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1642|回复: 3
收起左侧

[最新资讯] 十年,地质调查取得丰硕成果

[复制链接]

7711

主题

31万

铜板

892

好友

超级版主

地信网论坛贵宾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128764

宣传勋章优秀斑主灌水勋章活跃勋章贡献勋章童话节勋章

QQ
发表于 2012-10-15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年,地质调查取得丰硕成果  l0 W$ N- ?8 q& A2 r: \
——地质调查工作向十八大献礼系列报道之一
/ C! y4 M& G7 ~7 g& h* l# R+ M& j( {作者:刘扬正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门户网站发布时间:2012-10-15% ]5 _: P9 ?9 V& X2 ?2 @% t, G0 ^6 p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一马挡道,万马不能前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地质工作,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成就显著。经过几代地质人的努力,相继发现和探明了一大批矿产资源, 奠定了强国富民的基石,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日益扩大的资源需求与资源保有储量不足的矛盾日渐显现。到上世纪末,国民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45种主要矿产,保有储量到2020年仅有6种能满足需要,平均每年有26种以上的矿产保有储量入不敷出,面临资源枯竭的矿山比例高达40%, 矿产资源供应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 {* q8 l0 f) g
+ V$ F: h3 }7 ]! r7 ~
  共和国的领导者们敏锐地关注到了资源形势。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开始组织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及其他专项工作。新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规模的地质大调查就此拉开序幕。
, k1 J" l* r& J, Z- ^5 X: \5 i- l. b% X, f7 O
  十六大以来,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精心部署下,一支支地质调查队伍从碧波荡漾的南海,到白雪皑皑的北国,从辽阔的东海之滨,到“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中国地质调查局的27个直属单位和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地质调查院、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有色、冶金、煤炭、核工业、化工、建材、武警黄金、中联煤等中央地勘单位,以及有关科研院所、高校等184家项目工作单位,平均每年投入1.5万~2万人,从“陆、海、天、空、地”(陆上、海洋、航天、航空、地下)等多个角度,采用“地、物、化、遥、钻、测”(地质、物探、化探、遥感、钻探、测试)等多种手段,对我国陆域、海域的资源和环境展开了多方面、广角度、宽领域的调查评价,共开展完成项目6000余项,累计完成中央财政预算273.79亿元。
+ X) a* d( d, u+ t1 A" v/ j( t( D/ \7 p! @! @# o1 i
  10年过去,可谓弹指一挥间。但地质调查工作在这样短短的时间里,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令国人振奋的丰硕成果。
+ q3 p! B' g7 q% F. @! l. `3 l' @+ ~
% t; ]. D$ y6 ]2 t- f1 ]: u# X- M5 i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 G8 o3 E; N# \2 F1 j. Y2 |$ h! q  V1 q* F. Y8 b/ E8 Q  U
  重要固体矿产资源量大幅增长。过去10年累计新发现矿产地900余处,在开采强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全国新增重要矿产资源储量之和几乎占到新中国成立50年总和的一半,一批老矿山重新焕发生机。能源矿产形势喜人, 在四大陆域油气新区提出了可供国家组织实施油气资源前期勘查的16个战略选区;海洋油气调查圈定38个含油气盆地,在南海北部发现了巨厚的中生代含油气地层; 在新疆探获1927亿吨巨厚煤炭资源, 煤层最大厚度达151米。在南海北部和祁连山冻土区首次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初步查明西藏扎布耶盐湖碳酸锂总资源量达246万吨,是世界三大百万吨级盐湖锂矿之一。这些成就为提高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0 a% g" u3 [$ R5 h$ C
: K2 G5 n8 m( W7 Q$ }2 B) ?
基础地质工作获得重大成果
& {* ^' L* v4 C4 ^5 U9 V3 L# @$ O) u9 Q  o8 j5 s( Q/ u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的无人区,1︰25万区调工作平均每4公里间距一条路线, 拉网式地穿越了昆仑山--阿尔金、唐古拉山,可可西里———羌塘、冈底斯、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脉,调查面积达220万平方公里,其中152万平方公里的空白区一寸寸被地质人员的脚步覆盖。地质队员走过的路线总长度50万公里,相当于把25000里长征进行了40次, 实现了我国陆域中比例尺区调的全面覆盖,成为中国地质工作历史新的里程碑。1:100万航磁、区域重力调查消除了空白。全国新一轮1:25万区调修测更新面积达到50%,1:5万区调由大调查18%提高到24%。1:20万和1:5万航磁由大调查前49%、30%,分别提高到56%和33%;1:20万区域化探由48%提高到59%;1:20万区域重力由31%提高到45%。 全国区域基础地质调查动态更新系统基本完成。 通过填图新发现1280余处矿(化)点和矿化线索;区域地球化学累计发现异常10234处,物探异常共发现10466处,一批大型、特大型金属矿产都是依据这些重要异常,通过后续地质工作取得的重大找矿成果。 6 h2 J/ `- e1 R( O

0 }+ d6 ~! E- n9 ]! `& `  `- x地质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9 ~1 q2 W) d' u# `! D" F  @; b
( y4 {" V/ s6 f  创新研究九大方面基础地学成果,“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唯一的一个特等奖。发现了辽西中华龙鸟等一批珍稀古生物化石, 8个地层剖面“金钉子”获国际地科联批准,地层古生物研究跻身世界前列。创新研发七大系列勘查技术系列,星—空—地立体调查技术体系基本建成,地质调查探测能力显著提升。卫星和航空对地观测技术、勘查地球物理技术、勘查地球化学技术、钻探技术等勘查技术和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矿产综合利用技术、为资源勘查、环境调查、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国际交流与合作空前活跃,与36个国家(地区)建立良好的地学合作关系,地质矿产、地质科技“走出去”战略与“引进来”国际合作加快推进。   ) e8 d, z- ^; t. L8 M
5 w0 w9 u2 @3 v5 l" s* _) o% ~
服务民生的能力显著增强 7 B( _/ o5 Y" q) {
, T9 y* l! z" R3 I' v
  地质灾害调查完成全国1642个县(市)650万平方千米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查明灾害隐患点24万处,推动建立群测群防点10万多处,建立了10个国家级监测预警示范区,为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支撑。完成11万多个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为矿山恢复治理提供了依据。地下水调查完成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北方11个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完成东部10个省(市)40万平方千米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 基本查明西南地区石漠化状况和地下水资源潜力。在干旱和地方病高发区、西南岩溶和红层区开展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解决了1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完成全国1:50万环境地质调查和330个地级以上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初步查明地质环境条件和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主动服务当地发展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6 Y9 w* g& n  i* {) H+ x" s
" a/ x- a3 y4 S( U: {
围绕国土资源管理提供的技术支撑坚实有力
/ e. N# n1 e- p3 T
7 F% f. u  d( d' S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基本摸清铁、铝、煤、铜、钾等25个重要矿种的资源家底,提供大量找矿预测区。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完成15万个矿业权野外实测,查清了矿业权现状,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奠定了基础。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核实了石28个重要矿种的储量数据,为矿政管理提供了坚实基础。全国163个重要矿集区矿山遥感监测,成为矿山秩序监管和执法的重要手段。! h0 b+ ]1 ^$ |8 c

- z9 J0 e4 b1 u& |- \/ ^' r$ Y2 o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不断拓宽
! {. I/ E! Q' j0 n) p
' A- K' p( `& b/ ?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对上海、北京等6个城市三维地质调查、多目标地球化学、汶川、玉树、舟曲等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全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查评价等,为国土规划编制提供了重要支撑。配合南水北调、三峡库区治理、青藏铁路及核电站等重大工程建设,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和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提供了重要基础图件。大理--瑞丽铁路沿线地质填图成为地质工作服务于铁路工作的典范。 6 z  H2 L* A( f5 l. j1 i2 J) M

4 X3 b0 b; A  N* X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 \4 o1 U  H: U8 b2 F/ @8 k
8 b7 r- A' ~' N8 P  t1 Z  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基础地质、矿产资源等多专业、多尺度、多类型的地质调查数据库体系(包括18种基础地学数据库);完成11万种国家级成果地质资料(报告)35%的数字化。成功研制地质调查野外数字化信息采集系统及设备体系,地质调查评价实现全过程数字化。建成了国土资源主干网、数据传输网及视频会议系统、地质调查数据传输网。初步建立覆盖全国的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体系和集群化信息服务体系。
1 |/ U3 {/ {$ k. z
2 i6 E8 J: a9 W- l* M9 Q* K& \地质工作新体系新机制初步建立
5 g5 N3 A  r8 @5 Y7 U; d
- Q1 c0 v' ?/ p  T) x  初步建成了以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牵头、6个区域性地质调查、5个专业地质调查、12个科技创新与技术支撑、4个公共服务机构等28个局属单位为主体的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队伍体系。初步实现了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有机衔接, “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在安徽泥河、河南嵩县等地开花结果。以部省合作为平台、地质找矿新机制为统领,47片重点区整装勘查逐步展开,地质工作新机制基本建立。 4 l% ?' o9 H# x/ i
( W# i; X: O( y2 s% s
  新机制也促进了中国地质调查局自身的大发展。10年来, 全局2011年度经济货币收入总量达到83.14亿元,比2002年度19.6亿元增长了4.24倍。全局固定资产累计总值达到38.35亿元,比2002年期末的9.1亿元增加了4.21倍。全局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累计总值达到11.58亿元,比2002年期末的3.51亿元增加了3.3倍。2011年全局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经费支出总额达到11.99亿元,比2002年的3.88亿元增加了3.1倍。
/ Y3 ]: C6 }( p# y7 ^( T5 z: {0 a4 n
  徐绍史部长对这些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 无论是对于我国小康社会的和谐构建,还是对于正进行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对于这个伟大的东方古国在新世纪的现代化进程, 无疑都是一次关乎历史﹑关乎现实、关乎未来的伟大壮举,无疑都是一次广涉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神奇再造……”
7 n. m) E, _! f/ p4 R9 l) o; Z/ A, W1 t6 B, R% L* M& V3 _
  伴随着新世纪的鼓声, 一个年代的辉煌,中国地质工作者铸就了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 3 h( F! m0 w" a

: z8 W- u% h" r  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 4 o. k! ]0 z( j& t1 H+ f3 _6 V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1145

主题

10万

铜板

2

好友

传奇会员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21817

灌水勋章活跃勋章冰雪节勋章

QQ
发表于 2013-10-24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看看了          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板 +1 收起 理由
admin + 1 亲,你好快哦~~~

查看全部评分

加强科技支撑和引领  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6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看看。哈哈。你的常用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60

铜板

1

好友

技术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
发表于 2015-7-31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看看,不客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