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马居士 于 2012-11-5 06:55 编辑
附录期刊论文篇目录: 1、东天山金铜成矿背景与成矿系统分析(杨兴科,程宏宾,姬金生等,《西安工程学院学报》2000.2)) 2、康古尔塔格含金剪切带的厘定及其地质找矿意义(杨兴科,陈强,姬金生,程宏宾等,《西安工程学院学报》2000.3)
硕士论文标题:东天山碰撞造山过程与金铜成矿系统分析
论文作者:程宏宾 论文导师:魏宽义;杨兴科 论文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论文专业:构造地质学 论文单位:西安工程学院 硕士论文页数:53 格式:pdf 附件:1
硕士论文摘要:
东天山位丁新疆中尔部,其构造演化复杂,岩浆活动强烈、矿产丰富,是一个典型的碰撞造山带。本文试运用碰撞造山和陆内造山成盆演化模式对东天山构造带进行了多重系统分析。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及深部构造、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康古尔塔格一黄山碰撞带为界划分出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即塔里小板块北缘构造带(阿奇山.雅满苏岛弧系),准噶尔板块南缘构造带(康古尔塔格一哈尔里克岛弧系)。依据碰撞带不同单元按构造一岩石地层划分的原则,石炭纪在康古尔塔格-哈尔里克地层小区和阿奇山-雅满苏地层小区为有序地层岩石组合,分属两个不同的构造-火山活动带:碰撞带内为无序地层岩石组合,且变形变质作用强烈。碰撞带的两侧岛弧火山岩-侵入岩成带分布,北部(康古尔塔格.哈尔里克岛弧系)多属钙碱性,部分为亚碱性和碱性。南部(阿奇山一雅满苏岛弧系),以石炭纪为主.为活动型岛弧钙碱性。碰撞花岗岩,具碰撞期和碰撞晚期花岗岩特点。火山岩-侵入岩的演化与碰撞造山同步进行。构造变形强烈,可分为北部构造区、中部构造区、南部构造区。其中,中部构造区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有四期变形。是碰撞造山的产物。东天山构造带是一较典型的以晚古生代为主体碰撞造山,并经历了多阶段陆内变形和成盆改造演化,于中新生代定型的构造带,其演化阶段比较复杂,可分为二大阶段(1)东天山古构造演化阶段(AnZ-P1)、(2)东天山碰撞期后陆内变形和成盆演化阶段(P1-Q)东天山碰撞构造可划分为三大阶段五个演化期:①碰撞阶段前(410~290Ma);②碰撞阶段(290~230Ma)具体又分为3个演化期:a.碰撞阶段初期(290~270Ma)、b.碰撞阶段中期(270~250Ma)、c.碰撞阶段晚期(250~230Ma);③碰撞阶段后期(230~200Ma)。碰撞造山与韧性剪切带强时空耦合,碰撞造山过程中存在的脆-韧性变形转换与成矿关系密切。运用碰撞造山的时限标志,依据蛇绿岩套、岛弧火山岩、岛弧花岗岩(碰撞花岗岩)、韧性剪切变形.磨拉石建造等的形成时代及古生物、古地磁的证据确定出主碰撞时代为290~240Ma。碰撞造山与金铜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已发现7种成因类型的金铜矿床,属于两大古陆边缘成矿系统,分为10个成矿区带(或成矿亚系统)和5个成矿作用演化阶段,康古尔塔格-哈尔里克岛弧南缘为铜钼矿首选靶区带,阿奇山-雅满苏岛弧北缘康古尔塔格.韧性变形转变域是金矿首选靶区。 关键词:碰撞构造 碰掩造山 成矿系统 金铜矿床 东天山
硕士论文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区域构造位置和研究工作概况 第二章东天山构造单元和地层划分及岩石组合总体特征 第三章碰撞带两侧岛弧系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第四章碰撞带构造变形与火山-侵入岩组合特征 第五章碰撞造山演化过程分析 第六章与碰撞有关金铜矿床成矿类型和成矿系统 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