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附录期刊论文目录:
山东黄埠岭金矿床主要工业矿体指示元素研究(丛源,董庆吉,张渊,张颜彬,《华南地质与矿产》2008.1)
硕士论文标题:胶东西北部北截-大河一带造山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
论文作者:丛源
论文导师:李碧乐 孙丰月
论文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论文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论文单位:吉林大学
论文页数:正文88,图版等10
格式:硕士论文KDH、期刊论文pdf,KDH需在中国知网下载CAJViewer阅读器
附件:1
摘要:
研究区隶属于胶东金矿集中区西北部的北截-大河一带。本文在分析区域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基础上,对区内典型的金矿床的矿脉(体)特征、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组构、以及围岩蚀变和矿化类型等进行详细剖析,认为本区金矿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如矿床明显受多级构造控制,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岩与成矿关系密切,成矿流体中CO2-H2O 包裹体最为发育,中低盐度和低密度流体反映大气水在成矿中的重要作用,多数矿区发现高金含量的碲化物,从矿物学角度支持胶东地区幔源流体参与成矿作用。金成矿可能形成于由挤压向拉张转化的动力学背景中,属典型的造山型金矿。 本文对区内矿化富集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重点对断裂构造控矿规律工业矿体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研究。通过分段拟合压力与深度之间关系式,计算区内主要金矿床成矿深度在6km 左右,属典型中成造山型金矿。该区深部仍有很大找矿潜力。
关键词:幔源成矿流体 矿化富集规律 成矿深度 造山型金矿 胶东西北部
目录:
绪论
•论文选题及意义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研究现状
•研究进展
•地理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概况
•本次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第1章 区域地质概况及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第1节 大地构造位置
第2节 区域地层
•太古宇胶东群
•下元古界荆山群
•中元古界粉子山群
•上元古界蓬莱群
•中生界
•新生界
第3节 区域岩浆岩
•玲珑型花岗岩
•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体
•滦家河型花岗岩
•脉岩
第4节 区域构造
•EW向基底褶皱构造
•断裂构造
第5节 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
第6节 区域矿产
•区域矿产概况
•金矿带划分
第2章 典型造山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第1节 造山型金矿床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造山型金矿床定义
•造山型金矿床基本特征
第2节 北截金矿床
•矿区地质
•矿床地质
•矿床成因
第3节 灵山沟金矿床
•矿区地质
•矿床地质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第4节 大河金矿床
•矿区地质
•矿床地质
•成矿模式
第5节 魏家沟金矿床
•矿区地质
•矿床地质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第6节 金岭金矿床
•矿区地质概况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时代
•矿床成因
第7节 黄埠岭金矿床
•矿区地质
•矿床地质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机制
第3章 金矿化富集规律及潜力评价
第1节 控矿地质因素
•区域地球化学
•区域地层
•区域岩浆岩
•控矿构造
第2节 金矿化富集规律
•断裂构造控矿规律
•矿床及工业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
•金矿化富集规律的其它标志
第3节 找矿标志与潜力评价
•找矿标志
•潜力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及图版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