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为借口的山西煤改,行至半路,终于懂得资本的问题是一道跨不过去的坎儿,即便是全能的山西省政府,也根本无法不真诚面对。& g, B! X6 F' T' l) f! l- E8 o
《时代商报》一直关注的山西煤改,近日又出新政。来自温州网的报道称,已近尾声的山西煤矿兼并重组进程,有了新的“改良方案”。为避免浙江民营资本利益受损,山西省将允许“滞留”的温州民资入股国有煤炭企业。
$ y4 Q0 V8 S/ k& H; E/ L 这是民间资本的一次胜利吗?显然不是。“为避免民营资本利益受损”,其实民资早已受损;而所谓的“滞留”,其实是无法全身而退。3 K8 d9 f- p" _
按照新方案,温州投资者可将被并购的小煤矿和参与兼并重组的国企一同设立子公司,并依附于国营煤矿;兼并重组后没有拿到的补偿余款,可作为资本入股;但在新设立的子公司中,国有企业占股51%,民营资本占股49%,双方可共同参与公司管理运营。) @* L) u* S/ `2 g( Q
从上述方案的主要构成要件可以看出,对煤炭黑金爱不释手的山西省,之所以会选择这样的妥协和让步,是因为无法按期足额支付温州煤商的补偿款。那些围绕“新36条”(指国务院2010年5月13日再次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而做出的善意猜测,纯属一厢情愿的自恋行为。
8 A& Z" e9 x2 v) y7 q+ w 我们认为,不管以什么样的科学、人性发展目标为借口,每一步均涉及资本和产权问题的山西煤改,都必须直面产权带来的现实问题;而产权之间的较量和流转,最终要靠资本的力量去解决。从最初“到2009年年底,所有的温州煤商可以拿到补偿余款”的政府承诺,到现在“山西煤炭套住的温州资本大约500个亿,估计最多拿回来250个亿”的冷酷现实,山西国有资本身陷煤改窘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 A' v! c& m- O( H4 V/ e7 z 除了不能支付巨额的煤矿补偿款,在煤改的决战之年——2009年,山西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受到了较大影响。研究数据表明,2009年上半年,山西是全国所有省份中惟一一个经济出现负增长的省份。有分析人士就此指出,这与山西煤炭企业的关闭、重组及其产业结构调整直接相关;我们却认为,山西煤改对民间资本的粗暴排斥行为,严重损害了民间投资者的信心和当地的投融资环境,而这一攸关经济发展之主因,不可不察。
1 [& X6 Q. f* e3 a$ F; P 现在,从坚决剔除到温情挽留的煤改政策流变,被很多人视为民营资本在山西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氛围发生了一些积极的改变。事实上,这一点不惟山西,在“新36条”被力推的格局之下,全国都在矫正过去一段显见的“国进民退”之政。而山西在打了温州商人一巴掌的前提下,现在给了人家一个甜枣,能否就此化敌为友,着实令人担忧。 f/ ]$ U. }2 C9 ^5 m5 V0 ~
在中国,民间资本最担心的不是投资风险,也不是市场或经营风险,而是政策风险。从当初煤炭产业衰落,山西盛情邀请温州商人前去投资,到2008年9月后,山西要求煤商单方面退出,温州投资者被强行拉上山西的发展战车:山西境内的小煤矿将由大型国有煤炭企业进行全面的整合重组,到2010年,全省仅保留100座煤矿;兼并重组后的煤炭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数年间,山西煤政几番变脸,有些政策甚至截然相反。! ?. ?, ?3 j) R# h; k. R; [
现在,山西渴望浙江民间资本回流本省,不仅仅投资煤炭,还希望投资其他产业。然而,政策频变的风险,让投资者很难在短期内恢复信心。一个有力的证明是,尽管因拿不到补偿余款而“被股份”,但大多数滞留当地的温州煤商仍然希望尽快拿到补偿款离开,而不是留下参股国企。这表明,由国企一贯借力政府自行其是而导致的民间资本对国企的不信任,并无明显改观。8 E/ W; u2 h, a0 p7 _
直到现在,民营资本依然无法动摇国企尽享经济特权的市场格局。在企业经营中投资双方责权利并不对等的情况下,在一种充满怀疑和戒备的气氛中上路的山西股份制——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合股——煤炭企业,能否顺利前行,我们拭目以待。
4 w; s! H& u. J# g7 ?来源:时代商报 刘长杰
' E8 c3 v' ?/ W" j( W' ] _$ [* l$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