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1364|回复: 1
收起左侧

[最新资讯] 群雄逐鹿 中石油欲以原油换股权

[复制链接]

116

主题

1613

铜板

18

好友

教授级高工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347
发表于 2011-9-15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 Z/ O5 y/ A2 @. w. d    全国最大的地炼市场山东,正成为央企巨头们竞技的舞台。有消息称,中石油欲与山东21家地炼企业合作,在其处于劣势的华北市场上,开拓一片新局面。而对于无米下锅的山东地炼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件乐享其成的好事。不过,对于其他央企巨头们来说,倍感压力沉重。
! Y, y) s! P9 J& ]. j4 L! U; x) T/ B& r- ~9 \3 X$ o
  中石油欲以原油换股权
  j8 K" a3 t; \/ v7 i) a) ?
, D% v4 [# [) y# o    有消息称,山东省石油炼化协会会长刘爱英透露,中石油集团正与山东省21家地炼企业和当地政府洽谈建立一家合资企业的事宜,希望通过为山东地炼提供原油资源,扩大在山东炼化的市场份额,合作后中石油的控股权应该不低于50%。
9 s+ w" y0 k' V+ M
0 Z' ^# o7 ^& g7 l+ ]( H    刘爱英说,新公司名称初步确定为“山东省炼油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山东炼投”),将在山东省内新建油气管道、港口码头等油气储运等设备。由山东地炼和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出资建设设备,由中石油向山东地炼输送原油资源。
; r( Y+ |5 a0 F/ q
2 o6 m5 n# x, b5 p1 s    按照目前的计划,山东炼投的注册资本将达到10亿元。其中,负责牵头的山东省油区工作办公室代表政府投资1.5亿元,地炼企业每家出资5000万元至1亿元不等。而在此次合作的草案中,中石油并没有承诺今后将提供的原油数量,只表示双方在成立公司后,将通过该公司向国家申请原油进口资质。但具体能不能办下来,能争取多少原油进口配额,还都是未知数。 或许由于还处于谈判阶段,具体的合作方式还没有明朗,还需要进一步接触和交流,23日,记者就此事再次向刘爱英咨询时,她迟疑了一下,建议记者向山东省油区工作办公室询问。“毕竟,那是主管部门。”: y- g+ A" p; |  L

" ~# k2 \8 b/ Q; ]    而山东省油区办秘书处有关人士表示,事情进展到目前的程度还不便接受采访,待时机成熟,会通过相关渠道向公众公布。记者数日以来数次拨打中石油新闻处的电话,均无人接听,中石油其他部门的人士则表示,无法回应。
) O4 v5 g" A  G, R6 Z$ h$ ^, J2 W2 Y4 b! |1 {$ o9 u& H3 ]
    不过,山东省油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谭少华澄清了一个事实,山东地方炼厂与中石油即将展开的合作属于商贸型,并非资产的收购。这次合作本属山东省政府与中石油达成战略合作中的一项内容。
- d7 l: e9 ?; L( q( i
# w, K& E: F) q' @; P. x! h" ?    据了解,2010年7月28日下午,山东省政府与中石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油气管网、炼油、成品油销售网络、城市燃气,包括港口和码头在内的油气储运项目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0 z8 d. R/ K! d9 ]- }$ c

9 a! ^0 W5 e) L& @- d- o    刘爱英透露说,地炼企业愿意与中石油合作,毕竟对于山东地炼来说,原油短缺仍是最大的发展瓶颈。! w" {8 m) z9 y6 w9 L" f( m+ J

& n4 l, d- S9 W1 e2 m2 m- R6 S% f    尽管具体方案尚未出台,但在山东石化行业内部各种传言已甚嚣尘上。还有版本称,中石油并不打算与21家炼油厂展开合作,而是欲从其中选择较有实力的6家企业。
& V% N3 [  M- @! m3 s5 Q# T  m' v9 t5 [/ ], c8 E! H
    “事实上,在山东地炼市场上,除了与中石油的合作,还有多个说法,如中国化工要实现旗下地炼企业统一采购、统一销售,地炼企业要组成山东石化,拥有统一的标识、集中对外销售成品油、拥有统一的原油采购渠道等,但现在都未达成实质性的进展。因为,这牵涉企业内部的诸多利益,大整合在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上有优势,但也面临许多现实的困难。比如,不同的地炼企业炼油装置就有很大的差别。”卓创资讯分析师朱春凯表示。4 z+ u+ M/ e, F4 w2 Z* R
1 n: f& j2 W: |; g. L  T
    一方要原油,一方要市场" M2 F' v! y$ m4 Z; W' ~
' o  M6 F; y* q/ ^
    朱春凯说,对于山东地炼来说,作为全国最大的地炼市场,面临原油短缺。而对中石油来说,作为石油巨头,华北是其短板。一方要原油,一方要市场,各取所需,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 j1 ?2 K6 o8 L, ~( R
( C6 \( A9 d$ v- Y. F! ]    山东地炼是全国当之无愧的地炼老大。卓创资讯的统计显示,在中国地炼的版图上,山东地炼一次加工能力约为8270万吨,占全国地炼的60%,西北地炼占13%,其余分散在东北、华南等地,不成规模。就整个中国炼化一次加工能力5.86亿吨来说,山东地炼也占据了超14%的比例。1 K; d+ V1 Y# A4 ~  D5 T
$ Y! }# @- s: a9 X% m- P
    自1999年国家清理整顿结束后,山东省保留下来21家炼厂,当初,国家调拨给这些炼厂的原油指标为170万吨/年。资料显示,山东21家炼油企业年总产能接近5000万吨,但2010年的加工量是2600万吨,约一半产能闲置。“吃不饱”的地炼企业无原油可炼,只能以燃料油代替。# S0 O3 x$ T, H# k  H; \( D; a3 a
( _7 z" h0 n8 A& u+ G5 ?
    “但燃料油出油率不如原油高,利润率也不如原油高,这使地炼企业根本无法和央企巨头同台竞争。”朱春凯说。
, c: E5 |* P& K
# n9 }7 S0 m1 E. H    被掐住油源命脉的山东地炼在今年一季度的开工率呈持续下降态势。据息旺能源监测,4月14日,山东地炼最新开工率大幅下滑至38.2%。
. n+ N$ a0 e0 S6 E) E% A7 q6 V/ `* ?1 o+ Z% U
    油源是地方炼厂的命根子。山东地炼企业一位相关人士透露,时至今日,地炼企业基本形成了三个找油渠道:一是国家计划内的配额原油;二是从国外进口的燃料油;三是回收分散于主要油田核心区之外“散井”的原油。 上述人士坦言,配额原油分到每家地炼企业不过5万吨/年左右,高的在8万吨。这对最基本年加工能力100万吨的炼油企业来说,是杯水车薪。而中石油、中石化系统外的企业若进口原油,必须持有这两大集团出具的“排产”证明,海关才给予放行,铁路部门才安排运输计划,因此,只要能给地炼企业原油,无论与哪家央企合作,都是欢迎的。3 Q8 B2 t# ]/ }

. M% [( ~+ L( l3 K% _    中石油也亟需这样一个势力庞大的合作伙伴,来铺开自己在华北的摊子。根据1998年石油行业“南北分治”的重组安排,山东被划为中石化的势力范围。
1 L, v# t& {! Y0 w: j6 N3 M
% S2 i# F& o, F9 P  C; d    朱春凯说,在中国石油版图上,华东和华北是中石化的势力范围,东北、西北、西南则是中石油的天下,现在,双方正在互相渗透。中石油在山东的势力较弱,而山东地炼总共拥有8000多万吨的原油加工能力,少数企业甚至达到了三大石油巨头才有的千万吨级产能,这是一股任谁也无法忽视的民间力量。
1 w( K. p) c2 ^$ |2 v4 k  q/ R1 z) G
    朱春凯说,中石化与山东地炼的合作老早就开始了。比如与东明石化合作,给东明石化提供原油,然后从东明石化回收一部分成品油,也就是代加工模式。山东的大炼厂基本上都与中石化合作过,中石化大有成为山东地炼第一原料供应商之势。$ a( p, B! ~2 l8 b
4 Q  a4 [6 \) R/ r6 c
    中海油则收购了海化、中海石化、滨化,并于去年底成立燃料油销售公司,今年正式登陆山东直馏燃料油市场,以代加工及其他合作方式向地炼供应加工原料。6 Q% V- a2 Y+ r& a- {+ {4 |

, H# N5 D  z1 d4 X    中化国际收购了弘润石化,中国化工收购了大王华星、青岛安邦、潍坊昌邑石化、正和集团、长城炼厂等。
( f# T& S4 c. ?& S( }" W
1 P" V: f; [, |1 O. l6 Y$ {    央企巨头们通过合作和收编方式抢滩山东,中石油自然坐不住了。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中石油欲与山东地炼达成合作协议,必将跻身山东地炼主要原料供应商之列,对于中石化和中海油来说,它们原油供应份额将会有所减少。
( |# ], X9 }, o; f
8 @  I5 W" m+ h2 A/ k- G: o    群雄逐鹿,山东地炼格局谋变2 K! q2 P6 B" J1 q2 j) r4 q

8 {6 d% N8 O" i$ A1 A' |4 i+ C- P    中石油此次与山东地炼合作,也给了中石化、中海油不小的压力。其他公司肯定会加紧在山东市场的扩张脚步,山东地炼整合有待进一步被关注。
4 n; r7 F! l/ i1 u# G1 }5 ?  f  r1 P- x1 M2 O
    知情人士透露说,压力最大的应是中国化工,因为在与中石油合作的21个地方炼厂中,也包含了中国化工下属的6家炼厂。( o: l& E6 R) n0 c$ t& X/ a. L
  i3 H7 k: l' }4 ~1 q
    “由于中国化工长期以来没有原油进口配额,其下属炼厂主要以炼制进口燃料油为主,有的企业不但没有实现盈利,反而陷入巨额的亏损。中国化工压力巨大,向发改委申请原油进口资质和国家原油配额,但是尚在审批阶段。”( o5 P. w2 ^" i+ h5 |0 ~4 d! S' f
0 O: L* o. [/ [' k
    中石化、中海油的压力也不小。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分析称,中石油具有丰富的原油产量和低廉的开采成本,相对而言中石化原油产量较少,中海油的海上原油开采成本较高,因此中石油在原油供应上具有先天优势。0 L# B1 y" K+ G: e& R% W- U0 z+ k

1 Q8 N8 F3 l* v* k6 @# {; p    中石油的举措将迫使中石化和中海油提高原油在原料供应上的比例,适当降低燃料油的比例。数据显示,目前,中海油在地炼中拥有逾500万吨/年的加工能力,中国化工在地炼中拥有大概1900万吨/年的炼油产能,中化拥有500万吨/年的炼油产能。因此,靳婷也提出,中石油与山东地炼的合作愿景美好,但平衡各方利益却是一场漫长而又艰辛的战役。6 h$ X7 c; ]! z5 f: {+ C6 |

9 M; S+ t# b, n8 P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中石油与地炼企业要实现双赢,合作模式是关键,山东地炼最看重的就是原油。原因很简单,国家发改委明确规定,2011年我国将淘汰100万吨及以下落后炼油装置,今年4月又明确指出,在2013年底前将淘汰200万吨以下的炼油装置,所以尽管行业产能过剩,一些地炼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扩大自身产能。
( F# f$ u) [, ~1 F- u. ?( c$ B4 @$ `% h* p# [2 d
    据了解,今年华星石化、东明石化、正和集团、山东海化、弘润石化等炼厂都有望步入千万吨级炼油规模。隆众石化商务网首席运营官陈海强分析认为,虽然是迫于压力,但进一步扩大产能也是地炼企业增强自身影响力、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策略。. z6 K$ M/ R9 U/ F
$ Y: C+ t4 l; n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BP、康菲石油、道达尔、壳牌等国际石油石化巨头也频繁来山东考察,希望和山东一些地炼企业合作。有业内专家认为,随着部分山东地炼扩产,加上央企的布局和国际石油巨头的觊觎,山东地炼市场面临诸多力量的推动。3 \6 J8 b+ w# ]2 L6 }' m( ]8 i
3 i" r. ^% u( a/ P4 n
    朱春凯提出,对于山东地炼与央企的合作,要客观看待。就目前情况来看,有的合作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双方需要磨合。作为民营企业的山东地炼管理上相对灵活,成本控制也更为严格,同等生产条件下,相比大型国企生产效率要高一些,利润空间要大一些。而且,山东地炼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在“油荒”时起到了补充油源的作用,有其存在的必要性。2 H: q- C" L9 `$ [$ ~1 s

48

主题

9468

铜板

66

好友

资深会员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积分
3121
发表于 2014-4-11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哈哈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板 +1 收起 理由
admin + 1 亲,你好快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