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文标题:江西金山金矿流体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The Geochemistry Research on Fluid Flow at Jinshan Gold Deposit,Jiangxi,China
论文作者:李晓峰
论文导师:华仁民
论文学位: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论文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论文单位:南京大学
论文页数:104页
格式:exe
附件:2
摘要:
该文应用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矿物包裹体地球化学、显微构造地质学、粘土矿物学等方法对金山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水-岩反应、金的沉淀机制,以及韧性剪切带内显微变形构造和岩石的变形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赣东北是一个多期造山作用的复合体,它主要经历了晋宁期、加里东期、海西期和燕山期四个构造旋回,褶皱基底形成、洋陆转化和陆内发展三大阶段。金山成矿流体成分以富H<,2>O、Na<+>、K<+>为特征,具有中低温、中等盐度、弱酸-弱碱及弱还原的特点。从早期的韧性变形阶段向晚期的韧-脆性变形阶段演化的过程中,成矿流体的Na<+>K<+>、F/Cl<->逐渐降低,Ca<2+>/K<+>逐渐增加。韧性剪切带显微构造学研究认为,剪切带内岩石的塑性变形构造、转换构造发育,岩石的应变局部化作用明显。岩石的变形主要为降温变形。变形岩石的富林指数小于1,为压扁应变。岩石变形过程中,差异应力为71Mpa,应变速率为9。18×10<-13>。
剪切带内有大量流体渗滤作用的证据,变形岩石的体积是增加的。粘土矿物学研究表明,蚀变变形岩石中粘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和绿泥石。其中,糜棱岩带中伊利石的含量大于绿泥石,超糜棱岩带中绿泥石的含量大于伊利石,含金石英脉中粘土矿物绝大部分为伊利石。伊利石和绿泥石的沉淀机制为溶解、迁移和沉淀。蚀变变形岩石中绿泥石主要为铁镁绿泥石、密绿泥石和蠕绿泥石。地质地球化学资料揭示:金山金矿成矿流主要来源于深部的变质水,晚期有部分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围岩双桥山群。深部的变质水淋滤含矿建造,萃取其中的成矿物质,形成成矿流体,沿韧性剪切带的主剪切面上升。在岩石由韧性向脆性转化的过程中,渗滤的大气降水加入成矿流体。由于温度、压力的降低、流体的混合作用以及岩石的变形变质作用环境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金从成矿流体中沉淀下来。在综合上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了有关金山金矿流体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成矿模式。
关键词:金山金矿 流体作用 地质地球化学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
第二节 赣东北深大断裂和赣东北地区的构造演化
第二章 金山金矿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第一节 矿区地质概况
第二节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章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第一节 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第二节 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第三节 成矿流体的气相和液相成分特征
第四节 成矿流体的同位素特征
第四章 流体作用过程中蚀变和变形岩石学
第一节 蚀变岩石学特征
第二节 变形岩石学特征
第五章 流体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迁移
第一节 韧性剪切带内流体作用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第二节 金山金矿流体作用中物质的迁移规律
第三节 韧性剪切带内的水-岩比及流体的通量
第四节 流体作用下岩石的体积应变
第六章 流体作用过程中粘土矿物学特征
第一节 粘土矿物的组合及其特征
第二节 流体作用过程中的伊利石化作用
第三节 流体作用过程中的绿泥石化作用
第四节 粘土矿物的形成与岩石变形
第七章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探讨
第一节 成矿时代探讨
第二节 成矿物质来源
第三节 成矿流体来源
第四节 成矿机制
第五节 成矿模式
主要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图版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