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1年,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诞生,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亲手创办,担任第一任所长。如今,南京古生物所已摇身变成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古生物学研究所,被誉为“世界三大古生物学研究中心”之一。昨天,南京古生物所内科学家云集,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科学家们也赶回来为它“庆生”。
“像在森林里办公”
86岁的老科学家张文堂是南京古生物所的首批员工,对第一任所长李四光印象深刻。“李四光当年办公的大楼还在,李四光的办公室在大楼右边第一间。”
“我到所里时,李四光已经去北京了。不过,他的办公室、吃住的地方,大家都记得很清楚。”70多岁的徐德新是1956年进南京古生物所工作的,最让徐德新怀念的,是南古所内的那些树。“现在,很多树都没有了,还是挺怀念那种在森林里办公的感觉。”
当年工资“折实”算
在《六十年所史展》的一个展柜内,最吸引人的是当年古生物所科学家们的员工工资表。这张文件纸已经泛黄,上面显示是1951年6月。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冯伟民说,这是南京古生物所成立之后第一次发工资。只是,这张太遥远的工资表,让现代的人们有点看不懂,比如:当年研究员斯行健、俞建章显示的是折实单位:319,“折合人民币1694209”;当年还是“助理员”的张文堂折实单位是113,折合人民币600143……“1951年,解放才不久,还没有实行工资制,使用的是供给制。当时科学家们拿的是折实单位,其实工资表上显示的都是虚的。”一位专家解读说,其实,这些工资,是当时科学家们生活必需品折实起来的。“也就相当于80~160元不等。”
老员工无偿捐赠国宝
《六十年所史展》展柜的一角,一个巴掌大的“石头”让科学家们赞叹不已。“这是首次展出的国宝级化石,是一块 2.6亿年前的脐状盛氏菊石,我们所一个老员工才捐赠的。”冯伟民说,从这块菊石里,科学家们可以读到2.6亿年前菊石的许多秘密:生理结构、演化,生活环境,“这简直就是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礼物。”
发现这块化石的人叫张志平,原南京古生物所标本中心主任。“15年前,我在一个搞地质的朋友家里发现了它。”随后,张志平以近4000元的价格买下。“我个人收藏的,那时我每个月工资也就100多块钱。”这个化石,被南京古生物所一位研究菊石的专家看到后,立刻名噪一时。
这次趁着60周年大庆,张志平就把菊石无偿捐赠给了南京古生物所。
快报记者 胡玉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