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缘体 发表于 2011-6-8 15:34 
自己顶一下 各位大侠 帮帮忙啊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
(一)地质灾害调查
1、县域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县域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是查明地质灾害隐患、掌握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分布情况、发展趋势、危险性和危害程度,是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制定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实施治理工程的基础工作,为此,“县域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是规划期内首要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之一。
县域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执行的技术标准是:按照国土资源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和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制定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具体任务是:按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安排,除2003年末已完成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河口、石屏6个县外,其余7个县(市)的地质灾害调查、区划与防治规划工作安排在2005~2010年的6年内全部完成(表5)。
2、城镇地质环境质量调查评价
城镇因地质灾害危害严重而被迫搬迁的事实表明,在制约城镇发展的诸多自然因素中,地质环境条件对城镇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开展县城和乡镇政府驻地、集镇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可以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重要依据。在查明城镇地质环境缺陷的基础上,通过主动防灾措施降低城镇遭受地质灾害的风险,为全州推进城镇化建设战略创造条件。
具体任务是:按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安排,计划2004~2006年完成蒙自、开远、个旧3个县城;2010~2015年完成河口县城,以及7个乡镇政府驻地的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其余县城及乡镇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规划详见(见表6)。
3、重要经济发展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为了配合蒙开个城市群的规划建设和昆(明)河(口)铁路沿线区域经济开发建设,在规划期内,拟分阶段开展蒙开个、昆-河铁路沿线区域和红河流域的地质灾害风险性区划,按照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安排,2004~2005年,以蒙开个城市群为试点区域,完成蒙自、开远、个旧地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工作,建立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模式;2009~2010年,完成弥勒、建水、红河、屏边、河口的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工作,州级规划安排(见表7)。
(二)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系统建设
1、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建设
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对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监测,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展,降低成灾风险,减轻地质灾害对村寨的危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县域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工作进度,同步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摸索群测群防经验,及时总结推广,提高群测群防工作成效。到2010年,实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覆盖全州13个县(市)142个乡(镇)的目标。
2、专业监测骨干网络建设
依托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逐步完善全州专业地质灾害监测站网建设。2010年在建设州级地质环境监测站的基础上,建设州内红河、元阳、绿春、金平、河口5个县级地质环境专业监测站网,到2015年使全州各县都有1个地质环境专业监测站,由州级站和13个县级站组成红河州地质灾害专业骨干监测网,对州域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专业化的监测。
3、气象预警系统建设
据统计,全州发生的滑坡、泥石流多数是在连续性强降雨过程中或之后短暂的时间内暴发,有成灾突然性,猝不及防,使防灾避灾工作经常处于被动境地。连续性强降雨过程是激发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因素,滑坡、泥石流气象预警系统的建设,是在气象预测和区域地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为各级部门部署防灾工作预测出危险区域和时段,提高防灾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从2005年雨季开始,积极配合省国土资源厅与省气象局,在我州建立小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工作的尝试,待取得经验后,于2010—2015年建成州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监测系统。
4、应急反应系统建设
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的组织建设,由州国土资源局负责会同州建设、水利、民政局等部门和所在地地质专业人员参加组成的一支地质灾害应急反应队伍。
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的任务是:拟定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每年汛期前对防灾预案中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汛中加强监察,汛后进行复查。一旦发现险情或接到险情报告后,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在最短的时间赶到现场,对灾情、灾害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提出应急处理对策和措施,把灾情损失减轻到最小程度。
全州各县(市)都必须建立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2006年建立和完善州级和南部地区5个县的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建设;2008年,完成全州13个县(市)的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建设。
(三)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主要涉及数据库建设和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在基础地理、地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叠加地质灾害空间信息和防治管理信息专业数据库;后者主要是在省、地、县三级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和地质环境监测站之间实现宽带网路联接,以保证应急救灾信息传输渠道的畅通和防灾减灾基础信息的共享。全州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主要依托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于2005年配合省级启动省、地级间宽带网络联接,2010年正常运行后,至2012年完成州、县级地质环境监测站之间宽带网络联接。
(四)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
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监测,是主动、全面掌握地质灾害点动态变化的重要手段,其动态变化过程,可提高防险除害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都应高度重视,严格报告制度,对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纳入监测网络,并建立健全灾害点监测数据档案。各县(市)需重点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详见(表8),州级重点关注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如下:
1、南部地区
▲红河县:县城中心陡坡区*、甲寅乡期夺村滑坡*
▲元阳县:新街镇中心陡坡区、牛角寨乡中、小学后山滑坡;
▲绿春县:县城一中*、职中*,大黑山乡政府和集镇滑坡*;
▲金平县:县城一中~客运站*、金河镇干田梁子小区滑坡*;
▲河口县:县委、县政府驻地斜坡等;
2、中部地区
▲个旧市:卡房镇镇政府后山滑坡*、泥石流、老厂镇街道塌陷区*;
▲开远市:小龙潭露天煤矿采掘边坡*;
▲石屏县:新城乡政府驻地滑坡群;
▲屏边县:湾塘乡政府驻地崩塌、滑坡;
▲建水县:官厅镇玛朗村滑坡;曲江镇马街-阿腊冲泥石流。
3、北部地区
▲弥勒县:弥阳镇拖白煤矿塌陷*;
▲泸西县:永宁乡圭山煤矿区塌陷*。
对标注“*”的应由专职人员,采用仪器进行监测和记录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