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国既是产煤大国,又是耗煤大国,因此煤炭开采中难免发生安全事故。11月10日7时20分,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私庄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目前遇难人数增至34名,仍有9名矿工下落不明。相比之下更为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据多名目击者和当班矿工反映,私庄煤矿事故发生后,值班领导齐谷明才匆忙下井,并伪装从井下逃生的假象。 “领导下井”这个制度,是将矿领导与矿工捆绑在一起,试图通过借用矿领导的权力,在出现安全隐患时能够发挥作用,及时挽救矿工们的生命。但这把被公众视为整治矿难的“利剑”,却在执行过程中经常被悬空虚置。私庄煤矿的值班领导不仅带班下井值班,还在事故发生之后在脸上抹脏后伪装下井逃生。
; q( B, d) I7 ^0 G 戚谷明在审讯之初否认“伪装下井”一事,经公安机关调查,发现戚谷明所谓的人证并没下井,无法直接证明他下井。但能证明戚谷明未下井的井下工人也可能全部罹难,审讯因此曾一度陷入僵局。最终民警通过一系列措施突破戚谷明的心理防线,使他最终承认“伪装下井”事实。( r* W4 _8 ?" b9 V
这起演技拙劣而无耻的丑剧背后,问责二字再次被人们提起。“领导下井”制度本意虽好,但在执行层面却也无法绕过上有政策,下则对策的困境,领导下井制度最终落得一纸空文的地步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1 U1 g& \# e; n" a$ Q9 c: Q 在我们的印象里,似乎总是等到矿难发生后,领导下井才会得到关注,而在平日里,鲜见监管部门对领导下井问题展开经常的突击性检查,并严厉处罚违规者的个案。缺乏没有日常化的问责,领导不下井,你又能奈他何?赔多少钱也已经不能挽回死难矿工的生命,但希望这不断死于非命的矿工们的生命能终于有一天能触动某些人的良心,并让层出不穷的矿难真正成为历史。# |" x# b/ S8 v9 F! h, c
每次发生重特大矿难,都会有中央主管领导怒斥当地官员对监管职能的失职,每次都会发出振聋发聩的斥责,也几乎每次都会随之出台诸多严厉的问责措施和规定,但事实上残酷的现实总是如此的令人失望,中央的震怒似乎也并不能触动或吓倒那些下层的官员,毕竟煤炭中有太多的巨大利益。
6 g& |; p% V, O7 [, U 国家出台的种种政策,却始终因为矿工群体没有空间去形成自己的利益表达能力,而在浩如烟海的基层博弈中,被化解得烟消云散。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断定:只要矿工群体没有形成自己真正的利益代言人而继续保持沉默,那么矿难将不可能真正趋于减少,矿工们的生命安全也将越发岌岌可危。
0 y" j8 e7 B. A. K! \2 ?: v0 m 屡屡发生矿难以及每次矿难背后一个个矿工的生命和家属的悲怆,矿工本身却对这一议题缺乏最基本的话语权。前文提到的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高层推动”的模式,即矿工的生命安全系于上层精英的关注。然而,还有谁比矿工自己能在乎自己的生命安全呢?如果矿工群体本身无法对自己的生命安全保障措施进行发言,结果则正如现实一般悲惨。# D+ l P; A/ m1 M; W+ I
来源:世华财讯
5 S% D' x' A( M. M. I5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