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质与矿产》 2011年03期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闽西南大田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特征及构造环境演化
范旭光 刘德民 李德威
【摘要】:大田地区中生代岩浆岩普遍具有高硅、高铝的特点。汤泉岩体花岗闪长岩中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68±3 Ma,其样品中La/Yb较高,Eu亏损不明显,具有高Sr、低Y的地球化学特征,符合埃达克质岩特征,其形成与地壳增厚有关,处于挤压构造背景下;NNE向脉岩群样品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38±3 Ma,部分脉岩群样品可划分为强过铝质,脉岩群样品中La/Yb较小,Eu绝对值较小,亏损严重,为挤压阶段末期形成;太华岩体La/Yb较高,Eu轻度亏损,Rb-Sr等时线年龄为114.89±2.2 Ma,是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地壳减薄的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
【作者单位】: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岩浆岩 地球化学 锆石年代学 构造环境 中生代 大田地区 闽西南
【基金】:建省大田县铅锌铜金属矿产成矿规律研究”项目资助
【分类号】:P588.1
【正文快照】:闽西南地区在中生代具有多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前人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种成因模式,主要有地幔柱模式[1~2]、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3~4]、大陆伸展和裂谷模式[5]等。尽管前人对中生代岩浆岩成因模式具有较大的争议,但普遍认为,中生代岩浆岩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