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2252|回复: 1
收起左侧

[资讯] 宝剑锋从磨砺出——记第11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张宏

[复制链接]

1986

主题

10万

铜板

98

好友

技术员

Network change life, change t

积分
17879

斑竹勋章地信元老

QQ
发表于 2009-12-3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11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张宏

第11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张宏

张宏与专家们研究岩心遥。
2009年10月23日,是一个让张宏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从李克强副总理手中接过了李四光地质科学(野外)奖的奖状。53岁的张宏心潮澎湃。在代表获奖者发言时,他动情地说:“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能获得如此殊荣,此生无憾!”
1978年,张宏从河北地质学院毕业,回到家乡内蒙古从事地质工作。这一干,就是30多年。而今年,他担任内蒙古地质调查院院长整10年。
当好为百姓谋利益的找水人
内蒙古很多地区严重缺水。在张宏的带领下,内蒙古地调院10年来共在干旱缺水地区打井46眼,日总涌水量达55372.28 立方米,可同时满足40万人、50万头只牲畜饮用和55万亩农田草牧场的灌溉。
被沙漠包围的阿拉善右旗严重缺水,旗府所在地额肯呼都格镇的生活用水要从87公里以外的金昌市引过来。由于缺水,地方政府一度考虑把旗政府搬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但巨额的搬迁费却让他们一筹莫展。2000年,张宏带领他的队伍来到这里,经过仔细地勘查,成功打成一眼优质水井,解救了居民用水的燃眉之急,并为该镇勘查到一处日供水量5000立方米的水源地。也正是在这一成果的基础上,地方政府一口气又打了3眼供水井,彻底解决了该镇用水困难的问题。
鄂尔多斯南部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由于缺乏涵水构造,尽管紧挨着黄河,却长期过着水贵如油的生活,当地一直留传着“宁舍一桶油,不失一碗水”的民谣。找水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却没有打出几眼像样的井。一些在这里做过勘查工作的人干脆撂下狠话:“这里根本没有水”。2001年张宏带领技术人员来到伊金霍洛旗新庙乡,遍查前人资料、跑遍沟沟坎坎、运用了多种物探手段,终于在烧变岩地层中找到一处含水裂隙,并打出一眼好井。竣工的那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黑压压的人群把钻塔围得水泄不通。“哗……”,出水的一刻,欢呼声淹没了抽水机的轰鸣。人们用手捧着还略带泥浆的水说,“这水真甜!”
鄂托克旗棋盘井是内蒙古西部的一个工业重镇,由于水资源缺乏,发展一直受到制约。凭着岩溶地区找水积累的丰富经验,张宏揽下这个瓷器活,精心勘查、准确定位,一钻下去,打出一眼日涌水量达3100立方米的水井,大大充实了棋盘井镇的后备水源地。两年后,内蒙古地调院在这里又成功打出一眼日涌水量3600吨,推算日最大涌水量6300吨的优质水井,再一次实现了在岩溶地区找水的重大突破。
2008年,内蒙古地调院为地处沙海边缘的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勘查评价了一处中型水源地,2009年,国家投入2000亿元在上海庙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大型现代化能源基地。
就这样,张宏和他的队伍先后转战在内蒙古中西部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在库伦旗六家子镇、阿巴嘎旗、翁牛特旗等缺水地区打出多眼供水井,极大地缓解了这些地区用水的紧张局面,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
做好改革创新的找矿人
张宏经常对属下说:“宝藏深埋在地下,大家都在想尽办法找,谁下得功夫多、做得细、研究得深,谁就能找到”。
七八年前,内蒙古地调院在西部发现了一个异常很好的矿点,并打了验证孔,但见矿效果却不理想,技术人员权衡再三,最后不得不放弃。一年后,受雇于一个矿山企业的地勘单位在这里施工,在原来的地方往下打了200米,见矿啦!于是外界有人说:“都说地调院实力强、技术好,弄了半天也丢矿”。一些技术人员不服气,找理由辩解。张宏说:“没找到就是没找到,不要找理由,如果我们当时敢于继续验证,成功的就是我们,这是我们的耻辱”。
知耻近乎勇。在张宏看来,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和信心。随后的日子里,技术人员努力拓宽找矿思路,积极探索,既注重研究,又敢于验证。几年下来,成果颇丰:先后评价了大兴安岭中南部罕达盖铁铜矿点、白音查干银铅锌等一大批重要的多金属矿产地;发现一批铁、钼、铜、银多金属矿产地或矿化带;有十几处矿点通过进一步勘查有望成为大中型矿产地。如罕达盖铁铜矿点通过深部钻探验证,已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铁、铜、钼等多金属矿床,仅就目前工程量验证,经济价值已高达数百亿元。
在金属矿勘查亮点频现的同时,内蒙古地调院的煤炭勘查也成绩显著,仅5年多时间,就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78.96亿吨。
内蒙古中部大青山地区的卯独庆、油篓沟过去就有人淘沙金,按说在这里找金应该很有把握。但真正把一个矿产项目布置到这里时,情况却并不好。取样分析的结果是:品位很低,工业价值不大。怎么办?不肯放弃的人们最终把目光锁定在这些黑绿色的岩石上。经过细致的研究分析,张宏和他的同事们认定该矿床属品位低、规模大、易采选、易堆浸的层状矿床,其矿床类型与澳大利亚著名的霍姆勒金矿类型相似,为绿岩带型金矿。这次突破,不仅把整座整座的山头点石成金,也为绿岩型金矿的找矿提供了思路。
地质调查要突出一个“精”字
“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是张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头禅。
由于历史原因,内蒙古的基础地质工作薄弱,到2000年时还有许多地质调查的空白区。地调院成立后,张宏抽调精兵强将迅速开展工作。内蒙古东西跨度近4000公里,既有潮湿闷热的森林,又有烈日炎炎的戈壁,而就是在让人望而却步的地方,内蒙古地调院承揽的项目一个接着一个。
为了早出成果,张宏奔波于各个野外项目组,与项目组一起研究、制定方案。艰苦的环境,身心的操劳,严重侵袭着他的健康,他的腿病一犯再犯。可是,凭着对地质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他和他的团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不仅填补了大兴安岭地区1∶20万区域地质空白区,还解决了一些诸如“确认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变质核杂岩、逆冲推覆构造,认定大青山南部太古代变质岩系均属大型构造推覆岩片”等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基础地质问题。
《内蒙古河套农业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是省部合作的重大项目,张宏任总负责人。一项全新的工作,起初做起来总是困难重重。张宏一面组织人加紧收集国内外的信息资料,一面派人外出学习,实在学不到的,就动员大家集思广益。他常说:“只要想做,肯定能想出办法”。靠着不服输、不气馁的韧劲和摸着石头过河的闯劲,他们出色地完成了野外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赞许。
地质数据库建设过去一直是内蒙古的弱项,在接手此项工作后,张宏通过发动职工大规模地培养建库人员,强化科学管理,所承担的项目连年被评为优秀级,1∶20万地质数据库作业流程等多项经验被作为样板在全国地调系统加以推广。
在张宏做工作精益求精、争创一流的精神带动下,内蒙古地调院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地调系统的前列,中国地质调查局多次把野外数字化地质填图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放到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搞试点。
打造一个高素质的团队
“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地质工作是一项依靠集体力量和智慧,科学性和探索性极强的事业,一项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团队。搞了一辈子地质的张宏深谙此道。
24名博士,47名硕士;42名正高级工程师,90多名副高级工程师……。这几个简单的数字说明不了什么,但如果把它放在一个仅有200人的野外一线地质队伍里,这是一个“豪华”的阵容。
成立之初,张宏就提出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内蒙古地调院建成“区内一流,国内先进”地调队伍的目标,为此专门制定了“以人为本,培养提高”的人才战略,鼓励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深造。还是在全国地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他就大胆提出与院校联合办学,并促成内蒙古地调院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举办一期工程硕士班和一期博士班。
在他的鼓励下,全院职工掀起了学习的热潮,纷纷通过各种形式参加学历和业务培训,一批技术骨干逐步成长为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又熟悉全区矿产资源状况的复合型人才。多人次入选自治区和国土资源部人才库,多人次受到省部级的奖励。其人员素质之高、技术力量之雄厚在全国地调系统首屈一指。
张宏还早早地瞄上地质界的高端人才,2005年以来,他抓住自治区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先后引进3位院士、6名首席专家,大大提高了单位的人员层次和研究水平,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基层地勘单位请院士的先河。10年来,内蒙古地调院的技术人员们在《中国地质》、《岩石学》等地学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在内蒙古地调院提交的“白云鄂博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中,1份地质报告竟附了12篇论文,以至于有的评审专家误以为承担项目的是个科研单位。
既能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又能开展科学研究正是张宏所要打造的模式。如今,内蒙古地调院在完成国家和自治区安排的勘查任务的同时,每年还承担多项科研规划任务,其中包括国家级的科研项目,成为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平台。
就这样,张宏从最基层的地质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经过三十年来的磨炼和积累,逐步成长为主持多项重大项目的负责人和每年安排资金额达数亿元地勘项目的技术管理者。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院长以来,张宏及其带领的团队优质完成了大批国家和自治区安排的地质调查项目,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特别是主持自治区地质勘查项目招标委员会办公室技术管理部工作以来,通过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使内蒙古地质勘查程度明显提高,发现并探明一大批各类资源,使内蒙古从资源潜力大区进一步向国家21世纪资源接续基地的目标迈进,为国家和内蒙古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因业绩突出,张宏多次受到上级的嘉奖,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全国地质调查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8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聘为“首席专家”。今年,他荣获了一个地质人的殊荣——“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高征西)
轻轻的我来签到了,想带走一堆铜板...
发表于 2012-11-22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蒙古 不错不错,,。。,。,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板 +5 收起 理由
admin + 5 亲,你好快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