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文标题:安徽安庆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论文作者:陈星霖
论文导师:邵拥军;和志军
论文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论文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论文单位:中南大学)
论文页数:95
格式:pdf
附件:2
摘要:
安庆铜矿床位于扬子地块北缘下扬子台坳沿江断褶带中段的月山岩体东枝,是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重要矿床之一。论文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总结了安庆铜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分布规律。开展了安庆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的研究成果与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研究了矿体特征、矿石特征,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分析,可以将安庆铜矿的成矿作用分为三期五阶段。
2、在对岩石特征、岩石化学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安庆闪长岩中高温元素W、Bi较为富集,另外V、Ti、Cr、Co、Ni基本保持在维氏值左右,表明原始岩浆来源于多方面,且经受了地壳的强烈混染。
3、探讨了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关系,认为地层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构造是成矿重要的因素,控制了岩浆的侵入及其成矿岩体和矿体的形成和就位;燕山期岩浆岩是有利的成矿母岩。
4、在综合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控矿因素的基础上,认为安庆铜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虽然贯入作用对成矿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来看,安庆铜矿是以岩浆热液为主的高温矽卡岩矿床。
关键词:矿体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控制因素,矿床成因,安徽 安庆铜矿床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前言
1.1论文选题依据
1.2研究领域综述
1.2.1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研究现状
1.2.2安庆矿区研究现状
1.2.3铜矿床的主要类型
1.2.4矽卡岩型矿床的划分
1.3研究的主要内容
1.4研究思路与方法
1.5完成工作量
1.6主要成果与认识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大地构造位置
2.2区域地层
2.3区域构造
2.3.1区域构造格局
2.3.2构造演化及其特征
2.4区域岩浆岩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矿区地质特征
3.1.1矿区地理位置
3.1.2矿区地层
3.1.3矿区构造
3.1.4矿区岩浆岩
3.2矿体地质特征
3.2.1
3.2.2
3.2.3小矿体
3.2.4矿化分带特征
3.3矿石特征
3.3.1矿石类型及矿物成分
3.3.2矿石结构构造
3.4围岩蚀变
3.4.1蚀变类型
3.4.2蚀变分带特征
第四章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4.1岩体地球化学学特征
4.1.1岩体的岩石学特征
4.1.2岩体的岩石化学特征
4.1.3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4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典型矿体地球化学特征
4.2.1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2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3.1硫同位素
4.3.2氢氧同位素
4.3.3流体包裹体
第五章 成矿地质条件及成因分析
5.1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5.1.1地层与成矿的关系
5.1.2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5.1.3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
5.2矿床成因分析
5.2.1成矿物质来源
5.2.2成矿作用分析
5.2.3成矿期及成矿阶段
5.2.4蚀变及矿化富集规律
5.2.5矿床成因分析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图版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