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论文标题: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床矿石特征研究 论文作者:王友 论文导师:唐菊兴 论文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论文专业:矿产普查与勘探 论文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硕士论文页数:81 格式:pdf 附件:3
硕士论文摘要:
尕尔穷铜金矿床属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位于狮泉河晚燕山期结合带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两大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是班怒带西段第一个达到详查程度的中型铜金矿床。尕尔穷铜金矿主矿体走向北西西,倾向北北东,整个矿体沿走向长约900m,倾向方向延伸大于400米,矿体产于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与多爱组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内。矿石主成矿元素以Cu、Au为主,主要伴生有用元素为Ag。主要的围岩蚀变为矽卡岩化、碳酸盐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绢云母化,其中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碳酸盐化、硅化、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 在系统的钻孔地质编录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石学研究,对78件光薄片进行了详细的镜下鉴定和能谱分析,划分了矿石的类型,研究了各类矿石特征。矿石结构主要有交代作用、结晶作用和固溶体分离作用形成的结构;矿石构造以浸染状构造和脉状-细脉状构造为主。鉴定出金属矿物多达57 种和16 种非金属矿物,其中发现了近20 余种金、银矿物,如自然金、银金矿、金银矿、碲金银矿、铜金矿、自然银、辉银矿、硫铜银矿、碘银矿、角银矿、碲银矿。通过对主要的金属矿物的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与分析,确定了主要元素的赋存状态。金主要富集在碳酸盐中和不同形态的铁质矿物如褐铁矿、铁质粘土状矿物中,以自然金、银金矿、铜金矿和含铜银金矿为主,主要呈晶隙金、粒间金和裂隙金状态产出。金的赋存状态较为简单,在选矿过程中容易提取。铜主要以黄铜矿和斑铜矿的形式存在,主要以细脉状和稀疏浸染状产于脉石矿物中。银矿物以自然银和银硫化物主,主要赋存于石英、碳酸盐和黄铜矿中的裂隙、晶隙、孔隙中,部分呈包裹体形式产出。 关键词:西藏;尕尔穷铜金矿;矿石特征;赋存状态
硕士论文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意义和依据
1.2 研究范围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
1.5 取得的进展
第2章 区域地质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构造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区地质
3.1 矿区地层
3.1.1 白垩系多爱组
3.1.2 第四系
3.2 矿区构造
3.3 矿区侵入岩
3.4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3.5 围岩蚀变
3.6 矿体地质
3.7 成矿时代
第4章 矿石特征研究
4.1 矿石类型
4.2 矿石组构
4.2.1 矿石构造
4.2.2 矿石结构
4.3 矿石成分
4.3.1 金属矿物
4.3.2 非金属矿物
4.3.3 矿石的化学成分
4.4 成矿期成矿阶段的划分
第5章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
5.1 金赋存状态
5.1.1 矿物种类
5.1.2 赋存状态
5.2 铜赋存状态
5.3 银赋存状态
5.4 其它元素赋存状态
5.5 小结
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