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务部日前公布了2012年首批稀土出口企业名单,共11家企业合格,包钢稀土(38.17,0.21,0.55%)却并未名列其中。 据知情人士透露,包钢稀土未上榜原因在于产品放射性不达标,未通过此次多部委联合组织的环保核查。而环保部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包钢稀土迄今尚未提交核查文件。
# a0 ^4 l7 r9 F. I' `% ^1 m 包钢稀土榜上无名# ~4 v0 g& k$ n5 U! T, k0 _3 V
商务部网站公布了《2012年稀土出口企业网上公示名单》,列出了11家合格企业和21家待审核企业。在合格企业中,中钢集团、五矿有色、中国有色、广晟有色(36.48,0.71,1.98%)、有研稀土、赣州虔东稀土、五矿集团旗下的赣县红金稀土等均名列其中。但行业龙头包钢稀土却榜上无名,只出现在“待审核企业”名单中。0 q+ C8 }* u5 F0 V! Y
环评不过关是包钢稀土无法合格的主要原因。此前,环保部公布了第一批通过环保核查的企业名单,包钢稀土没有上榜。记者致电环保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该司人士表示,未进入第一批名单的,“都可以认为是没有达到环保标准的、或者整改还不到位的企业”。待整改完成后,有可能进入第二批名单。不过他表示,目前仍未收到包钢稀土的环保核查文件。8 Q. |1 k0 I B4 Y
独居石矿强放射性0 [/ J3 k+ f3 S$ H, I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包钢稀土环评不过关在业界预料之内。
' O: m' N4 v" ~+ @5 a$ z) a6 f0 I 包钢稀土的矿石为混合型轻稀土矿,以氟碳铈矿和独居石为主。其中,独居石矿具有强放射性,在部分国家已经被明令禁止开采。在《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出台之前,公司一直可以正常生产。但此次环保核查的严格程度,却让龙头企业一时也难以过关。
) m0 g! \$ E% A7 {8 ~ “公司通过整改是可以达标的,但这将会大幅提升生产成本。包钢稀土此次遇到了挑战。”上述人士称。但他表示,目前无法准确预估成本上升幅度。7 h. p c" j1 U# p; \" g9 G. x
还有市场人士表示,包钢稀土正在忙于内蒙古地区的稀土企业淘汰整合,大量急于找到“归属”的小企业也尚未完成环评工作。这也致使包钢稀土整体环评无法达标。
& ?/ l( `8 `( m 标准会否妥协?
, g# C. Q: M G. v1 X/ i3 V+ ? “我们已经把整改意见反馈到了各省和企业。待整改合格后,还是可以进第二批名单。”环保部人士对记者称,现在无法确定环保核查何时结束,配额申报的工作又已经开始,没进名单的应该会受影响。通不过环保核查,企业上市融资也会受影响。至于包钢稀土的整改态度如何,他表示未直接接触,不了解情况。" p# s" p" P* i, Z
对上述问题,包钢稀土高管表示,独居石矿确实存在放射性,但未发表更多评论。
+ `5 J# W( X ?: t0 J, ]5 O7 N 而部分同样被列入“待审核”名单的稀土企业则表示,经过整改,相信大部分待审核企业都会通过。而由于名单未最终确定,短期内配额数量的分配也没有结果。
5 U4 L1 j# w4 W+ b- Y1 x4 P$ D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包钢稀土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商,其稀土氧化物市场份额超过40%,每年获得的出口配额和生产指令性计划都是业内最多。若其因为环保核查不通过而失去上述指标,对行业来说几乎不可想象。
+ d% j; c m2 B# \7 \/ g. m x 与此同时,包钢稀土也是众多稀土行业标准、政策制定的参与者。一度深刻影响行业走向的龙头企业反而没有履行行业职责,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稀土市场面临的复杂而微妙的博弈形势。接下来,是企业按照既定的行业标准整改,还是标准因企业地位做出某些妥协,市场拭目以待。来源:财经网 3 z) \7 f( y3 G8 r' t*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