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黄迪颖正在讲解。本网记者王静摄
道虎沟恐怖虫模式标本正模,雄性(右),配模,雌性(左)(图片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提供)
恐怖虫生态复原图( 图片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提供 ) 中国江苏网2月21日讯(记者 王静)“原来昆虫化石中的Strashila(恐怖虫属)并不是恐龙的外寄生虫啊!”记者昨天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日前,该所的黄迪颖研究员等再次解决了一个长期困扰古生物学家的科学难题。他们根据新发现于我国内蒙宁城县道虎沟中侏罗统九龙山组(距今约1.65亿年)的13块新的恐怖虫化石发现,恐怖虫并不是此前科学家认为的外寄生虫,而是与现代的苍蝇、蚊子等同属双翅目的沃氏缨翅蚊的近亲。
当今世界上一部关于昆虫演化的权威论著认为,所有昆虫化石中最令人迷惑的一定是Saurophthirus(蜥虱属)和Strashila(恐怖虫属)两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黄迪颖研究员等早在2012年3月8日在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了中生代巨型跳蚤的发现,并指出前者实际是一种特化的白垩纪跳蚤,但Strashila(恐怖虫属)却仍然是个迷。2013年2月20日,黄迪颖研究员及其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发表研究论文“侏罗纪两栖蚊子及其幼态特征”,文章通过详细的形态解剖学研究,认为恐怖虫和现代的苍蝇、蚊子等同属双翅目,是其中一个原始小类群——缨翅蚊科(Nymphomyiidae)的近亲。
据悉,恐怖虫由俄罗斯科学家1992年最先报道,学者们认为它与已知昆虫有很大区别,无法归入任何昆虫目,一些学者甚至为它建了一个新目。并认为它是翼龙的外寄生虫,还有作者提出它们寄生于带毛恐龙,它的螯状后足用来抓握恐龙羽毛的毛根。黄迪颖研究员及其团队首次发现的雌性个体与雄性完全不同:其后足不呈螯状,腹部缺少成对侧叶,就像一只少了翅膀的普通蚊子,不具备任何外寄生虫的特征。更重要的是,一个雄虫长有宽大的翅膀,显然不符合寄生虫的特征。因而恐怖虫并不是外寄生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