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标题:阿尔泰剪切带中与钠长石花岗岩脉有关的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论文作者:肖惠良
论文导师:王鹤年 周济元
论文学位: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论文专业:地球化学
论文单位:南京大学
论文页数:106
格式:NH,需在中国知网下载CAJViewer阅读器
附件:2
摘要:
新疆多拉纳萨依金矿床位于阿尔泰西南、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额尔齐斯构造—岩浆成矿域西南部,额尔齐斯挤压带西北段,玛尔卡库里大断裂西侧。该区早古生代为西伯利亚板块南部的大陆边缘裂陷盆地,加里东期形成褶皱带后,晚古生代早期又于南、北两侧开裂、扩张、发育上叠式的裂谷带,在海西中、晚期演化为造山带。矿体以含金钠长岩脉(糜棱岩化钠长岩、钠长石-石英脉)、矿化千枚岩、糜棱岩赋存于韧性剪切带中,金矿物以大量碲化物、碲金矿、碲金银矿等为特征。多拉纳萨依金矿床是韧性剪切带中与钠长石花岗岩脉群有关的碲化物型金矿床。 多拉纳萨依金矿区发育了一套古生代浅变质陆源碎屑岩和浅海相碳酸盐沉积建造,岩性为灰绿色片理化粉砂岩、碳质粉砂岩,千枚岩化粉砂岩夹砂质灰岩和薄层灰岩。在海西期,矿区遭受了拉张-挤压-拉张的地质作用,经历了大陆边缘拉张裂谷-挤压造山-局部拉张的演化历史,并伴随有相应的岩浆及成矿作用。矿区构造变形强烈,碎裂岩化、糜棱岩化、劈理、片理化带十分发育。近南北向、反“S”形的三条控岩(脉)、控矿的层间走滑-拆离破碎-韧性剪切带、海西中晚期挤压作用形成的多拉纳萨依-阿克萨依向斜、布托别山背斜同斜紧闭倾竖褶皱和海西晚期挤压作用形成的北北东向脆—韧性剪切带构成了多拉纳萨依金矿田基本构造格架。 矿区钠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是两期不同来源、不同成因的花岗岩。 钠长石花岗岩形成于海西早期拉张环境,是壳幔圈层滑动,致使热流值升高,导致下地壳和上地幔重熔形成的以幔源为主的花岗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352.5±40Ma,单颗粒锆石Pb-Pb表面直接蒸发年龄为371±22Ma,造岩矿物以钠长石、石英、白云母为主,SiO_2为54%—73%,高Al_2O_3为15.32%—17.17%,富Na_2O(3.42%—7.97%),贫K_2O(0.83%—3.42%);Al_2O_3/(Na_2O+K_2O+CaO)>1.2,Na_2O/K_2O为1.14—5.24,∑REE为50.69×10~(-6)-111.39×10_(-6),LREE/HREE为4.82-16.58;δEu0.89-1.42,δCe0.81-1.0,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为右倾型;(~(87)Sr/~(86)Sr)_i初始值为0.7043。其中含大量挥发组分CO_2、H_2O、S、Te、SiO_2、Cl、Na_2O、K_2O和Au等元素,平均含金24.0×10~(-9),是多拉纳萨依金矿区主要含金源岩。 花岗闪长岩形成于海西中期挤压环境,是上地幔分异岩浆上升熔融下地壳物质形成的同熔性花岗岩。Rb-Sr等时年龄为297±11Ma,U-Pb法求得和谐年龄289±5Ma,平均含金3.28×10~(-9);造岩矿物以斜长石、石英、角闪石为主,岩石化学成分与钠长岩相似,高Al_2O_3,富Na_2O,贫K_2O,Na_2O/K_2O为1.76-4.72:∑REE为134.74×10~(-6)-183.19×10~(-6),LREE/HREE为2.52-2.87;稀土分馏强烈,且为轻稀土富集型,δEu0.73-0.85,δCe0.91-0.99,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为右倾平缓型;(~(87)Sr/~(86)Sr)_i初始值为0.7073。花岗闪长岩及其中辉石闪长岩析离体、石英闪长玢岩、碱长花岗岩构成完整的岩浆演化系列,为多拉纳萨依金矿床成矿提供了大量热流体和部分成矿物质。 多拉纳萨依金矿区金矿体主要为糜棱岩化钠长岩脉、蚀变钠长岩脉、矿化砂岩、矿化千枚岩,呈分枝复合的脉状、透镜状,赋矿围岩以钠长岩为主,少量变质砂岩。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少量自然金、碲金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黝铜矿、辉铋矿、碲铅矿、碲铋矿、磁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钠长石、石英、白云母-绢云母、绿泥石,少量碳酸盐、磷灰石、金红石等。围岩蚀变主要有钠长石化、白云母—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次有矽卡岩化、碳酸盐化,表生作用引起粘土化、褐铁矿化、石膏化等。成矿作用分为五个成矿阶段:成矿作用主要分四个成矿阶段:钠长石花岗岩成矿阶段、构造动力变质成矿阶段、岩浆热液成矿阶段和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成矿阶段。成矿年龄区间为269.0Ma-371.2Ma。 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和碲金矿系列,自然金成色高,大多在950以上,含Ag、Hg、Bi、Te、Fe等微量元素,赋存状态主要有包体金、裂隙金和晶隙金;碲金矿系列金矿物主要分布在石英脉中,有碲金矿、针碲金矿、铋叶碲金矿、亮碲金矿、碲铅铜金矿等。 矿石中Au与Bi、Li、Ba、As、Zn、Be、Mo呈正相关,与Cu、W呈负相关,其中与Bi最密切,相关系数为0.498。聚类分析表明矿石微量元素组合主要有Cr-Ni-Co-Cu、Rb-Ba-Be-Li、As-Pb-Ag-Zn-Sb、Au-Bi。 多拉纳萨依金矿床为中—低温浅成热液矿床。该金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为:成矿温度:160℃—315℃;成矿压力:212.8×10~5Pa—648.5×10~5Pa,形成深度为0.53-1.6km;流体盐度:气液包裹体为2.75-10.86NaCl%Wt;含子晶包裹体为35.57-37.22NaCl%Wt;氧逸度(f_(O2)):10~(-44.3)—10~(-31.8);硫逸度(f_(S2)):为10~(16.56)—10~(-10.91);碲逸度(f_(Te2)):为10~(-13.39)—10~(-4.24);pH:3.89—5.55;Eh:-0.58 eV—-0.72eV。 多拉纳萨依金矿床成矿流体是主要由岩浆水、变质水、大气降水、地下水及岩石建造水、地层封存水组成的混合水。成矿流体中金的存在、迁移形式主要为HAu(HS)_2~0、Au(HS)_2~-、Au(HTe)_2~-、Au(Te_2)~-、Au_2(Te_2)~0、Au(Te_2)_2~(3-)、Au(Cl_2)~-;自然金和碲化物系列金矿物沉淀的主要机制为流体冷却作用、流体沸腾去气作用、糜棱岩化作用阶段的构造压剪作用和流体混合作用。 该矿床是一个钠长石花岗岩脉群—韧性剪切—后期岩浆热液叠加、富集成矿“三位一体”多期次、多阶段、复成因形成的中—大型金矿床。其成因模式如下: 早—中泥盆世,本区处于拉张期,矿区堆积了托克萨雷组陆源碎屑岩和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晚泥盆世—石炭纪,受西伯利亚板块向西南推挤,洋壳板块向北俯冲、对接,泥盆纪沉积盆地褶皱造山,矿区受左旋剪切,形成东西向挤压、南北向拉张的构造应力场作用,形成一系列南北向紧闭同斜褶皱;浅部伴生脆—韧性断裂,深部则强烈韧性剪切和圈层滑动,致使热流值骤然升高,导致俯冲洋壳的物质重熔,形成富含大量成矿物质组分CO_2、H_2O、Cl、S、Te、和Au等元素的长英质—钠长石花岗岩浆沿韧性剪切带和走滑断裂上升,并充填于韧性剪切带和走滑断裂,形成含金较高的钠长石花岗岩脉。 随着区域构造应力作用,矿区地层发生褶皱,刚性碳酸盐岩与塑性泥质粉砂岩之间发生韧性剪切,钠长石花岗岩、泥质粉砂岩等发生糜棱岩化,钠长石花岗岩受韧性剪切形成糜棱岩化钠长岩,泥质粉砂岩等则变成片岩、千枚岩,与此同时,钠长石花岗岩中的金进一步活化、迁移、沉淀、富集形成金矿脉。 石炭纪末准噶尔海盆封闭,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拼合,区域构造作用力方向发生偏斜,矿区受右旋剪切作用,应力场转为SN向挤压、EW向拉张,在矿区形成一系列近SN向张裂隙,深部壳、幔层圈滑动致热,导致部分熔融,形成花岗岩类(花岗闪长岩)岩浆及其热液侵入,岩体周围地层发生大规模角岩化,促使金矿化叠加富集。岩浆活动晚期,一些NE向碱性岩脉上升,侵入在别列孜克花岗岩中,再次引起金的富集。
关键词:多拉纳萨依;碲化物型金矿床;地质学;地球化学;破碎-韧性剪切带;钠长岩脉;新疆
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概述
二、多拉纳萨依金矿床发现经过和地质工作
三、多拉纳萨依金矿床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取得成果
第一章 成矿区域地质
第一节 区域地层
1.1 前寒武纪基底构造层
1.2 古生代上叠盆地构造层
第二节 岩浆岩
2.1 火山岩
2.2 侵入岩
2.3 脉岩
第三节 区域构造
3.1 断裂
3.2 褶皱
第四节 区域矿产
第五节 区域构造─地层─岩浆演化特征
5.1 基底演化特征
5.2 晚古生代拉张裂谷盆地演化特征
第二章 矿田构造与控岩控矿作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海西早期层间拆离─破碎带
第三节 海西中期褶皱构造
3.1 多拉纳萨依─阿克萨依向斜
3.2 布托别山背斜
3.3 东格勒背斜
第四节 海西中、晚期脆─韧性剪切带
第五节 矿田主要控岩控矿构造特征
5.1 控岩特征
5.2 控矿特征
第三章 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
第一节 钠长石花岗岩
1.1 岩体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1.2 主要造岩矿物
1.3 岩石化学特征
1.4 微量元素特征
1.5 钠长石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
1.6 钠长石花岗岩同位素特征
1.7 钠长石花岗岩成因
第二节 花岗闪长岩花岩
2.1 岩体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2.2 花岗闪长岩岩石化学特征
2.3 花岗闪长岩及脉岩微量元素特征
2.4 花岗闪长岩及其中脉岩稀土元素特征
2.5 花岗岩闪长岩同位素特征
2.6 花岗岩闪长岩成因
第四章 矿床地质
第一节 矿区地质
1.1 地层
1.2 岩浆岩
1.3 构造
第二节 矿床地质
2.1 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品位
第三节 成矿期和成矿阶段
3.1 钠长石花岗岩成矿阶段
3.2 动力变质改造成矿阶段
3.3 岩浆热液成矿阶段
3.4 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成矿阶段
3.5 表生氧化期
第四节 矿石矿物
4.1 矿石类型
4.2 矿石组成
4.3 结构、构造
4.4 矿物共生组合
4.5 矿物生成顺序
第五节 围岩蚀变
5.1 白云母─绢云母化
5.2 钠长石化
5.3 黄铁矿化
第五章 矿物地球化学
第一节 金的赋存状态
第二节 自然金特征
第三节 碲化物系列金矿物地球化学
3.1 碲金矿
3.2 针碲金矿
3.3 铋叶碲金矿
3.4 亮碲金矿
3.5 碲铅铜金矿
3.6 Au4Pb5S4
第四节 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
4.1 黄铁矿形态标型特征
4.2 黄铁矿标型分布特征
4.3 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
4.4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第五节 其它矿物地球化学
5.1 石英
5.2 辉钼矿、黝铜矿、白钨矿
5.3 碲铅矿、辉碲铋矿、碲铋矿
5.4 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
第六章 矿床地球化学
第一节 矿石常量元素
第二节 矿体金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节 矿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节 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第七章 流体地球化学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第一节 流体包裹体特征
1.1 研究方法
1.2 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
1.3 流体包裹体盐度和密度
1.4 成矿流体均一压力
第二节 流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
第三节 流体同位素地球化学
3.1 氢、氧同位素组成
3.2 Sr同位素特征
第四节 流体物理化学环境
4.1 流体成矿温度
4.2 流体成矿压力
4.3 逸度
4.4 pH值
4.5 Eh值
第八章 矿床成因
第一节 成矿物质来源
第二节 硫源
第三节 碲源
第四节 Au-Te体系地球化学
4.1 金在热液中迁移形式
4.2 金在热液中的沉淀富集机制
第五节 多拉纳萨依金矿床成矿模式
5.1 “多拉纳萨依式”金矿床成因
5.2 “多拉纳萨依式”金矿床成矿模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