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马居士 于 2012-9-24 21:49 编辑
附录期刊论文目录: 1、小秦岭变质核杂岩构造基本特征及其构造控矿模式分析(王力群,肖文进,《西北地质科学》2000.1 ) 2、陕西小秦岭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刍议(王力群,陈昌明,《陕西地质》2002.2)
3、宁陕县正河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及矿床成因初探(刘晓峰,王力群,王磊,刘宏君,《矿产与地质》2005.2) 4、中秦岭正河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其成矿作用分析(韩俊民,王力群,张启,汪道东,《陕西地质》2011.1) 5、商州市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魏刚锋,张维吉,王力群,袁速成,《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两个文档) 6、青海阿尔茨托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肖文进,赵百胜,王力群,《矿产勘查》2011.6)
硕士论文标题:陕西小秦岭区域构造特征及成矿预测研究 论文作者:王力群 论文导师:张维吉;卢纪英 论文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1999 论文专业:构造地质学 论文单位:西安工程学院 硕士论文页数:正文80,图版3 格式:pdf 附件:2
硕士论文摘要: 该文讨论了小秦岭构造变形序列及其机理,认为早期变形、中期塑性变形(D<,1>-D<,2>)是在地壳伸展体制下横向构造置换的结果.将太华岩群中韧性剪切带归纳为五类:边缘 韧性剪切带、顺层韧性剪切带、褶断型脆韧性剪切带,构成一个韧性-韧脆性-脆性变形的有序系列,反映了地壳不断隆升的构造演化过程.其中边缘和顺层韧性剪切事是较深层次伸展体制下水平剪切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利用先存成层性(界面)成长起来的高应变带;韧脆性剪切带大多是继承怀叠加早期韧性剪切带的产物.小秦岭为华北地台南缘一个较典型的变质核杂岩构造,核体由强变质变形的古老片麻岩和后期花岗岩组成,周缘被边缘构造带围限,上盘为浅(未)变质岩石.金矿类型、分布与变质核杂岩构造有密切联系.通过对金矿床地质、控矿剪切带、成矿物化条件及主要成矿规律的分析和总结,认为石英脉型金矿主要分布于变质杂岩核部,产态与大型穹窿构造(F<,3>)协调一致,直接受控于绿片岩相韧脆性剪切带 ;构造蚀变型金矿分布于基底与盖层间的主剥离带上下侧一定范围内,矿体产于叠加在早期韧性剪切带之上的脆性剪切带.由此提出,该区自上而下可能存在三种金矿类型,即构造蚀变岩型(葫芦沟式)、石英脉型和蚀变糜棱岩型(河台式). 艋分析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认为太华岩群富含基性一酸性火山物质.具有较高Au原始背景值,为金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区域变质、混合岩化及韧性剪切作用是金活化、迁移及初步聚集的主要地质营力;剪切带是含矿溶液的运移通道和沉淀空间,韧性剪切带(角闪岩相)主要是宏观上控制金矿带(床),容矿构造是韧脆性或脆性剪切带(绿片岩相);燕山期构造一岩浆活动是地壳活化再造作用的反映,为金成矿创造了有利的热一构造环境,金矿脉(床)分布在花岗岩基外侧2~llkm范围内;成矿过程表现多阶段性,金矿化趋向集中于中一晚期脆性变形阶段,容矿构造多是构造演化晚期形成的低序次(三、四级)剪切带。依据成矿规律、构造控矿作用及物化探异常,将小秦岭西段划分为五个成矿区带,并对各区带成矿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关键词:太华岩群、韧性剪切带、变质核杂岩、蚀变糜棱岩、成矿预测
硕士论文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言 一、自然地理概况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区域地质背景 第一节地层与岩石组合 第二节岩浆活动 第三节变质作用及混合岩化作用 第二章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 第一节构造格局及断裂构造 第二节褶皱变形特征 第三节韧性剪切带 第四节区域构造演化 第五节小秦岭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其控矿作用
第三章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第一节潼峪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
第二节驾鹿蚀变岩型金矿地质特征
第三节主要成矿规律分析
第四章成矿条件分析及成矿预测
第一节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第二节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特征
第三节成矿预测
后记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及图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