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后的北京,清凉而又清爽。
一杯淡茶,三尺键盘,窗外鸟啼蜂鸣,绿草青树,在经雨后滋润显得更加葱翠欲滴。笔者,独坐窗前。
作为2012高校GIS论坛报导的追踪者,笔者有幸参与了整个论坛的全程报导,见证了论坛的嬗变与传承。在撰写此文时,笔者冥思,取个什么标题才足以表达论坛的丰硕成果,于是灵感突想,借鉴金一南热作《走向辉煌》拟题立意,虽然“辉煌”一词过于夸张和铺张凌厉,但“走向辉煌”的脚步却铿锵坚定。
6年里,高校GIS论坛从雏鹰飞向广袤的蓝天,用汗水与执著抒写如歌的岁月,用镜头记录我国高校GIS界波澜壮阔的变化。
6年来,GIS人怀着对GIS事业的一腔赤诚,锐意进取,主动扛起我国GIS教育改革创新的大旗。
6年的积淀,催生了2012论坛质的腾飞。
嬗变:走进高校,掀开论坛新篇章
2012高校GIS论坛4月21-22日在南京举行,以“突破与提升”为主题,由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同承办。论坛首次易时易地,真正走进高校,而非一群专家学者坐而论道。
笔者在南京时,与前来参加论坛活动的学子闲聊时发现,这种“走基层”的形式深受大家的喜爱,而且走进各地便于辐射和凝聚以该地为核心圈的周边高校学子的参入。据悉,本次论坛以南京为举办地,吸引了来自长三角地区相关高校学子的积极参入,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师生参会的地理障碍,在家门口就能够聆听大师们的精彩演讲,精彩对话。
本届论坛前夕,国内知名的GIS专家李满春、汤国安、谢忠、童小华、邬伦、党安荣、张新长、杜清运、李响、蔡先华、杨昆等人分别走进南京各大高校,开展演讲,为论坛的举办造势,积极奔走。
同时,2012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也在现场举行了启动仪式,临近暑期,各学子得以放下繁重的课业参与到这一实践活动中来。
国内领先的GIS共享服务平台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地数码集团执行总裁向南京大学捐赠了MapGIS教学软件,这对于南大的GIS教学无疑是一大福音。
共逾800人参加了本届论坛,数字见证了论坛的规模和影响力。
钟山之巅,星光璀璨
教育部科技司作为本届论坛的主办单位之一,高屋建瓴地对论坛的举办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同时论坛还得到了中国测绘学会、中国GIS产业协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
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曹卫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民革中央副主席、江苏省委主委、南京大学副校长程崇庆;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景贵飞;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秘书长丛远东;中国测绘学会副秘书长白泊;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蒋跃建;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殷翔文;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史照良;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方裕;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科技处处长李满春;中地数码集团总裁、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副会长、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永等悉数到场,共捧论坛,共商业是。
为期两天的会议,人才济济一堂,热闹非凡,大家都怀着一个朴素的愿望“提升GIS教育水平,增进GIS学术交流,丰富GIS应用研究,加快GIS产业发展”。
硕果累累
每届论坛的各种奖项归属是论坛的一大期待点和亮点。2012论坛从孵化和激励人才的角度出发首次增设新锐奖,经过半年多的奖项申报,论坛前半月,各路专家齐聚北京,对2012高校论坛各奖项进行评审,各奖项也瓜熟蒂落。共5人荣获“高校GIS创新人物”荣誉称号、10个喜获“高校GIS新锐奖”、12人折取“高校GIS新秀”美冠、11篇“优秀论文”各有所属、8家“MapGIS优秀实验室”实至名归。
论坛共邀请了30位学者、专家进行报告演讲。其中综合论坛7位,GIS二次开发分论坛8位,GIS高等教育分论坛8位,GIS科技创新分论坛7位。分别从不同角度对GIS行业发展做了精彩报告。另外围绕本届论坛的前后,开展了第一次“名师走进高校”活动,从4月17日到4月20日,由11位高校名师历时4天,在南京9所高校进行了12场次的精彩报告,让身在高校的学生和老师也能一睹名师风采。
其中,南京师范大学汤国安教授的《GIS美学审视》更是掀起了本届论坛审美高潮,别具一格的报告赢得了阵阵掌声,是夏日的一缕清风。
继续远行
风好正扬帆,心齐马蹄疾。高校GIS论坛乘产业东风,在高校内开创了一股论道先风,集聚的嘉宾百家争鸣,各学术论派百花齐放,解放了思想,碰撞出了智慧。
前路漫漫,虽然论坛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但应当给予其宽容的时间,任何一事一物都是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艰难过程,相信产业界、教育界、学术界有一群人在真正地做实事,有一批人沉得下心来脚踏实地。
笔者在想,风景虽美,但掩藏在险峻山峰,高校GIS论坛要不断创新、不断尝试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两年一前行,如何提升和发展是论坛相关方的一个考验,但最美的风景属于最后的猛士,相信我国GIS界会有这样一批执著的猛士,推动我国GIS教育和产业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