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9113|回复: 23
收起左侧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复制链接]

7658

主题

1160

铜板

2299

好友

技术员

为地信喝彩!

积分
106249
QQ
发表于 2010-6-8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nap7.jpg
Snap8.jpg
Snap9.jpg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施工准备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井筒检查钻孔及巷道地质预测
第三节 施工准备的技术原则
第三章 立井井筒普通法施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表士施工
第三节 基岩掘进
第四节 永久支护
第五节 井筒注浆
第六节 井筒穿过特殊地层
第七节 工程验收
第四章 立井井筒特殊法施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冻结法施工
第三节 钻井法施工
第四节 沉井法施工
第五节 混凝土帷幕法施工
第五章 立井井筒的延深和恢复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保护设施
第三节 自上向下延深井筒
第四节 自下向上延深井筒
第五节 井筒的恢复
第六章 巷道施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斜井和平硐的表土施工
第三节 巷道掘进
第四节 巷道支护
第五节 探、放水
第六节 工程验收
  第七章 天井、溜井和硐室的施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天井、溜井施工
第三节 硐室施工
第四节 工程验收
第八章 立井井筒装备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梁的安装
第三节 罐道的安装
第四节 梯子间和管道的安装
第五节 工程验收
第九章 辅助工作
第一节 凿井井架及悬吊设施
第二节 立井的临时提升设备
第三节 水平及倾斜巷道的运输提升
第四节 通风
第五节 排水
第六节 压风
第七节 信号与通讯
第八节 供电
第十章 工业卫生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井下热害的防治
第三节 井下粉尘的防治
第四节 井下嗓声的防治
第五节 井下照明
  附录一 水文地质条件分类
  附录二 围岩分类
  附录三 井壁混凝土强度超声检测法
附录四 喷射混凝土试块的切割制作法
  附录五 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强度和 锚杆抗拔力的检查与验收
  附录六 名词解释
  附录七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第三节 施工准备的技术原则
  
   ,24h后压力在0.090~0.093MPa为合格。
                     
           一、沉井井壁内侧四周应设测点,及时监测沉井偏斜,当井壁内预埋有测压、测偏等元件时,应定期观测并记录;
           二、沉井的周围应设永久水准点,距井口中心不得小于50m;
           三、沉井下沉前,在套井内应安设导向装置和纠偏设施。
    第4.4.13条 沉井的固井、壁后充填、封底与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沉井下沉到设计深度后,应先封底、固井,通过试排水,确认井筒的内外水力联系已隔断,方可继续排水;
          二、壁后的注浆应由上向下进行,再由下向上复注,水泥浆的水灰比不应大于0.8。
     注浆结束后,应进行检查验收;
          三、套井与沉井之间,应浇灌混凝土。
第4.4.14条 沉井破锅底前,应编制施工设计,并完成井筒破锅底或延深时的有关安装工程。
  
                              第五节 混凝土帷幕法施工
  
    第4.5.1条   混凝土帷幕法施工,适用于冲积层中有流砂、淤泥、卵石、砂砾等含水的不稳定岩层,深度不宜超过60m。
    第4.5.2条 混凝土帷幕圈的直径应根据设计井筒的内径、套壁厚度、允许的偏斜率及帷幕的壁厚等因素确定。帷幕的强度应能承受施工期间的最大地压,安全系数不应低于2。
    混凝土帷幕的施工深度进入不透水的稳定岩层中不应少于3m,每个槽孔内的第一个主孔在进入不透水的稳定岩层时,应取岩芯,以修正帷幕深度。
    第4.5.3条    井筒开挖前,应在井筒内布置一个水文观测孔,孔深应比帷幕深度浅3~5m。经抽水、压水试验,确认井筒的内外无水力联系,方可开挖。
    第4.5.4条 造孔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槽孔宜采用“先导后扩,两钻一劈”工艺;
          二、护井的施工要求:
              1.顶端的标高,应高于地下水位1.5m;
              2.深度不应小于1.8m;
              3.内外护井之间的宽度,应比钻头直径大200mm;
              4.内护井的底部,宜铺一层厚200~250mm的混凝土;
              5.护井的空间,应填黄土夯实,并浇灌200mm的混凝土。
           三、造孔的钻场和环形轨道的基础应坚固平整,环形轨道半径的允许偏差应为±150mm;
           四、帷幕的全部周长可分成若干段槽孔施工,槽内不得有残留小墙;
           五、孔深不得小于设计规定100mm,偏斜率应控制在0.3%以内;                                    
           六、每段槽孔完工后,应绘出孔底交圈图,经检查合格,方可清孔换浆,孔底沉碴厚度不应超过100mm;
           七、泥浆参数,可按表4.5.4采用。
                                                         泥浆参数                         表4.5.4

                类别
参数
项目

造 孔 时

  
砼灌注时

  
旋转站

  
冲击站

密度(g/cm2)
粘度(s)
含砂率(%)
泥皮厚(mm)
胶体率(%)
静切力(pa)
PH值
失水量(ml3/30min)

1.15~1.2
20~22
<3
<2
100
0.5~1.5
7~8
<15

1.06~1.1
17~20
<3
<2
98
0.1~1.0
7~8
<15

1.06~1.20
≤23
<4
<2
>97
0.5~1.0
<8
<15

  
           八、清孔换浆合格,应在6h内开始浇灌混凝土;
           九、造孔时,护井内的泥浆液面应高于施工期间的最高地下水位。
     第4.5.5条 泥浆中灌筑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连续进行,间断时间不宜超过20min;
           二、下料导管直径宜为200~300mm,间距宜为3~4m,导管距离槽孔端面为1.5m;
           三、下料导管的连接,应垂直、同心,接头应严密坚固,每次用完,应冲刷干净;                                    
           四、下料导管应根据槽孔实测深度预先组装,并分组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不应小于工作压力的1.2倍,采用的导管,应按节编号;
           五、下料导管的下端距槽孔底部的高度宜为300~500mm;
           六、导管内应设置隔水栓,其直径应小于管径15mm;                                    
           七、每根下料导管应配储料箱,容积大小应满足灌筑时封住导管底部。槽内混凝土的上升速度不得小于3m/h;
           八、灌筑混凝土,应定时检测导管的埋深和混凝土的上升速度,并应绘制图表;
           九、下料导管的埋深,宜为1.5~2.5m,导管上口高出泥浆液面不得少于800mm;
           十、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塌落度应控制在160~200mm,使其在泥浆下能自动摊开上升。
    第4.5.6条 接头孔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采用钻凿法施工的接头孔,应在槽孔内灌筑完混凝土4~6h后开始钻凿。
            二、采用接头孔管预留接头孔:
                1.接头孔管要求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外径圆滑规整;
                2.每节接头孔管的长度,宜为4~6m;
                3.开始提拔接头管的时间,应在混凝土初凝时进行;
                4.接头管的直径宜趋近于主孔直径,并比钻头直径小30~50mm。
     第4.5.7条 井筒的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混凝土帷幕井壁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二、掘进段高应根据帷幕井壁的质量确定,当帷幕井壁接茬不严、开裂漏水时,应先套内壁,再继续向下掘进;
           三、套内壁前,应将帷幕井壁与接头部位的泥皮刷净。
    第4.5.8条 套内壁后的井筒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7.3条、第3.7.4条的规定。
                                                     
                         第五章 立井井筒的延深和恢复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5.1.1条 井筒延深前,应取得下列资料:
          一、井筒原有的纵、横断面图、井壁结构图、井筒装备图和井底车场平面、剖面及坡度图;
          二、矿井的提升、排水、压风、通风等设备的能力及可供利用的原有设备;
          三、井筒延深部分的地质、水文资料和有关设计图纸。
第5.1.2条    井筒延深应采用自上向下的施工方式,当延深水平有巷道可以利用,且岩层稳定时,宜采用自下向上的施工方式。
第5.1.3条 延深井筒宜利用生产矿原有设施,并应符合操作安全的要求。
    第5.1.4条 延深井筒中心和十字中线的标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保护设施采用保护岩柱时,向延深井筒的岩柱下方转设井筒中心和十字中线。2次测量导线测得的井筒中心的互差不得超过20mm,标定值应取其平均值,2次标出的十字中线方位互差不得超过2′,与设计方位的允许偏差应为±1′;                                 
          二、保护设施采用人工保护盘时,在保护盘施工前应将井筒中心与十字中线向下移设到保护盘下方,井筒中心偏差不得超过10mm,十字中线方位偏差不得超过1′。
    第5.1.5条 凡属与立井井筒普通法施工相同的工序及质量标准,应按本规范第三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5.1.6条 延深工程完成后,需废弃的临时巷道、硐室,均应封砌或填堵。
                                                      
                              第二节 保护设施
                              
    第5.2.1条  井筒延深时必须设置与上部生产水平隔开的保护设施,保护设施采用人工保护盘,也可采用保护岩柱。
    但在松软岩层或遇水膨胀的岩层中,不宜采用保护岩柱。
    第5.2.2条 人工保护盘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保护盘的结构及其强度,应能承受坠落物的冲击力,并有严密的封水和导水设施;
          二、钢梁插入井壁的深度不得小于250mm,并应用混凝土灌筑严实;
          三、水平保护盘采用2层以上的钢梁时,各层间应交错布置,缓冲层厚度不宜小于1m;
          四、楔形保护盘,其漏斗夹角宜为18°~25°,漏斗中应采用弹性物作缓冲层;
          五、斜保护盘盘面的倾角不宜小于50°。
    第5.2.3条 采用保护岩柱,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岩柱的厚度,应根据围岩性质确定,并不宜小于井筒外径;
          二、岩柱的下方应设护顶盘,并应背严背牢。
    第5.2.4条   保护设施,必须在封口盘以下的井筒装备和井底操车设备安装完毕后方可拆除。拆除时,上部生产水平的提升必须停止,并应在生产水平设置临时防护设施。
    拆除人工保护盘,应自上向下进行。
    拆除保护岩柱宜采用自下向上掘反井与井窝贯通,再自上向下刷大,矸石宜充填不用的临时巷道或硐室。
                                                      
                              第三节 自上向下延深井筒
  
    第5.3.1条  自上向下延深井筒,宜采用在原生产水平开凿延深辅助小井,利用辅助水平向下延深。当条件允许时,亦可利用原生产井筒内的延深间或可能腾出的空间进行延深。
    第5.3.2条 当利用辅助水平延深时,辅助水平的标高和小井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从生产水平到辅助水平的高度h0应按下式计算:
                  h0=h1+h2+h3+h4
    式中h1——延深辅助水平到凿井提升天轮的中心高度(包括过卷与绳卡等高度)(m);
        h2——天轮中心到保护盖底部的距离(m);
        h3——保护盖的厚度(m);
        h4——保护盖顶部到原生产水平的距离(m)。                                    
          二、当利用延深辅助小井并用矿车提升时,斜井方向不得正对延深井筒,其中心线与延深井筒中心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
第5.3.3条 延深辅助巷道与硐室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井窝不深的井筒,延深绞车房宜布置在生产水平的巷道或硐室内;
          二、井上、井下应综合布置,充分利用地面和井筒内的空间;
          三、巷道的断面大小及弯道的曲率半径应符合井筒安装时罐道、罐梁或其它大型设备运输的要求。
    第5.3.4条 当利用辅助水平延深时,提升间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宜采用反井与绳道贯通,反井的施工应按本规范第七章第二节的规定执行;
          二、提升间的刷大与支护,应在保护设施完成后进行;
          三、提升间内凿井设施的施工:
             1.天轮梁的安装,宜与提升间的支护同时进行;
             2.倒矸台的梁窝,宜在提升间支护时将各梁窝准确留出。
    第5.3.5条 利用延深间或井筒内可能腾出的空间延深井筒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延深的提升及运输,宜为独立的系统;
            二、延深间穿过保护设施段,应安设梯子。
                                 
                              第四节 自下向上延深井筒
  
     第5.4.1条 自下向上延深井筒,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反井的断面应根据延深井筒的直径、测量精度、施工方法和地质条件等确定;
           二、反井宜位于延深井筒中心,其偏斜率应小于1.0%;
           三、反井的施工应按本规范第七章第二节的规定执行;
           四、当井筒穿过松软不稳定的岩层时,不宜采用自下向上刷大,自上向下支护的施工法。
     第5.4.2条 刷大支护施工方式的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永久支护为喷射混凝土井壁时,宜采用短段刷喷,其段高为2.5m;
           二、永久支护为砌筑井壁时,宜采用分段刷砌,其段高为20m。
     第5.4.3条 自上向下刷大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刷大时的炮孔间距不宜过大,矸石最大块度不应超过300mm;
           二、反井内的矸石应及时装出,当进行喷射混凝土或清洗输送混凝土管时,应连续出矸;
           三、反井口应设置防止人员、物件坠入反井的安全设施。
    第5.4.4条 自下向上刷大,自上向下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登矸钻孔和支护:
             1.爆破后,矸石的块度不应超过500mm;
             2.钻孔时,工作面的高度不宜超过2.5m;
             3.钻孔时严禁出矸;
             4.根据支护的段高确定出矸量,支护作业时严禁出矸。
          二、在工作盘或吊罐上钻孔和支护:
             1.井筒穿过的岩层在中硬以上且稳定,掘进直径宜小于6m;
             2.水平炮孔应根据各部位断面图标定的孔位和孔深钻孔;
             3.支护前井筒的外形应根据中线或边线整修;
             4.改装工作盘用于井筒支护作业时,其结构必须坚固。
                                                        
                              第五节 井筒的恢复
  
    第5.5.1条 井筒恢复前,应取得下列资料:
          一、井筒停产、停工的原因;
          二、井筒中心坐标、井口标高、井壁结构、井筒装备等有关图纸资料;
          三、现有地面设施可供利用的情况;
          四、井筒穿过的地质资料、积水和有害气体情况;
          五、矿井开采情况和有关图纸资料。
    第5.5.2条 井筒恢复时,积水和涌水处理方法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当积水不多且无补给水源时,宜采用排水疏干法排除积水;
          二、当涌水量较大时,宜先排水,然后用注浆或设防水闸门堵截水源;
          三、当涌水量大,且有大量的补给水时,宜在地面打钻注浆切断水源,再排除积水。
    第5.5.3条   井筒排水前,应安设扇风机通风,经测定井筒内的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符合国家现行安全规程的规定,方可下放水泵排水,排水过程中尚应经常测定,排出的水量应有测量记录。
    当水位下降到接近井底车场的巷道顶板时,应进行空气取样测定,每班测定次数不得少于1次。
    第5.5.4条    排水过程中,应对露出水面的井壁、巷道口、井筒装备等设施进行检查,并作记录,当发现事故隐患时,应先处理,再继续排水。对有用的巷道口,在距井壁2~3m范围内,应清理积物,当支护损坏时,应先修理后清理。对废弃的巷道口,应进行封砌或填堵。对有煤与沼气突出危险的矿井,应严格按国家现行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5.5.5条   修复变形、开裂、塌落的井壁,必须由上向下进行,每次修复高度不宜超过2m。修复部位应做隐蔽工程记录,并绘制实测图。
                                                   
                              第六章 巷道施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6.1.1条 巷道的施工,应一次成巷,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凡需支护的巷道,掘进工作面与永久支护间的距离,应根据围岩情况和使用机械作业条件确定,但不应大于40m;
          二、水沟应与永久支护同时完成;
          三、平巷的永久轨道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不宜大于200m,但铺设道碴的时间可根据现场条件决定;
          四、倾斜巷道永久轨道应在交付使用前,一次铺设。
    注:地质、施工条件特别复杂的,或需要多次支护的巷道例外。
    第6.1.2条  倾斜巷的施工,应设置防止跑车、坠物的安全装置和人行台阶。倾角大于20°时,应增设扶手,除锚喷支护外,不宜采用掘进、支护平行作业。
    倾角大于30°,长度大于30m的倾斜巷道,由下往上施工时应将排矸(煤、矿石)道与人行道隔开。
    第6.1.3条 巷道的支护可采用锚喷支护、金属支架、砌石旋、木支架,但宜优先采用锚喷支护。
    第6.1.4条 通过松软破碎地层的大断面巷道,宜采用导硐法施工。
    第6.1.5条 长距离巷道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当无永久工程可利用时,可在人行道一侧、围岩条件好的位置,设置施工用的临时硐室,硐室的间距宜大于100m;
          二、单轨巷道无永久车场可利用时,宜每隔150m设一个调车场;
          三、风筒宜选用长节风筒,其吊挂应平、直、牢固;
          四、平巷中的风筒,宜设放水咀。
    第6.1.6条 巷道临时停工时,临时支护应紧跟工作面,并详细检查巷道的所有支护,确保复工时不致冒落。
    停工时间超过3个月,或虽不超过3个月,但水大或岩石易于风化时,应将全部已掘进巷道的永久支护做好。
     第6.1.7条   沿矿层掘进主要运输巷道时,应利用钻孔见矿点、矿层等高线、超前副巷等资料作定向掘进依据。
    第6.1.8条 巷道掘进穿过采空区、发火区、溶洞、断层或含水层等地区,应预先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第6.1.9条 在有沼气或其它有害气体矿井中掘进巷道时,必须按国家现行的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6.1.10条 设有架线、管路、电缆等的巷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拉线钩、挂钩、托梁等,应在支护施工的同时安设好或预留孔洞。预埋螺栓的外露螺纹,应采取保护措施,所有外露的金属构件应进行防腐处理。                                    
         二、管座必须按中线和腰线施工,倾角大于25°的倾斜巷道,管座底面应低于巷道实底以下150mm,必要时底部应增加锚杆。
    第6.1.11条    井底车场巷道的测量放线,应对设计图纸进行方位和高程闭合计算,当设计的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时,应会同设计单位核实并修改图纸后,方可施工。
    施工中应及时绘制实测导线图和纵剖面图,当发现偏差时,应随时调整。
    第6.1.12条 巷道的施工必须标设中线及腰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用激光指向仪指示巷道掘进方向和标高时:                                    
            1.指向仪的设置位置和光束的方向,应根据经纬仪和水准仪标定的中线和腰线点确定,中线和腰线点每组不宜少于3个,组间的距离宜大于30m;                                    
            2.指向仪的设置应安全可靠,仪器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不宜小于70m,每次使用前应以中线和腰线检查激光光束。                                    
          二、用经纬仪标设直线巷道方向时,宜每隔30m设中线一组,每组不应少于3条,其间距不宜小于2m;
          三、用水准仪标设巷道坡度时,宜每隔20m设置3对腰线点,其间距不宜小于2m;
          四、巷道沿倾斜矿层顶板或底板的施工,倾斜巷道可只挂中线,水平巷道可只设腰线;
          五、巷道掘进每隔100m应对中线和腰线进行一次校核。
                                                      
                              第二节 斜井和平硐的表土施工
  
    第6.2.1条 斜井和平硐表土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表土性质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稳定表土层,应采用全断面掘进法或导硐法施工:
             1.全断面掘进法,掘进工作面与永久支护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m;
             2.导硐法,导硐的长度不宜大于4m,导硐的断面不宜过大。                                    
         二、不稳定表土层,应采用降低水位法或超前支架法施工。当表土层含水较大时,宜采用沉井、冻结、帷幕等特殊方法施工。
    第6.2.2条 斜井和平硐不宜在雨季破土开工。
    第6.2.3条   斜井和平硐的井口部分,采用明槽开挖时,明槽的深度,应使巷道掘进断面顶部与耕作层或堆积层底的距离不小于2m。明槽的边坡允许值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土方和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当土质坚硬或采用挖土、砌墙平行作业时,宜将直墙部分垂直下挖,但超过墙高部分应按上述边坡规定执行。
    第6.2.4条 斜井或平硐从明槽部分进入硐身5~10m后,应立即进行永久支护。
    明槽部分应砌石旋,石旋的外部应设防水层或夯填三合土,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第6.2.5条 斜井和平硐通过含水层的地段,应采用混凝土砌石旋、浇灌混凝土时应采取防水措施。
    对有明显的淋水,或大于0.5m3/h的集中出水点,应进行注浆处理。
                                                        
                              第三节 巷道掘进
  
    第6.3.1条 巷道掘进的钻孔、装药、爆破等工作,应按国家现行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6.3.2条 岩巷掘进必须采用光面爆破,并应按照作业规程施工。
    第6.3.3条 光面爆破的爆破参数,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炮孔的深度为1.8~3.5m;
          二、周边炮孔的间距为350~600mm;
          三、周边炮孔的密集系数为0.5~1.0;
          四、周边炮孔的药卷直径为20~25mm;                                    
          五、当采用2号岩石硝铵炸药时,周边炮孔单位长度的装药量:软岩为70~120g/m,中硬岩为200~300g/m,硬岩为300~350g/m。
    第6.3.4条 巷道掘进的机械化,宜采用下列机械设备:
          一、断面等于或小于12m2的岩石巷道,采用多台凿岩机钻孔,耙斗或铲斗装岩机装岩,电机车调车;                                    
          二、断面大于12m2的岩石巷道,采用凿岩钻车钻孔,侧卸式铲斗、大型耙斗或带调车盘耙斗装岩机装岩,皮带转载机连续装车,电机车调车;
          三、半煤岩或煤巷,采用悬臂式掘进机,机后配套设备采用胶带转载机和可伸缩胶带运输机;
          四、倾斜巷道,采用多台凿岩机或电钻钻孔,耙斗装岩机装岩,箕斗装运。
    第6.3.5条 巷道施工的机械化作业,应编制设备操作与维修规程。
    第6.3.6条  倾斜巷道的施工,采用耙斗装岩机装载时,必须固定牢靠,当巷道倾角大于25°时,除卡轨器外,尚应增设防滑装置。
    上山掘进时,耙斗装岩机除了采用下山的固定方法外,尚应在装岩机的后立柱上,增设2根斜撑。
    当上山倾角大于20°时,提升导向轮应单独固定。
    第6.3.7条   采用钻爆法开凿对穿、斜交、立交巷道时,必须有准确的实测图。当2个巷道接近时,应停止一头作业,其间距应按国家现行安全规程的规定执行。
    第6.3.8条   严禁采用不符合产品标准的爆破器材。放炮前应检查爆破网的总电阻,不应大于或小于计算值的10%。
                                
                              第四节 巷道支护
  
    第6.4.1条 永久支护应按设计规定施工。临时支护的形式、不支护段距离,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6.4.2条 喷射混凝土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喷射混凝土的原材料:
            1.应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标号不得低于325号。受潮和过期结块的水泥严禁使用;
            2.应采用坚硬干净的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宜大于2.5,含水率不宜大于7%;
            3.应采用坚硬耐久的卵石或碎石,其粒径不宜大于15mm;
            4.不得使用含有酸、碱或油的水。
          二、混合料的配比应准确。称量的允许偏差:水泥和速凝剂应为±2%,砂、石应为±3%;                                    
          三、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搅拌。强制式搅拌机的搅拌时间不宜少于1min,自落式搅拌机的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人工的搅拌必须搅拌均匀;                                    
          四、混合料应随拌随用,不掺速凝剂时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h,掺速凝剂时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0min,在运输过程中应严防雨淋、滴水及大块石头等杂物混入,装入喷射机前应过筛;                                    
          五、喷射前应清洗岩面。喷射作业中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喷砂浆应为0.45~0.55,喷混凝土应为0.4~0.45。混凝土的表面应平整、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发现混凝土的表面干燥松散、下坠、滑移或裂纹时,应及时清除补喷。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                                    
          六、速凝剂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应大于5min,终凝时间不应大于10min;                                    
          七、当混凝土采取分层喷射时,第一层喷射厚度:墙50~100mm,拱30~60mm;下一层的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当间隔时间超过2h,应先喷水湿润混凝土的表面;
          八、喷射前应埋设控制喷厚的标志;
          九、喷射作业区的环境温度、混合料及水的温度均不得低于5℃,喷后7d内不得受冻;
          十、喷射混凝土的回弹率,边墙不应大于15%,拱部不应大于25%。
    第6.4.3条 锚杆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现场情况,定出锚杆的孔位;
          二、锚杆的孔深和孔径应与锚杆类型、长度、直径相匹配,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三、孔内的积水及岩粉应吹洗干净;
          四、锚杆的杆体使用前应平直、除锈、除油;                                    
          五、锚杆尾端的托板应紧贴壁面,未接触部位必须楔紧,锚杆体露出岩面的长度不应大于喷混凝土的厚度;
          六、锚杆必须做抗拔力试验,其检验评定方法按附录五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6.4.4条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钢筋使用前应清除污锈;
         二、钢筋网与岩面的间隙不应小于30mm,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
         三、钢筋网应与锚杆或其它锚定装置联结牢固;
         四、当采用双层钢筋网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后铺设。
    第6.4.5条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钢纤维的长度宜一致,并不得含有其它杂物;
          二、钢纤维不得有明显的锈蚀和油渍;
          三、混凝土粗骨料的粒径不宜大于10mm;
          四、钢纤维掺量为混合料重量的3%~6%,应搅拌均匀,不得成团。
    第6.4.6条 钢架喷射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钢架立柱埋入底板的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置于浮碴上;
          二、钢架与壁面之间必须楔紧,相邻钢架之间应联结牢靠;
           三、应先喷钢架与壁面之间的混凝土,后喷钢架之间的混凝土;
           四、刚性钢架应喷射混凝土覆盖,可缩性钢架应待受压稳定后,方可喷射混凝土。
     第6.4.7条 架设永久支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支架应按中线和腰线架设;
           二、支架的顶部及两帮应背紧、背牢,不得使用风化、自燃的岩石或矿石作充填物;
           三、平巷的支架应有上撑,倾斜巷道的支架应有上、下撑和拉杆,并应有3°~5°的迎山角;
           四、金属支架应加设拉杆,支架立柱的底部要有坚硬垫板;                                    
           五、支架的立柱应立于巷道底板以下50~150mm的实底上,有水沟的巷道,水沟一侧的立柱底部应低于水沟底板50~150mm。
    第6.4.8条 砌筑石旋墙基础,应清理浮矸直至实底,基础槽内不得有流水或有危害砌筑质量的积水。
    第6.4.9条 砌筑墙、拱,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支模前应对中、腰线进行检查,严格按中、腰线进行支模。当采用砌块砌墙时,应挂边线;两边线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m,并予固定;
          二、墙模板应安设牢固,板面应平整;
          三、石旋胎的架设应与巷道中心线垂直;
          四、石旋胎两边拱的基点应在同一水平上。石旋胎架设的坡度应与巷道坡度一致;
          五、石旋胎的间距,宜为1~1.5m。拱模板的强度,应能满足荷载要求;
          六、石旋胎的架设,必须牢固,石旋胎的下弦不得用作工作台;
          七、石旋胎、模板重复使用时,应进行检查和整修;
          八、在倾斜巷道中架设石旋胎,应有2°~3°的迎山角。石旋胎之间应设支撑和拉条;                                    
          九、砌拱时,应同时由两侧起拱线向中心对砌。当采用砌块砌拱时,最后封顶的砌块应位于正中,砌块间应灰浆饱满。
    第6.4.10条   砌体与岩帮之间的空间应充填严实。当拱部砌体与岩帮之间的空间不超过0.5m时,可采用矸石充填;等于或小于2.0m时,应砌0.5m厚的缓冲层;大于2m时,应砌0.8m厚的缓冲层。其余空间部分可用矸石、木垛或其它材料充填。
    第6.4.11条   巷道模板和石旋胎的拆模期,应根据混凝土、砂浆强度和围岩压力大小确定。浇灌混凝土的拆模期不宜少于5d,砌块的拆模期不宜少于2d。
    第6.4.12条 位于软岩中的巷道和受动压影响的巷道,宜采用柔性或可缩性支护。
    第6.4.13条   有底鼓的巷道,应采取砌筑底拱,底部打锚杆、喷射混凝土或设置底梁等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边墙或支架的立柱,必须座落在底拱或底梁上;
         二、砌筑底拱或锚喷之前,应将浮矸清理干净,直至实底,坑内的积水应排除干净;                                    
         三、底鼓的地段宜先砌筑底拱,当施工条件不允许时,可先砌墙及拱,砌墙时,应在墙基部留出不小于100mm的倒台阶和接茬钢筋;
         四、砌筑底拱或锚喷后,应经过适当的养护,方可铺轨。
                                                      
                              第五节 探、放水
  
     第6.5.1条 当掘进工作面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先探水后掘进:
           一、接近溶洞、水量大的含水层;
           二、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含水层等相通的断层;
           三、接近被淹井巷、老空或老窖;
           四、接近水文地质复杂的地段;
           五、接近隔离矿柱。
    当掘进工作面发现有异状流水、异味气体、巷道壁渗水、发生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底板涌水增加时,应停止作业,找出原因,进行处理。
     第6.5.2条   探放水钻孔的位置、方向、数目、每次钻进的深度、超前距离等,应根据水压大小、岩层或矿层硬度、厚度和节理发育程度,在探放水施工设计中具体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钻孔的数量,不得少于4个;                                    
           二、中心钻孔的方向,应与巷道中心线平行,其余钻孔应与巷道中心线成30°~40°夹角。钻孔的深度在坚硬岩层,不得小于10m;在松软岩层,不得小于20m。
     第6.5.3条 探放水钻孔的钻进,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测定钻孔的方向、倾角,并标注在巷道的平面图上;                                    
           二、钻进中应根据地质剖面图、钻孔位置、水质、气体化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预计透水时间,并加强防护工作;                                    
           三、探放采空区的积水时,必须加强对有害和易燃气体的检查和防护,防止有害气体进入火区或其它作业地点。
    第6.5.4条   预计水压较大的地区,在正式探水钻进前,必须先安装好孔口管、三通、阀门、水压表等。钻孔内的水压过大时,尚应采用反压和防喷装置钻进,并采取防止孔口管和岩壁、矿石壁突然鼓出的措施。
    第6.5.5条   钻孔穿透积水区后,应根据情况增设放水孔,放水过程中应经常测定水压,对放水情况和放水量作出记录,并检查各孔口岩石的稳定状况。
    第6.5.6条 在探放水钻孔施工前,必须考虑邻近施工巷道的作业安全,并应预先布置避灾路线。
                                                   
                              第六节 工程验收
  
    第6.6.1条 巷道竣工后,应检查下列内容:
          一、标高、坡度和方向、起点、终点和连接点的坐标位置;
          二、中线和腰线及其偏差;
          三、永久支护规格质量;
          四、水沟的坡度、断面和水流畅通情况。
    第6.6.2条 工程竣工验收时,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实测平面图,纵、横断面图,井上下对照图;
          二、井下导线点、水准点图及有关测量记录成果表;
          三、地质素描图、柱状图和矿层断面图;
          四、主要岩石和矿石标本、水文记录和水样、气样、矿石化验记录;
          五、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材料和试块试验报告。
    第6.6.3条 巷道起点的标高与设计规定相差不应超过100mm。
    第6.6.4条 主要运输巷道轨道的敷设,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铺轨:                                    
              1.轨距不得小于设计规定3mm,不得大于设计规定5mm;轨道中心线与设计的偏差不得超过50mm;双轨轨道的中心距离不得小于设计规定,不得大于设计规定20mm;
              2.轨道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局部允许偏差应为±1‰;                                 
              3.轨道的接头应平整,其高低及内侧偏差均不应超过2mm,螺栓、夹板必须齐全。在直线上,两侧钢轨的接头应对齐;在弯道上,两侧钢轨的接头必须错开,其错开长度宜为钢轨长度的1/3~1/4;                                 
              4.钢轨接头的间隙,在直线部分不得超过5mm,曲线部分不得超过8mm。当采用焊接时,焊缝不得有裂纹;
              5.直线段两轨轨面的水平偏差,不应大于5mm;                                    
              6.弯道曲轨应符合曲线弯度,外轨超高,内轨加宽,双轨中心距加宽,均应符合规定数值。其允许偏差:外轨超高应为+5mm,-2mm;内轨加宽应为+5mm,-2mm;双轨中心距加宽应为±20mm。两轨之间应设拉杆固定;
              7.架线电机车的轨道回流线,应符合设计规定。
           二、道岔:                                 
              1.铺设的道岔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线路的轨型一致。道岔基本轨起点与设计位置的允许偏差应为±300mm;                                    
              2.岔尖必须紧贴每块滑板,岔尖趾部必须紧靠基本轨,其间隙不得超过2mm,岔尖不得高出基本轨,但也不得低于基本轨2mm;
              3.护轨与主线或支线钢轨的高度应一致,位置应符合设计。转撤器应操作灵活。
           三、道碴和轨枕:
              1.轨枕间距的允许偏差,应为±100mm,轨道中心线与轨枕的中心线宜一致;
              2.曲线轨道的轨枕应与曲线半径方向一致;
              3.道碴应采用碎石或卵石,其粒径宜为20~60mm,不得混有软岩、煤块、矿石、木块等;                                    
              4.道床应平整,轨枕埋入道碴的深度,应为轨枕厚度的1/2~2/3,轨枕底面下的道碴厚度,不应小于100mm。
    第6.6.5条  水沟深度和宽度的允许偏差应为±30mm,其上沿的高度允许偏差,应为±20mm。水沟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局部允许偏差,应为±1‰,并保证水流畅通。水沟盖板应齐全、平整稳固。
第6.6.6条  架线电机车的导线吊挂高度,不得低于设计规定,亦不得超过设计规定60mm,并应符合下列数值:导线距巷道顶或棚梁之间不得小于200mm,距金属管线之间不得小于300mm。
第6.6.7条   架线电机车的导线左右偏移;板式或环式集电弓,不应大于设计规定20mm;滑轮或滑块集电弓,不应大于设计规定10mm。
    第6.6.8条   巷道底板应平整,局部凸凹深度不应超过设计规定100mm。巷道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其局部允许偏差应为±1‰。
    第6.6.9条   砌石旋巷道的净宽:从中线至任何一帮的距离,主要运输巷道不得小于设计规定,其它巷道不得小于设计规定30mm,均不应大于设计规定50mm。巷道净高:腰线上下均不得小于设计规定30mm,也不应大于设计规定50mm。
    拱、墙、基础的砌体厚度,局部不得小于设计规定30mm。
    第6.6.10条   砌石旋巷道的表面不平整度:每平方米面积内,料石砌体不应超过25mm;毛石砌体不应超过40mm;混凝土砌块不应超过15mm;浇灌混凝土不应超过10mm。
     各种砌体的外观,不得出现曲折和倾斜现象。 各种砌体的灰缝,应灰浆饱满,无重缝。
第6.6.11条 支架巷道的规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巷道净宽、净高应符合本规范第6.6.9条的规定;
           二、支架立柱斜度的允许偏差应为±2°;
           三、支架梁应水平,两端高差不应超过40mm;
           四、两支架的间距允许偏差,应为±100mm;
           五、支架应垂直于底板,前倾后仰不应超过40mm,倾斜巷道支架迎山角允许偏差应为 ±1°;                                    
           六、支架梁应垂直于巷道中心线,梁端的扭距不应超过100mm,曲线巷道支架的方向应与曲线半径一致;
           七、梁与立柱的结合面应严密;
           八、背板的长度,宜大于支架间距300mm,背板应排列整齐,背板与岩帮间应充填严实;
           九、倾斜巷道支架间的横撑和拉条应齐全、牢固。
    第6.6.12条 裸体巷道和喷射混凝土巷道的规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巷道净宽:从中线至任何一帮最凸出处的距离,主要运输巷道不得小于设计规定,其它巷道不得小于设计规定50mm,均不应大于设计规定150mm。
    巷道净高:腰线上下均不得小于设计规定30mm,也不应大于设计规定150mm。
          二、喷射混凝土厚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局部的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规定的90%;
          三、锚杆端部及钢筋网,不得露出喷层表面;
          四、裸体巷道的壁面,应符合光爆质量要求:
              1.巷道轮廓线,应均匀留下60%以上的眼痕;
              2.岩面上不应有明显的炮震裂缝。
    第6.6.13条 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和锚杆抗拔力的检查与验收,应按本规范附录四、五的规定执行。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 (683 KB, 下载次数: 411)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铜板 +2 收起 理由
小鬼 + 2 10
max + 10 优秀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地质啷http://weibo.com/943569550

2

主题

929

铜板

4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383
发表于 2011-11-12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资料没有人支持呢?顶顶顶!!!

52

主题

6944

铜板

1

好友

教授级高工

sft_60816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743
发表于 2012-2-1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有新版的啦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662

铜板

19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364
发表于 2012-3-10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东西啊,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3038

铜板

49

好友

高级工程师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84
QQ
发表于 2012-3-10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啊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3758

铜板

12

好友

教授级高工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283
发表于 2012-3-10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拿走拿走  呵呵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5万

铜板

122

好友

地信学员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7219

宣传勋章灌水勋章贡献勋章10周年纪念勋章

发表于 2012-8-28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万

铜板

16

好友

教授级高工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723
发表于 2012-8-28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啊,多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万

铜板

16

好友

教授级高工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723
发表于 2012-8-28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啊,多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铜板

4

好友

VIP会员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积分
1726
发表于 2012-9-1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个好东西,该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