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14962|回复: 42
收起左侧

[报告] 某铅锌矿详查设计

  [复制链接]

17

主题

81

铜板

1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148
发表于 2010-12-18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 1


第二章 以往工作简况... 4

第3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区成矿地质条件... 4


第4章 工作部署... 11

第5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14

第5章 经费预算及实物工作量... 20

第6章 组织管理及项目组人员设置... 21


第7章 技术措施... 22

第8章 预期提交成果... 22


第9章 设计附图... 23

铅锌矿详查设计.rar

28.8 KB, 下载次数: 746

17

主题

81

铜板

1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发附件啊
第一章 前言
一、目的和任务
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对铁、铅、锌等各种金属的需求逐年增长,且各种矿产资源越来越紧缺,因此,为了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云南恒达炉料有限公司将对云南省金平县白虎山铅锌矿进行详查工作。
根据该区域相关地质、矿产及物探、化探资料,大致了解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通过1:10000地质修测和1:2000地质简测工作,基本查明矿区地层层序、分布特征;基本查明岩浆岩种类、规模、形态产状及与成矿有关的岩性、岩相分布特点;基本查明主要构造性质、产状,基本查明控矿构造因素及矿化富集的构造条件,以及成矿后构造的破坏影响程度;基本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变质与蚀变特征及与矿化的关系;通过系统取样工程,基本查明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及厚度与品位变化情况,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基本查明矿体中夹石及顶底板岩性分布情况;基本查明矿物组合和可选性能;基本查明区内各种金属矿产资源量,为是否进一步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公司对该矿山的开发决策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工作时间:2007年10月—2008年10月。
二、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条件
1、工作区范围
工作区位于云南省金平县东侧,平距24公里。工作区隶属于云南省金平县铜厂乡所辖。探矿权登记区块编号为F48E008005。工作范围:北起白虎山北,南至李家湾以北,东抵牛卡肚,西至红泥巴寨。地理坐标:东经103°03′00″—103°06′00″,北纬22°44′00″—22°45′45″,面积16.03Km2。
2、自然地理条件
工作区属中切割中山地形,地形总体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575米,最低海拔305米。区内属亚热带气候,旱、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分带明显,雨量充沛,水系发育,河谷两岸坝子气候炎热,山区则潮湿凉爽。
区内资源丰富,除盛产稻米外,苹果、茶叶、香蕉、甘蔗、八角、橡胶等经济作物,已成为金平县的主要经济来源。
县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以内生金属矿为主,非金属矿产居次要地位,已知金属矿产有铜、镍、钴、锡、金、铅、锌、铁等。
云南省公路主要干线三那线经个旧直通县城,距个旧159公里,距昆明451公里,县城向东至河口县,公里行程170公里,与滇越铁路相衔接。县城至各个乡镇、边境关卡均有公路相通。矿区有简易公路到达,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17

主题

81

铜板

1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后勤部长 于 2011-1-21 15:09 编辑

第二章 以往工作简况
展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一九九二年十二月,有色三○八队作过1:5万矿产调查。
1998年—2000年,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本区开展了金平县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提交了相应的地质说明书。
自云南恒达炉料有限公司取得勘查许可证以来,中国冶金地质勘查总局昆明地质勘查院陆续对该区开展了地质勘查工作,初步了解了矿(化)体的地表展布情况。
2007年9月1日—2007年9月20日,云南大学地质研究所和昆
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对该区开展了1:10000地质填图工作,初步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及岩浆分布情况;对矿化较好、矿体集中且规模较大的地段进行了进一步的地质调查工作,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了分析;对矿点和矿化异常进行了检查,初步查明了矿体形态、产状、品位及厚度变化情况和矿(化)点的空间分布,对本区的成矿地质规律进行了总结,为矿山的下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但是,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要合理开发利用该区矿产资源,还需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查工作。

17

主题

81

铜板

1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区成矿地质条件
3.1、区域地质背景
工作区位于金平微地块与墨江—绿春地块的交接部位,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在长期的地质活动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构造形迹。全区总体以中部—浅部—表部构造层次的韧性—脆性变形为主体,构造线展布方向以北西向、北北西向为主,北东向、南北向次之。
工作区属哀牢山成矿带南段元阳—金平金、铜、镍成矿远景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岩石类型复杂,成矿地质条件有利,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主要矿产有金、铜、镍、钼、铅、锌等。
3.2矿区成矿地质条件
金平县白虎山铅锌矿主要为热液型铅锌硫化物矿床和残坡积(红土)型金矿,其次有石英脉型金矿。铅锌矿主要产于基性辉长辉绿岩边部的碳酸盐岩地层中,金矿主要产于碳酸盐岩风化形成的红色土壤和石英脉中。该区岩浆活动较为频繁。
3.2.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和志留系,新生界零星分布,现由老到新简述如下:
(1)上—中志留统康廊组(Sk)
浅—深灰、灰白、灰色中层—块状陆砂屑粉—细晶白云岩、(含钙质)粉—细晶长石、石英砂质白云岩,少量角砾白云岩、灰黑色薄层状泥晶灰岩、中厚层灰质白云岩。厚度约820米。与上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2)下泥盆统青山组(SDq)
上部为浅灰色微晶灰岩;下部以灰—深灰色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主夹微晶灰岩及少量泥质灰岩和角砾状灰岩。厚度约1000米。与上覆地层整合接触。
(3)中—下泥盆统莲花曲组(Dl)
浅—深灰色、灰黑色薄层状(含放射虫)泥质、硅质白云质灰岩。厚度291米。与上覆地层整合接触。
(4)上泥盆统干沟组(D3gg)
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亮晶藻屑灰岩、亮晶砂砾屑灰岩和泥—粉晶灰岩,少量亮晶含藻屑鲕粒灰岩和藻凝块灰岩。厚度730米。与上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5)上—下石炭统尖山营组第一段(Cj1)
灰色、浅灰色—灰白色块状隐晶—微晶灰岩夹致密不均匀灰岩,底部发育角砾状灰岩,部分地段被辉绿岩所穿插。厚度493.8米。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
(6)上—下石炭统尖山营组第二段(Cj2)
上部为灰白—浅灰色厚层状隐晶灰岩夹细晶生物灰岩,底部发育角砾状灰岩;下部为灰白色厚层—块状生物灰岩、细晶灰岩及浅灰色中—厚层状角砾状灰岩互层。常见角砾状灰岩呈不规则团块分布于生物灰岩和细晶灰岩之中。厚度668米。与上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7)下二叠统阳新组(P1y)
栖霞组为灰色—浅灰色块状隐晶灰岩,底部夹角砾状灰岩,灰岩中不均匀分布有白云质团块,形成云朵状构造;茅口组为灰白—浅灰色厚层—块状隐晶生物灰岩夹鲕状灰岩。厚度630米。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8)下—上二叠统玄武岩组(Pe)
辉绿色致密状、杏仁状玄武岩夹灰岩透镜体,顶部发育多层紫红色玄武质凝灰岩,下部发育玄武岩屑火山角砾岩。
3.2.2构造
        工作区位于甜竹山断裂和懂棕河断裂的夹持部位,崇岗断裂呈北西向穿过矿区,次级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构造线方向以北北西、北西西向为骨架,其它方向构造居次要地位。该区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主要表现为单斜,详见区域地质构造简图(图2)。现择其主要的断裂构造叙述如下:
(1)懂棕河断裂(F1)
该断裂呈北西向从矿区北东角穿过,北西端由白沙坡梁子延入,南西端汇入崇岗断裂(F2),区域上长17Km,区内长1 Km左右。该断裂断面倾向南西,倾角60°—70°,具多期活动特征,早期具逆断层性质,晚期为一正断层。该断层对区内矿体影响较小。
(2)崇岗断裂(F2)
该断裂呈北西向从矿区中部穿过,区域上长17Km,区内长5Km左右,断裂面倾向南西,倾角50°,为一逆断层。沿断裂地质界线突然终止,地层缺失,见宽窄不一的构造角砾岩带分布,两盘岩石产状相抵或不协调,岩石破碎强烈,局部见小挤压褶皱。由于被后期的基性岩体群侵位,大部分地段迹象不清。由于该断裂的影响,在其附近次级构造较为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
                 区域地质构造简图               (图2)
3.2.3岩浆岩
        区内岩浆动较为频繁,分布面积较广。以华力西晚期的基性辉
长辉绿岩(βμ43)为主,下—上二叠统玄武岩(Pe)和新生代的碱性角闪石英正长岩(ξ6)次之。由于下—上二叠统玄武岩(Pe)仅在矿区南西角有小面积分布,新生代的碱性角闪石英正长岩(ξ6)仅在矿区北西角有小面积出露,且两者对成矿无直接影响,故在此不对下—上二叠统玄武岩(Pe)和新生代的碱性角闪石英正长岩(ξ6)加以说明,只对华力西晚期的基性辉长辉绿岩(βμ43)进行叙述,现叙述如下:
矿区内辉长辉绿岩(βμ43)属崇岗岩体群,产状为岩株和岩枝,以不规则长条状呈北西向沿崇岗断裂(F2)产出,区内长4.5Km左右,宽300—800m,与泥盆纪和石炭纪地层呈侵入接触。岩体中见板岩、碳酸盐岩等大小不一的捕虏体,围岩具不同程度的角岩化、大理岩化现象。其辉长辉绿岩具辉长辉绿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斜长石(50%)、单斜辉石(35%)、石英、钾长石(共10%)和钛铁矿(5%),粒径<0.5mm。该岩体与碳酸盐岩的接触部位,与铅锌矿体关系密切。
3.2.4矿床地质特征
        详查区内主要为热液型铅锌硫化物矿床和残坡积型金矿,铅锌矿主要产于基性辉长辉绿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部位,金矿主要产于碳酸盐岩风化形成的红色土壤中。
区内共有矿(化)体5个,即Ⅰ、Ⅱ、Ⅲ、Ⅳ、Ⅴ号矿(化)体,其中Ⅰ、Ⅱ号为铅锌矿(化)体,Ⅲ、Ⅳ号为金矿(化)体,Ⅴ号为褐铁矿(化)体,现分述如下:
(1)Ⅰ号矿(化)体
该矿(化)体为推测铅锌矿(化)体,分布于矿区中部崇岗断裂北东盘辉长辉绿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部位附近,产于中泥盆统马鹿洞组(D2m)灰岩与辉长辉绿岩(βμ43)的接触部位。其走向长200米,地表出露宽度为2米左右,倾向南西,倾角较陡,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铅品位为0.004%,锌品位为0.024%,金品位为0.10g/t。
(2)Ⅱ号矿(化)体
该矿(化)体为铅锌矿(化)体,分布于矿区中部崇岗断裂北东盘辉长辉绿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部位附近,产于中泥盆统马鹿洞组(D2m)灰岩中。其走向长200米,地表出露宽度2—5米,倾向240°,倾角45°—65°,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
(3)Ⅲ号矿(化)体
该矿(化)体为残坡积型金矿,分布于矿区北东部,在平面上呈条带状产于碳酸盐岩风化形成的红色土壤中。矿(化)体长800米,宽150—200米,据单样分析金品位达1.17g/t。初步调查认为该矿(化)体为石英脉型金矿风化形成。
(4)Ⅳ号矿(化)体
该矿(化)体为残坡积型金矿,在平面上呈马鞍状分布于碳酸盐岩风化形成的红色土壤中。矿(化)体长500米,宽20—50米。初步调查认为该矿(化)体为石英脉型金矿风化形成。
(5)Ⅴ号矿(化)体
该矿(化)体为推测褐铁矿(化)体,分布于矿区东部刺竹山西部山腰,产于下泥盆统青山组(SDq)灰岩中,受断层控制明显。其走向长推测为300米,地表出露宽度2—5米,倾向南西,倾角较陡。据单样分析铅品位为0.006%,锌品位为0.007%,

17

主题

81

铜板

1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章 工作部署
4.1 工作部署原则
工作部署坚持由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稀到密、重点突破的原则,采用多种勘查手段相结合,圈出矿体及矿化带,基本查明矿体形态、产状、规模、成因等,估算出资源量。基准孔、沿走向和倾向的主导剖面应优先施工。工程布置应考虑后续勘查和开发工作的衔接。
4.2、总体工作部署
1、由于云南大学地质研究所和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对该区进行过1/万地质填图,故为了与下步工作更好衔接,首先在探矿权范围内开展1/万地质修测,圈出矿化带、矿体和岩浆岩体。
2、在1/万地质修测的基础上,缩小找矿靶区,择其重点进行1/2千地质填图,准确圈定矿(化)体,初步判断矿体沿其走向的连接情况及其产状变化情况。
3、该区次级构造较为发育,成矿条件有利,但地表观察效果较差,故择其重点进行以Pb、Zn、Au、Ag为目的元素的化探扫面,圈出异常,为深部找矿提供地质依据,并指明找矿方向。
4、在地、化成果的基础上,沿矿体走向按一定间距用槽探工程对矿体进行地表揭露,槽探工程要垂直矿体走向布置;由于金矿(化)体厚度大于3m,故用浅井对其进行控制;对用槽探和浅井都无法对深部进行控制,且矿体较为复杂,倾角较陡,地形对坑探较为有利的矿体,采用坑探进行深部控制。
5、由于该区构造较为发育,矿(化)体规模较小,所以勘查工程铅锌矿(化)体和褐铁矿(化)体按100×50m布置,金矿(化)体按80×80m布置。
6、相对而言,Ⅰ号矿(化)体和Ⅳ号矿(化)体地表效果较为显著,故工作顺序以Ⅰ号矿(化)体和Ⅳ号矿(化)体为重点,逐次向外推进。另外还要对褐铁矿(化)体施以坑探工程,进行深部解剖,看其是否是与其它矿种有关的铁帽。
7、对矿床开采可能影响的地区(矿山疏排水水位下降区、地面变形破坏区、矿山废弃物堆放场及其可能污染区),开展详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基本查明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选择代表性地段对矿床充水的主要含水层及矿体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试验研究,初步确定矿床充水的主(次)要含水层及其水文地质参数、矿体围岩岩体质量及主要不良层位,估算矿坑涌水量,指出影响矿床开采的主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复杂性作出评价。
4.3 工作安排
1、1/2千地形测量3.3Km2,为准确确定矿体位置及钻孔位置等提供保障。时间为2007年11月初—2007年12月底。
        2、地质测量:1/万地质修测16.03Km2, 1/2000地质简测3.3Km2,1/1000实测地质剖面5Km,圈出矿体,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其中1/万地质修测时间为2007年11月初—2007年11月中旬,1/2000地质简测时间为2007年11月中旬—2007年12月底。
        3、槽探工程1000m3。系统地对矿(化)体进行地表揭露,初步了解其规模及质量。时间为2007年11月中旬—2007年12月底。
4、坑探工程1000m,控制矿(化)体深部延伸。时间为2007年12月初—2008年5月底。
5、浅井工程400m,控制金矿(化)体深度。时间为2007年11月中旬—2007年12月底。
6、取样:5×3cm刻槽样450m(450件),所有槽探、坑探和浅井工程揭露矿(化)体都要采样;物理力学试验样6组;选矿试验样2件。时间为2007年11月中旬—2007年12月底。
7、室内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制,时间为2008年1月初—2008年6月底。
地质工作、工程施工顺序见下表:
地质工作、工程施工顺序表
施工顺序        工作项目        备注
第一阶段        地质填图及槽探、浅井施工       
第二阶段        坑探施工及综合研究       
第三阶段        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制       

17

主题

81

铜板

1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5.1 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   
为保证矿山开采设计和探矿工程及矿体分布位置的准确性,在1/2000地质填图范围内开展1/2000地形测量,所有工程及重要地质点均要用全站仪或高精度GPS进行测量定位。
地形测量和勘查工程测量应采用全国通用的坐标系统和最新的国家高程基准点进行,其测量精度与要求按DZ/T009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执行。
5.2地质测量   
由于云南大学地质研究所和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对该区进行过1/万地质填图,故为了与下步工作更好衔接,首先在探矿权范围内开展1/万地质修测,圈出矿化带、矿体和岩浆岩体。在1/万地质修测的基础上,缩小找矿靶区,择其重点进行1/2千地质填图,准确圈定矿(化)体,初步判断矿体沿其走向的连接情况及其产状变化情况。
野外地质工作基础图件以国家正式出版的1/5万地形图放大为底图,各地质观察点均用GPS定位,并参照地貌特征准确定点上图。
        在开展1/万和1/2千地质填图前要进行1/1000剖面实测,建立矿体与围岩的产状模式。
5.3化探工作
在该矿区范围内,地表观察效果普遍较差,故选择有利地段进行以Pb、Zn、Au、Ag为目的元素的化探扫面,测制地球化学成果图,为找寻深部矿体提供资料。其质量精度要求应符合现行专业规范和规程要求。野外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资料,编制与地质图比例尺相适应的化探图件,提交工作总结文字资料。矿产勘查报告中应简要阐明化探工作成果,评述其质量。
本次详查工作按100×20米网度开展化探扫面工作。
5.4槽探工程
        对覆盖层小于3m的浅部矿(化)体,用槽探工程进行系统揭露。槽探工程沿矿体走向按一定间距布置,且要垂直矿体走向。为保证采样质量,槽探工程要揭露矿(化)体顶底板,必要时可使用沿脉探槽,探槽必须挖至基岩新鲜面,但在覆盖层较厚的情况下,挖至3米未见基岩也可停工。
探槽规格为底1—1.5米,顶1.5—2米,深度小于3米。

5.5浅井工程
对于覆盖层大于3米的矿(化)体,用浅井工程进行揭露,浅井一般长1.2—1.7米,宽0.8—1.3米,深度不超过20米。本次详查浅井工程主要是用于控制金矿(化)体深度。
5.6坑探工程
        坑探工程一般用于矿床首采区或主要储量区,本次详查主要用于对铅锌矿(化)体及化探异常较大的地段进行深部控制验证,控制矿(化)体斜深50米。本次工作坑探布设以探明矿体为主,并考虑将来可为矿山生产所利用。坑探工程其质量要求按DZ/T0141—94《地质勘查坑探工程规程》执行,其规格为
5.化学分析样品的采取、加工和测试
     1、基本分析样品
采样和加工质量按《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执行(国家地质总局1977年7月颁发)。在各项探矿工程中按矿体(分矿石类型)、并对可能含矿的岩石、矿化带及夹石连续取样,使所取样品能控制矿体、矿化带的顶底板界线。
取样方法为刻槽法,规格为5×3cm,样品长度为1—2米。
        基本分析项目铅锌矿为Pb、Zn、Cu、Ag,铁矿为TFe、S、P、SiO2,金矿为Au,岩矿标本进行光薄片鉴定。其工作质量严格按规范、技术要求执行。
2、矿石化学全分析
为全面了解矿石中各组分含量,按主要矿体、分矿石类型采取组合分析副样或单独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每种矿石类型做1—2个。
3、组合分析
目的是系统了解矿石中伴生有用、有害组分的含量及分布状况。从几个相邻探矿工程中提取若干个基本分析副样,按矿体分矿石类型依样长比例组合成一个样品。
4、物相分析
样品分析可与基本分析同时进行,也可在基本分析的副样中抽取或专门采集,采样与分析要及时进行,以免样品氧化影响质量。分析项目有各类矿床矿化主元素的全含量、硫化态与氧化态含量。
5、样品加工
样品加工全过程中总损失率不得大于5%,样品的缩分误差不得大于3%。
样品加工采用分步缩分加工法,样品的制备流程严格按DZO130.13—94中“一般岩矿分析试样制备流程图”。按切乔特公式进行缩分:Q=Kd2。缩分系数K值选取0.2。
金矿制样不能用逐级缩分法缩分,必须将金矿全样中碎至一定粒度方可缩分。样品破碎前必须扫净加工器械,处理筛上残留物质,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误差。
6、化学分析质量
样品测试必须由获得国家或省级资质和计量认证的一级至三级测试单位承担。
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的结果应分批、分期做内部检查,了解偶然误差。内检样由副样中按原分析样品总数的10%抽取,编密码送原分析实验室进行试验。
最后也要进行外部检查,外检样品由原实验室从正样中按原分析样品总数的5%抽取,当总数量较少时也不得少于30个。
化学分析质量及内、外部检查分析结果误差处理办法按DZ/T0130—94《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执行。
5.8 矿石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与测试
样品采取要考虑矿石类型、组构特征和空间分布的代表性,能分采的应分类型采集,否则可采混合样。样品采集和加工选(冶)试验的各环节质量,必须符合《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等相关技术规程规范的要求。
5.9 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
为了研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必须测定岩石、矿石和矿体顶底板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能。采样与试验项目包括:矿体的湿度、块度、孔隙度、松散系数;矿体顶底板围岩和矿石的稳定性、硬度、安息角以及抗压、抗剪、抗拉强度。采样要有代表性,要能反映出各种岩、矿石的主要特征。采样方法、数量、质量按《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等相关技术规程规范的要求。
5.10 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工作
在收集研究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资料基础上开展1/万水、工、环地质调查。
1、水文地质研究:基本查明矿区含水层、隔水层、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等的水文地质特征、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基本查明矿区内地表水体分布及其与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大致评价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基本查明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矿床主要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评价对矿床开采的影响程度;初步划分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及确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调查研究可供利用的供水水源的水量、水质条件,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2、工程地质研究:根据矿体围岩类型及矿石特征,初步划分矿区工程地质岩组,测定主要岩石、矿石的力学性质,研究其稳定性能;基本查明矿区内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岩溶、风化带、软弱夹层的分布,评价其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岩层稳固性质的影响;对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提出评价意见;调查老窿及采空区的分布、充填和积水情况;初步划分矿床工程地质类型和确定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3、环境地质研究:基本查明岩石、矿石和地下水中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放射性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成分、含量等情况;收集地震、泥石流、滑坡、岩溶等自然地质灾害的有关资料,分析其对矿山生产的影响;预测矿山开采对本区环境、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


5.11 编录和综合研究工作
    1、编录
        编录工作必须及时、真实、客观,其具体操作按有关技术要求和规范执行(DZ/T0079—93)。
    2、综合研究
        分析整理原始资料,针对矿床地质特征开展综合研究,基本查明其成矿规律、成矿地质条件,为下一步工作提供详实可靠的地质依据,并指明方向。
    3、室内整理
        进行综合图件编制、数字化成图、资源量估算等有关工作和详查报告编写。
第5章 经费预算及实物工作量
本次详查经费预算按《中国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和《关于修改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函》(中调局[2001]29号)的要求进行,预算费用为189.38万元。

本项目预计主要实物工作量如下表:
工作项目        比例尺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地形测量        1∶2000        Km2        3.3       
地质修测        1∶10000        Km2        16.03       
地质简测        1∶2000        Km2        3.3       
化探扫面        1∶10000        Km2        4.6       
槽探工程                m3        1000       
槽探编录        1∶100        m3        1000       
坑探工程                m        1000       
坑探编录                m        1000       
浅井工程                m        400       
浅井编录                m        400       
刻槽样                m        450        5×3
岩矿鉴定样                件        20       
小体重样                件        40       
选矿试验样                件        2       
水、工、环地质调查        1∶10000        Km2        16.03×3       
物理力学测试样                组        6       
水质分析                件        2       
组合分析                件        20       
全分析                件        10       
物相分析                件        10       
大体重                件        5       

17

主题

81

铜板

1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章 组织管理及项目组人员设置
6.1 组织管理
        1、本项目由昆明冶地矿业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接受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昆明地质勘查院及云南恒达炉料有限公司指导。
        2、昆明冶地矿业勘查有限责任公司严格按照昆明地质勘查院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KD—WA—01)、《程序文件》(KD—WB)、《作业指导书》(KD—WC)的有关规定组织项目实施。
        3、按照昆明冶地矿业勘查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组建项目组,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4、项目经理及其主要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专业中级技术职称,以确保工作质量,提高找矿效果。
        5、本项目设立综合研究组、填图组、编录组、测量组、采样组5个组进行综合找矿。
6.2 项目组人员设置
该详查项目组共10人,其中地质人员9人(含项目负责),采样及施工管理人员1人,分别负责工作区的地形测量、地质测量、工程布置、工程编录及原始资料的综合整理、各类样品采集、安全管理等工作。工程施工采取外包形式。各项工作均按相关规范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17

主题

81

铜板

1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7章 技术措施
1、野外工作前,组织全体人员学习有关技术要求、规章制度及规范要求。
2、按规范要求统一野外记录和工程编录、制图格式。
        3、坚持三级检查制度,所有资料进行自检、互检、抽检,项目负责检查要达100%。
        4、注意安全生产,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
        5、学习、掌握并熟练使用GPS、GIS等技术,提高劳动效率。

17

主题

81

铜板

1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8章 预期提交成果
        本项目预期可获如下成果:
        1、提交铅金属量(332+333+3341)1万吨,锌金属量1万吨,金1吨,为矿山建设提供地质资料。
2、对区内铅锌矿和金矿资源作出准确评价,确定下一步工作范围。
3、提交云南省金平县白虎山铅锌矿详查报告及有关系列图件。

17

主题

81

铜板

1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9章 设计附图
1、云南省金平县白虎山铅锌矿地形地质图(1/万)(附工程部署)
        2、勘探线剖面图(1∶1000)

评分

参与人数 2铜板 +14 收起 理由
w2921506 + 2
后勤部长 + 12 辛苦了,继续努力!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