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老马居士 于 2012-7-9 20:11 编辑
硕士论文标题:中国东部深源包体中的Au、Mo、W含量及其意义——以江苏东海县安峰山一带为例
论文作者:成一
论文导师:赫英
论文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论文专业:地球化学
论文单位:西北大学
论文页数:正文51,附图3
格式:pdf
附件:1
硕士论文摘要:
本文对中国东部江苏东海县安峰山一带的深源包体及其寄主玄武岩中Au、Mo、W含量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得到较系统的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区地质特征以及Au、Mo、W的地球化学性质通过比较研究取得了以下新的认识和进展:富金岩石圈地幔是地壳中形成大规模金矿集中区的物质基础,各类包体及其寄主岩中的金含量依岩性较有规律分布.与Au不同,Mo在寄主玄武岩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在包体中的含量;不同类型的包体样品中,Mo的含量在基性岩中最高,其次为酸性岩,而在超基性岩中的含量最低.w在寄主玄武岩中的含量一般高于在包体中的含量.各类型包体样品间的w含量差异明显,呈现酸性岩中最高,其次为基性岩,而在超基性岩中最低的趋势.由于相近的地球化学性质,Mo与w的分布有一定的正相关性.Au、Mo、W在深源包体及其寄主玄武岩中含量的差异性、不同地区包体及其寄主玄武岩中Au、Mo、W含量的差异性及相应的地壳中Au、Mo,w矿床分布的差异性,与岩石圈组成,分异演化及An、Mo、W地球化学性质有关。
关键词:深源包体,玄武岩,金矿集中区,钼矿集中区,钨矿集中区
硕士论文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深源包体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第二节 科学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一.样品鉴别和筛选:
二.主量元素分析:
三.微量元素分析:
四.Au、Mo、W分析:
第四节 主要工作量和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工作量
二.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与成矿特征
第一节 研究区域地质特征
第二节 区域成矿基本特征
第三节 中国东部地幔岩Au,Mo,W元素特点
第三章 深源包体及其寄主玄武岩地球化学研究
第一节 岩石化学分析
第二节 包体及其寄主玄武岩的REE和微量元素及
一.寄主玄武岩的REE分布
二.包体的REE分布特征:
第三节 包体及寄主玄武岩不相容元素特点
小结
第四章 成矿元素—Au
第一节 研究区深源包体及其寄主玄武岩中的Au含量
一.样品采集、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
二.讨论
第二节 包体微量元素与Au含量的关系
第五章 成矿元素Mo、W
第一节 包体及其寄主玄武岩中中Mo、W含量分布
一 样品中Mo含量分布
二 包体中W含量分布
三 样品中Mo、W含量的相关性对比
第二节 各类包体中Au、Mo、W分布关系
第六章 讨论和结论
第一节 Au、Mo、W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分布
一.Au、Mo、W的地球化学性质和行为
1.Au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在各圈层中的分布:
2.Mo和W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在各圈层中的分布
3.Au、Mo、W在岩浆岩中分布比较
二.Au、Mo、W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分布及其地球化学行为
第二节 深源包体中的Au、Mo、W含量及其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