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马居士 于 2012-8-26 11:58 编辑
课 件 名:河南桐柏县银洞坡金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
作 者:不详
日 期:不详
单 位:不详 格 式:ppt 片 数:39 附 件:1
内容简介: 20世纪70年代,河南桐柏县先后发现破山超大型银矿床和银洞坡大型金矿床,两矿床都产于富含碳质的歪头山组地层,层控特征显著,矿床规模大,成因类型特殊,被称为围山城层控金银多金属矿带。银洞坡金矿始建于1976年,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露天开采的黄金矿山之一。银洞坡金矿东西长约2km,南北宽约0.6~0.9km。银洞坡金矿床赋存在河前庄背斜及伴生的构造破碎带中,空间上位于秦岭造山带东段、朱夏(-大河)断裂北侧的桐柏山区的变质地体中。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中-晚侏罗世,而且可能经历了多期次的热液作用。巧合的是,矿床的形成时期正是扬子陆块和华北板块之间碰撞造山,秦岭造山带地壳强烈变形、加厚、隆升的高峰期(208-140Ma)…银洞坡金矿床形成于中生代的陆陆碰撞体制下。 矿体定位严格受地层与背斜构造的双重控制。矿石为强蚀变岩石,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众多,成矿热液总体为中温、低盐度、低密度、富CO2的K+-SO42-型流体,矿床形成于中-浅成、酸性、还原环境下。流体CO2主要来自碳酸盐地层的变质分解。银洞坡金矿硫化物相对富集钍铅,与化学沉积岩、花岗岩、深变质岩的差别较大,与浅变质岩铅同位素相似。S-Pb同位素一致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的歪头山组地层。C-H-O同位素体系的研究共同印证了银洞坡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在早-中阶段为变质流体,而晚阶段体系趋向开放,有大气降水混入 。
目录:
1. 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及流体包裹体 3. 同位素地球化学 4. 成矿过程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