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青海、四川、江苏、浙江、山西等地的“淘金者”已云集西藏境内,纷纷从事探矿、采矿及矿权交易等业务——
今年初,有关西藏地下宝藏潜在经济价值的数字还只是6504亿元。但几个月后,这个数字就几乎翻了一番:1万亿元人民币以上。
而数字背后,则是蜂拥而至的大大小小“淘金者”,和未来环境保护下承受的巨大压力。
西藏自治区发改委主任金世洵近日向记者透露,近期西藏矿业开发重点是将在铁路沿线两侧100至200公里范围内及沿江河地区,寻找和评价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为国家提供一批后备勘查、开发基地。
万亿宝藏的强大诱惑
“国家正在加大西藏矿产资源的勘探力度。”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地勘局总工多吉向记者表示。
“过去从西藏运一吨矿到格尔木,运费几乎就等于矿的价格,甚至还会亏本,现在铁路打通了走向国内、国际的渠道。”多吉相信,雪域高原矿业的“春天”来临了。
据西藏自治区发改委介绍,西藏有17种矿产位居全国各省(区、市)前9位。其中,铬、工艺水晶和刚玉储量位居全国首位,铜矿和火山灰储量位居全国第二,菱镁矿储量居全国第三。
尽管从理论上,西藏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在1万亿元,但每一个矿点具体在哪儿,还需要耐心寻找。
多吉透露,西藏现在已经发现的矿点有2500多个,但经评估后能够马上投入开发的仅占3%至4%。西藏计划于“十一五”期间,向中央政府申请15亿元人民币,运用高科技探摸“家底”。
采矿“巨无霸”呼之欲出
关于矿业开发,今年初出台的西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表述如下:有重点地发展优势矿产业……加快玉龙铜矿、扎布耶盐湖等矿区的开发建设。力争藏北羌塘油气资源勘探取得突破……着手组建矿业企业集团。
“我们很清楚,自治区是希望玉龙铜矿能成为西藏矿业开发的旗舰企业、龙头企业。”西藏玉龙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玉龙铜业”)董事长吕秉财对记者说。
“玉龙铜矿将分二期建设。”吕秉财称,一期建设规模为年产3万吨电积铜建设周期三年计划2008年建成投产。二期建设规模为年产10万吨电积铜。
“在进入西藏矿业市场后,企业并没有把眼光仅仅局限在昌都。”吕秉财承认,西藏的矿产资源实在是太诱人了,西部矿业的人正在西藏各地“往深处走、往高处走”,寻找更多的矿源。
蜂拥而至的“淘金者”
已证实有矿的矿山,早已被抢先下手的中小矿业企业瓜分殆尽。
据记者调查发现,来自青海、四川、江苏、浙江、山西等地的“淘金者”已云集西藏境内,纷纷从事探矿、采矿及矿权交易等业务。
在众多的淘金者中,湖北人陈勇就是其中之一。
一年前,西部矿业交给陈勇的任务就是寻找更多的矿源。“不管是并购、合作还是自己找矿,一定要把尽可能多的矿产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陈勇说。
“我们经常上到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找矿,走访各个采矿点。”陈勇对记者说,目前西藏海拔4000米以下的矿源已经基本上被“跑马圈地”完毕,海拔4000米至5000米甚至更高的地方还有许多矿源需要勘探、开发。
西藏自治区发改委的一份统计数字表明,仅2005年,自治区就受理探矿权申请1080件,采矿证申请24件。
在争抢矿业开发市场的企业中,西藏矿业、西藏天路和ST珠峰等西藏上市公司雄心勃勃。西藏矿业独家享有扎布耶盐湖开发权,并正在加紧尼木厅宫铜矿的建设。
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运输成本下降20%以上,总成本下降约30%,前景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
四川省国投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下称“四川国产”)的动作也很快,与西藏自治区招商引资局合作,形成了选区、选点、论证、勘查、探矿权和采矿权转让、矿山开发、监理和评估一条龙的开发模式。
仅7月17日一天,四川国产就公开推出了西藏昌都类乌齐县某银矿点、西藏林芝米林县某铬钻矿点等4个探矿权转让意向。
四川国产张红明经理表示,尽管探矿存在着一定的商业投资风险,前期投资都在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但有专业勘探队伍的协作,成功几率还是比较高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淘金者”打的正是这样的算盘:先从买断矿山股权或者是从风险勘探做起,找到矿后再自主或联合开发,而一旦进入正规操作,就可以稳打稳赚。如果能碰上大企业并购,同样收获颇丰。
矿业开发要提高门槛
但随着大大小小“淘金者”的进入,西藏矿产业粗放型开发和管理薄弱等问题也日渐显露。
据介绍,目前西藏对矿产开发管理薄弱,多数矿山属于盲目投资建设、盲目开采,采矿方式原始,采矿工艺落后,由此导致对环境的严重破坏。
西藏自治区环保局局长张永泽透露,砂金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2005年,自治区关闭了65家砂金矿山,并明令自2006年起全面禁止开采砂金矿。
西藏自治区眼下正在考虑抬高矿业开发的“门槛”,通过政策约束和政府调控,将技术开采技术差、管理水平低的中小矿产企业的资源,“挤”向具有开采实力的大企业手中。
为此,西藏自治区发改委根据青藏铁路建设后西藏矿产开发条件的变化,制定和修订西藏和西部地区的国土开发综合规划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布局,抬高进入矿业开发的“门槛”,让优势企业发挥主导作用。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章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