规则、开展公益性地质工作、发挥好地勘基金作用。
( \7 Y8 ~4 Q( r0 f; }' Y( ~1 _1 ^8 G4 D8 n4 V4 r+ R
让我们具体看看政府的“有形之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 ]& c- n. a1 A6 E/ f
& s1 _5 D! ]$ O- u& _" j4 W9 X 首先,省、市、县三级政府自觉担当找矿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这一做法最成功的地方在于落实了地方政府的责任。
( D2 T3 T! a' I: N1 [- d9 k% s6 @4 `! M6 r- d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认识到,我国找矿两大要素——国有地勘单位和探矿权的管理权限主要在省一级,与地方发展并无直接联系。而新形势下的找矿行动,如果地方政府不积极参与,就难以有效推动。鉴于此,云南省各州市成立了相应的协调组,每个整装勘查区确定1名行政负责人,由地方政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人任区长,负责找矿突破行政推进,协调勘查工作。这样,找矿工作逐步渗透到地方经济发展中。
2 s* a% E7 x: c1 E) {! p% ]- ]/ R0 @" V5 e5 c$ x: K& s
云南厅负责人介绍,过去州市政府找省厅,主要是为用地指标、项目经费,现在州市汇报的内容是,要求把所辖某个地方列为整装勘查区。因为他们认识到,要发展工业,必须要找矿。 8 w/ a6 t- o3 c7 y- `. e
& {& J" ]2 Q4 S' {0 L
政府作为的另一个方面是定规则——云南省政府出台了勘查成果权益分配办法,确保谁投资,谁受益,促进了找矿工作的健康开展。同时,健全项目管理制度,专家监审制度、行政督察制度等,对项目执行、野外工作质量实行全程监管,推进整装勘查顺利推进。 " g9 }' M; ?* U& A; u
6 T" {) Y/ c' d0 `' c0 V 公益性地质工作,也是政府“有形之手”发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找矿是一项风险投资,为降低风险,公益性基础地质工作理所当然要由政府去做。
( y/ F w+ h6 G+ N
" ]$ H. x9 j, D5 @+ j& f 云南看准了这一点,2008年便率先在全国成立了副厅级公益性地质工作机构——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在体制上实现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在找矿突破中,省地质调查局负责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组织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和公益服务。 0 ?& F+ K: t3 `( I6 e% j
1 T, x) a+ `" e1 f 借助公益性工作的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全省国土面积的21%,找矿信息进一步充实;省地质调查局发挥人才、技术和资料信息优势,牵头组织百人专家委员会,为全省整装勘查区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大大提高了找矿效果。
: R$ e+ c" ~. o& w2 x ~9 k
& U7 w6 b1 R* K0 l+ ~, G 有专家评价,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地勘体制,是云南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重大成果的关键所在。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市场并不完善,在公益性地质和商业性勘查之间还需要一座“桥梁”,需要机制上的完善。其中,地勘基金扮演了重要角色。 (下转第二版) $ d8 U+ b4 f9 c7 x0 b3 Y
e- S; H' q: u 从云南找矿实践看,商业性勘查投资是主体,国家、省财政资金只投了10%,但商业性 资金的跟进、基金的衔接,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和一帆风顺。云南通过基金衔接,封堵了矿权炒作,收储了一些矿权;然后由一个技术主体“切”一个整装勘查区。特别是一些矿集区,探矿人得到矿业权,可以自己投,可以选择基金投,也可以与基金合作。一个实例是,小龙潭整装勘查区,一支地勘队伍工作了七八年,没有继续投资的积极性。后经论证,基金项目承担风险上马后,终于找出了矿。省地勘基金对找矿突破的保障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 ?! s/ g+ J; i
1 j$ Q8 J" _/ Z1 Z9 J' u6 V: A: p$ X
云南省地勘基金在找矿突破中这样定位:首先在基础地质工作薄弱、国家又不能及时安 排基础工作的勘查区,开展基础地质调查,成果无偿提供整装勘查使用;其次,安排企业不 愿意冒风险的项目,完成预查或普查后,基金按程序推出。一个原则是,凡是能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企业愿意投资的,地勘基金不再介入。
& U3 Q9 Q" X: C P% m; v$ p& j. {( P7 Z% ~
激活市场,各类主体各显其能
* p; C2 [5 x7 L/ f3 m
; F# d& T. w) P2 Z( X9 l+ P 地勘单位是地质找矿事业的“细胞”。细胞“活”,则找矿事业兴。云南省充分发挥了国有地勘单位找矿主力军作用。云南有地矿、有色、核工业等9个部门、4万余人的地勘队伍。省优选21个成矿条件好、找矿潜力大的区域作为整装勘查区,每个整装勘查区综合考虑掌握地质资料程度、拥有矿业权和工作经验等情况,优选整装勘查主体承担勘查任务。在21个整装勘查区中,15个是地勘单位作勘查主体(也包括民营和国有矿山企业的勘查单位)。这是对地勘单位技术成果、水平的肯定,是符合找矿规律的作法。
' N/ {. Z% x+ j7 o4 I' q4 v k0 v7 _4 Y: [8 g! n- B0 Z
云南省采取“放权、松绑、搞活”措施,如配置矿权、创新探矿权管理、重奖有功人员等,激发地勘单位活力。探矿权是商业性矿产勘查的起点,三年找矿行动中,云南根据需要,以一定的额度配置探矿权给地勘单位,共配置了29个探矿权。此外,对整装勘查区空白区探矿权出让采取申请有偿出让、挂牌出让两种方式。符合整装勘查要求条件的申请人,可以申请有偿出让;对整装勘查区非主攻矿种勘查项目以市场竞争方式出让。整装勘查区内有找矿潜力的空白区,原则上由现有勘查主体优先登记。 $ c$ _: D! F, V( S/ V% ^. s
0 `/ H. `9 S# `/ q
矿业权制度的确立,为我国矿产勘查主体和投资主体分离提供了制度基础,也为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矿业领域提供了可能。云南另一个大的举措是,对社会资金进入矿产勘查领域的,切实保障权益,监管和服务并举,从机制上保障了找矿的活力。 - k( y* Y. B; j2 b
' U' T% Q. i& R
首先,政府在政策上明确,谁投资谁收益。民营企业投资,找到再大的矿,都是自己的权益,政府不能收回。
1 j5 S H7 w1 `0 z: r- \+ [& Y6 B3 j' K
其次,实施“五统一”的推进措施。云南一度经历了找矿热潮,全省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的1/3面积被探矿权覆盖,已出让探矿权5000个,这次找矿突破的重点地区集中在已有探矿权区和老矿区外围。专家介绍,在云南一个整装勘查区可能有十几个、二十几个民营探矿权,全部作为一个整体,按照“统一找矿思路、统一勘查方法、统一工作进度、统一预算标准、统一质量要求”实施整装勘查。同时,对工作不力、不按五统一要求推进整装勘查的矿业权人,责令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依法进行探矿权整合或注销。 % b! D0 S# a# W6 ]
! y0 n# `8 F5 w: F 北衙金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就是实施五统一的典范。这个整装勘查区内原有30多个探矿权和采矿权。这些矿业权人间虽同在一个大的地质构造单元上找矿,但互相之间并无多少沟通,更缺少技术上的交流。三年找矿行动计划后,云南省坚持“五统一”原则组织找矿工作,同时按照分层次安排详查、普查、异常查证及面积性工作的技术路线,重点推进北衙勘查区5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详查工作,从而实现了找矿的快速重大突破。 * R0 c8 R3 P4 B5 e" I5 \
3 G/ W7 n$ ^) T' a
云南对一些大的矿业企业如云锡集团、云铜集团、云南冶金等,则围绕其生产基地周边,由企业自身来做地质勘查工作,如云锡集团每年在外围深部找矿,可增加5万吨资源储量。
$ v+ B- F! M7 b; h4 X- y( a' ` t8 ^# x
地质找矿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工作,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在发挥专家作用方面作了有益探索,组建了地质找矿专家委员会,聘请102位专家负责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评估、论证、监审;每个整装勘查区确立1名技术总监。每个专家对3个整装勘查区予以长期关注,在一些地区的找矿突破中发挥了关键性指导作用。
8 K& Z% V- w3 ~! S8 N# L1 S( p; o& _" j
在云南找矿行动中,矿业权人本身对找矿工作了解程度千差万别,好多探矿权人不知道物探、化探对找矿有用。为此,云南省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组论证,对认为需要做地面磁法工作的地区,完成后免费提供给矿业权人,矿业权人据此布置打钻,找矿效果非常好。
* t* a" [# q7 k& D/ E, u" {* v1 A2 K6 R4 B8 }
收获果实,目光投向远方 6 N. E. D8 z& |$ A
! [6 z \& ~8 E5 A$ ]& D3 H: |0 k+ L 云南三年找矿行动,硕果累累。通过3年努力,在预定的10个找矿目标矿种中,6个超额完成,2个完成,2个基本完成,为实现更长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3年完成新增资源量:铜(钼)824万吨,铅锌1361万吨,金292吨,钨63万吨,锡52万吨,银4924吨,铁矿石20亿吨,铝土矿2亿吨,煤38亿吨,磷矿石6.9亿吨。 ; [9 Z" O' z/ {+ `$ e9 ]' e3 T
" M4 ^& F7 y0 q6 Z8 @3 m7 ? 评价了4个超大型矿床和22个大型矿床。其中普朗铜矿区3年新增铜资源量518万吨、铅锌69万吨、钼25万吨,累计探明铜资源量达 825万吨;鹤庆北衙金矿区,3年新增金资源量152吨,同时探明银3031吨、铜25万吨、铁矿石6300万吨;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区,3年新增铅锌资源量 262万吨;麻栗坡钨矿区,新增钨资源量48万吨。
: j# _2 Z6 b; F7 J: k, E# B$ S/ v1 J& T: u2 [7 ]# i
云南找矿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质调查局的专家认识到,找矿突破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地勘单位体制走向市场化的一次行动,其运行机制必然有别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找矿机制,需要继续落实、深化地质找矿新机制来促进找矿。他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现实中的问题,比如整装勘查区的突破路径、基金如何发挥更好更大作用、如何采取更实际的措施调动各方积极性、怎样改变基础地质工作薄弱等,他们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4 p1 j: A$ x; z) w5 o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