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老马居士 于 2011-7-18 12:35 编辑
论文标题:金山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金的富集规律
论文作者:张开平
论文导师:金成洙
论文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论文专业:矿业工程
论文单位:东北大学
论文页数:84页
格式:NH,需在中国知网下载CAJViewer阅读器
附件:1
摘要:
金山金矿床位于江西省德兴市花桥镇附近的金山矿田金山矿区,是江西冶金地质勘探四队一分队于1979年发现,经多年的普查评价,确定为具有大型规模的金矿床。1990年以后三年多时间又增加很大储量,并对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矿体特征及围岩蚀变做了详细研究,并认为金山矿床为一特大型金矿床,深部和外围还有找矿远景。 在生产过程中尤其是生产探矿过程中发现矿体的连续性不好,原地质研究程度远远不够,矿石中的包裹体金占15%,冶炼困难,回收率低。后经深入研究,目前已找到适合金山金矿的细菌预氧化法,使金的回收率达到96%。 关于金山金矿的成因江西有色四队朱庆祖(1991)认为是岩浆热液金矿且属斑岩成矿系列,建议用斑岩成矿系列模式指导找矿。南京大学朱恺军(1991)认为金山金矿成矿作用为区域动力变质作用,是在沉积作用形成初步富集的背景下,经变质热液改造而形成的金矿床。在构造控矿方面地化所吴学益等(2002)认为多期多次(活化)构造作用,不仅使岩石、矿石变形、破裂加剧,为金活化、迁移提供有利空间,并使原先分散在岩石、矿石中的成矿物质产生活化、迁移和富集。 作者侧重金山金矿床的成矿控制和矿化富集规律研究,从1988年起分配在金山金矿至今一直从事地质工作。最近几年做的工作主要取得以下成果: 1、从区域构造、矿区构造、地层、岩浆岩、围岩蚀变等方面深入研究其与成矿的关系; 2、着重对金山——西蒋韧性剪切带进行研究,分析其控矿作用; 3、深入研究矿体在空间上赋存位置及富集部位和矿化富集规律。 论文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生产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从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矿体特征、矿化富集规律,特别是从矿山生产角度,着重研究金山——西蒋韧性剪切带控矿规律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阐明金山金矿床矿体空间分布规律及富集部位,并建立金山矿床找矿标志,提出金山矿床进一步找矿预测方法,为扩大矿区远景及探深找盲提供科学资料和依据。
关键词:江西;金山金矿床;韧性剪切带;矿化富集规律;控矿规律;地球化学特征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 区域地质
1.1区域地层
1.2区域构造
1.3区域岩浆活动
1.4变质作用
1.5区域构造演化
1.6区域矿产
第二章 矿床地质特征
2.1金山金矿田地质概况
2.2地层
2.3构造
2.4岩浆岩
2.5围岩蚀变与金矿化
第三章 矿体特征分析
3.1 V1矿体地质特征
3.2 V2矿体地质特征
3.3 V3矿体地质特征
3.4 V4、V5矿体地质特征
3.5其它矿体地质特征
第四章 成矿地质控制因素分析及其模拟实验
4.1地层、岩性对成矿的控制
4.2岩浆岩对成矿的控制
4.3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4.4介质流体条件对成矿的控制
4.5成矿控制因素的模拟实验
第五章 构造控制金矿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5.1构造控制金矿成矿矿体类型
5.2构造控制金矿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5.3构造控制金山金矿成矿演化
5.4多期多次构造控矿模拟实验
第六章 矿化富集规律
6.1成矿带的空间展布
6.2矿田的空间定位
6.3矿床定位
6.4矿体定位
6.5富矿段的空间定位规律
6.6构造演化对矿化富集的控制
6.7不同矿石类型矿化富集特点
第七章 找矿标志及今后找矿方向和建议
7.1找矿标志
7.2今后找矿方向和建议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