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1664|回复: 4
收起左侧

[资讯] 聚焦青藏高原地质勘探项目:实现生命禁区找矿突破

[复制链接]

853

主题

11万

铜板

252

好友

传奇会员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22311

精华勋章宣传勋章爱心勋章组织勋章地信元老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地信专家组VIP勋章贡献勋章成就学员勋章

发表于 2012-4-30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聚焦青藏高原地质勘探项目:实现生命禁区找矿突破
【2012/04/28 来源:光明日报 】
  《勘探队员之歌》
  ——电影《年轻一代》主题曲

  作词:佟志贤 作曲:晓河

  是那山谷的风,  
  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是那狂暴的雨,
  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
  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
  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
  是那天上的星,
  为我们点燃了明灯。
  是那林中的鸟,
  向我们报告了黎明。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
  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
  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
  是那条条的河,
  汇成了波涛的大海,
  把我们无穷的智慧,
  献给祖国人民。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
  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
  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就矗立于此。因极度高寒缺氧,这里又被称为“生命禁区”。在这里,我国上万名地质大军,攀援在崇山峻岭间,穿行在大河峡谷中,奋战10多年、行程50万公里,创造两大地质理论,实现青藏高原找矿的重大突破。

  十年辛苦不寻常。今年2月,凝结着他们心血和汗水的“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集成成果获得2011年度唯一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该项目负责人、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自豪地说:“我们首次获得了全球最全面、最系统的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资料;创造性地提出了青藏高原地质演化和成矿理论,得到国际权威的认可;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找矿突破,大幅增加我国大宗矿产的储量,改变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格局,也为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怀着对这一重大成果的强烈兴趣,记者争取到了一次与张洪涛面对面的机会。

    大宗矿产短缺,就好比国家缺少米和面

  记者:青藏项目立项的背景是什么?

  张洪涛:主要是为了确保国家资源安全。项目从1999年开始,到2010年结束。当时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铁、铜、铬、钾盐、石油、天然气等大宗矿产资源严重短缺,大量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50%-80%。大宗矿产短缺,就好比国家缺少大米、白面,严重影响经济安全。这几年,资源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以石油为例,目前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立足国内,确保资源的安全供给,已成为中国核心利益。根据国情,东部挖潜增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找矿重点不得不向西部转移,青藏高原独一无二,举足轻重,地处全球三大成矿域之一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找矿突破最有希望。

  记者:在青藏高原遇到哪些困难?  

  张洪涛:我们的团队在青藏高原进行调查、研究、找矿,80%是本科以上,有一半是博士学位的。上万人次里绝大多数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不能坐在办公室,只能跋涉千山万水。许多地质勘探工作者突破生命禁区,风餐露宿,补给困难,每天徒步数十公里野外路线,高强度劳动,高难度探索。还要克服沼泽悬崖、高山反应、野兽威胁、失散危险、当地群众不理解等。为了抢救病危的地质队员,甚至不得不动用军用直升机。

  还有,青藏高原是一个空白区,以前只有一些科学家沿着公路或者是羊肠小道,到人能走到的地方进行过一些地质调查。而我们这次不是这样的路线,是大面积性的,凡是该去的地方都要去。我们的人是以4公里为间距路线,走遍了整个青藏高原。整个青藏高原有220万平方公里,大多数都人迹罕至,远离交通线,有的地方可以骑马,有的地方只能靠脚,因为没有公路,岩石、矿物、地下水,一条一条路线地过。青藏高原有一个特点,就是平均海拔4000米,到4000米海拔的时候氧气含量只有北京的50%,甚至于40%。我们要吸一口气才能满足半口气的需求。

  我们有一句话是“远看像要饭的,近问是勘探的”,但我们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这首传唱不衰的勘探队员之歌激励着我们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攀登生命的高峰。这首歌是大家累了的时候最喜欢唱的。

  国际科学界一致公认:中国同行搞得最扎实、最可信

  记者:项目在地质方面取得哪些成果?

  张洪涛:这项地学界史无前例的重大行动,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8亿元,历时10年,组织了全国25个省区市、100多个产学研单位,每年上万人次的地质工作者,开展大规模、集团式的地质找矿大会战。因为没有公路,岩石、矿物、地下水,一条一条路线地过,是非常难的。我们走的路加起来总长度是50万公里,这是什么样的概念呢?相当于绕地球12圈。我们走路搞科研,首次完成了177幅1:25万高精度数字化地质图。编制了青藏高原空白区第一代1:150万系列地质图,解决了前寒武纪基底性质、陆块群归属、洋陆格局、造山类型、成矿地质背景等重大地质问题。国际知名构造学家Kapp博士评价道:近十年来为推动喜马拉雅—西藏—帕米尔造山系国际研究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获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科学发现。如发现和确认21条蛇绿混杂岩带;发现和厘定16条高压-超高压带;获取4万余件古生物化石及群落;新建152个岩石地层单位;建立了青藏高原地层构造系统。为研究解决特提斯形成演化、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关键证据和重要资料。

  记者:青藏项目的理论创新主要有哪些?

  张洪涛:全世界很多科学家都写了洋洋洒洒的文章,大厚本的专著,来说明地球是怎么演化的,怎么来理解青藏高原那么多板块、包括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怎么碰撞、碰撞在哪里、缝合线在什么地方,一共碰了几次,都有很多文章,但大多数文章都是猜的,或者是科学家的想象,或者说它是某一部分有限的材料推演的。而我们因为是人走出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资料,在这个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海量的数据,结果搭了一个房子,这个房子就是现在青藏高原演化的模型,这个模型我们已经弄明白了:青藏高原是大陆增生,就是两个大陆之间一点点长出来,然后碰撞,然后再起来,而不是传统的板块俯冲模式,这样就从理论上改变了很多体系,特别是对后面的找矿影响非常大。我们在青藏高原上开了三次顶级的国际会议,国际科学界一致公认中国同行搞得最扎实、最可信,因为都是数据支撑下的地质演化模型。
    解决了在哪里找大矿、如何找大矿等实际问题

  记者:这些理论创新主要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张洪涛:归纳起来说,这些理论创新主要解决了在哪里找大矿、找什么矿、如何找大矿等实际问题。

  大陆增生—碰撞造山构造理论,解决了在哪里找大矿的问题。其核心理论是“多岛弧盆系”构造论和“三段式”碰撞造山论。通过基本构造格架重建、岩相古地理恢复和陆块聚散过程研究,从全球构造视角再塑了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历程,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这些创新性理论成果,改变了“西方模式”主导青藏高原研究话语权的局面。美国地质学会前主席、美国科学院院士Burchfiel评价道:该成果提出了许多挑战性的新概念,构成了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  

  陆缘增生—大陆碰撞成矿理论,解决了找什么矿的问题。核心理论是陆缘增生成矿论和大陆碰撞成矿论,揭示了青藏高原区域成矿规律。西方主流学派认为,大陆碰撞难以成大矿。本项目从理论上解决了大陆碰撞如何成大矿问题。原创性成果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引起强烈反响,《国际矿床地质论评》主编、Cook教授致函中国科技部:这些成果代表了碰撞造山成矿作用领域取得的一项令人敬佩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成就。

  我们还自主研发了3套适合高寒缺氧环境的矿产勘查关键技术和1套预测评价系统,即成矿预测方法技术,矿产快速评价技术,矿床矿体定位技术和GIS预测评价系统等,解决了如何找大矿的问题。

  记者:项目找矿有哪些重大突破?

  张洪涛:项目发现了3条巨型金属成矿带、7个超大型和25个大型矿床,一举改变了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基地的分布格局。经过10年奋战,大幅增加了铜等多金属资源储量,相当于64个大型铜矿,17个大型钼矿,30个大型铅锌矿,23个大型银矿,28个大型金矿。新增铜资源储量2457万吨,相当于1999年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41%。铅锌1519万吨,相当于1999年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12%;金569吨,相当于1999年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15%。银23015吨,相当于1999年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21%。(记者 林英 袁于飞)

  背景资料

  青藏高原找矿4大难题

  ⒈自然条件恶劣:平均海拔>4000米;高寒缺氧、山高谷深;人烟罕迹、交通极差、补给困难。

  ⒉工作程度极低:中比例尺填图几近空白,地质资料严重匮乏,矿产勘查零星开展。

  ⒊已有理论矛盾:青藏高原洋陆转换频繁,壳幔物质交换过程复杂,金属成矿作用多期叠加,地质背景成矿规律不明。

  ⒋常规技术难以奏效:缺乏轻便、快速、高效的高寒特殊景观的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技术。

  延伸阅读

  青藏项目四大创新点

  创新点一 研发了适合高原特点的快速地质调查技术,首次填补青藏高原中比例尺地质调查空白,解决了一批制约找矿突破的重大地质问题。

  创新点二 建立了大陆增生-碰撞造山构造理论,重塑了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的全过程,解决了在哪里找大矿的问题。核心理论为“多岛弧盆系”构造论和“三段式”碰撞造山论。

  创新点三 提出了陆缘增生-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揭示了青藏高原区域成矿规律,解决了找什么矿的问题。核心理论为陆缘增生成矿论和大陆碰撞成矿论。

  创新点四 自主研发了三套适合高寒缺氧环境的矿产勘查关键技术和一套预测评价系统,解决了如何找大矿的问题。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1

主题

1万

铜板

83

好友

地信院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2629
发表于 2012-5-1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诚的向曾经在青藏高原工作过的地质技术人员致敬! {:1_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614

铜板

27

好友

资深会员

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3264
发表于 2012-7-5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了解!!!
追求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773

铜板

6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296
发表于 2012-9-17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前辈们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万

铜板

32

好友

地信院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2518

爱心勋章组织勋章地信元老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地信专家组VIP勋章贡献勋章成就学员勋章

发表于 2012-9-17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哪有那么多大套套,其实不过就是挣钱养活自己。前年我碰着一个在革吉帮老板搞盐湖的,70多了,为啥,还不是为生活噻。在西藏野外,几次和芮宗瑶碰面,他为啥,还不是没有资金,帮着别人跑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