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教授郑有业代表该校赴京领奖,他与地大(武汉)地学院教授张克信参与的项目“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也是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奖项中唯一一个特等奖。0 [; v1 X: I1 ?) S2 b0 g' N
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参与单位共30家,地大为第19完成单位,郑有业、张克信分别为第7完成人、第15完成人。# x' e/ G7 O J* W( K
据了解,青藏高原一直是地质研究的“处女地”,我国针对这一地区的地质调查历经十余年之久。该获奖项目填补了中国1∶25万比例尺地质填图最后一块空白区,发现了3条巨型铜多金属成矿带、7个超大型矿床和25个大型矿床,新增铜资源量占全国已探明资源储量的34%,被国际权威人士评价为“近10年来推动喜马拉雅—西藏—帕米尔造山系国际研究和理解的最重要贡献”,对构建中国矿产资源基地新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将对青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v$ p# J; N3 D/ J7 O 张克信介绍,地大(武汉)在该项目中的贡献,主要是在西藏地区发现和评价了一批超大规模的铜多金属矿床,包括我国第一大铜矿“驱龙”,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铜矿找矿方面的重大突破,同时还主持了青藏高原地质填图示范图,研制出该地区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及野外工作手册。来源:长江日报
$ G1 N) \2 F$ ^. c' `( w" d)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