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钢铁类上市公司中报披露完毕,铁矿石再度为各方热议的焦点。; C% R Y! v; p: o/ d
: ]/ N/ l% _, h4 Y, |5 l 一方面,今年1-7月份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37.79%;另一方面,中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27家钢企实现净利润99.78亿元,同比下滑15.7%,尚不足全球三大矿山之一必和必拓的1/8。
7 Q" R2 J4 t/ W( Z# k. D$ p% Q0 D2 d p0 x
对于中国钢铁业来说,三大矿企吞噬利润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而上述数据证明,这一极端不均衡的局面非但没有被纠正,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另有钢铁行业分析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表示,铁矿石价格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很有可能持续走高,钢铁业微利或者出于亏损边缘将是长期趋势。
0 P% B6 f4 P2 F& c
6 T, v$ @5 O% g" H/ L7 m3 S* y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9月5日,来自工信部的最新消息称,8月30日,工信部牵头组织,铁矿石保障协调机制工作组日前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据悉,该铁矿石保障协调机制工作组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具体推动我国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以促进钢铁工业健康发展。* d# z! r! o* \# I( j
4 Y$ L, ]4 C; Y3 i$ K 钢企利润狂遭吞噬5 @# D/ u& Q* J! T+ j
; L6 w: y! j) |4 |# V# _$ @
同一条产业链上,上游吃肉,下游喝汤 如今甚至连汤都可能喝不上几口了,这就是中国钢铁行业的现状。全球三大矿业巨头之一的必和必拓日前发布的财报称,201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131.24亿美元(约合838.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接近翻番。+ H. I& F2 Z4 G( {# D
8 [' P! Z [# g) B( _4 l. `
而在必和必拓之前,另两家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和力拓公布的业绩显示,上半年分别实现净利133亿美元和7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0%和30%。三家公司合计获利3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76亿元)。! p% ~, b$ K9 |7 G( W! q2 b G
/ n# y) ~2 _6 u3 e- { 这些数字是什么概念?对比一下就直观了。
" ^6 T1 i5 L4 C4 }
8 K' A- t" O6 Y* l' E9 }( U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日前披露的数据,今年上半年重点统计的钢铁生产企业实现利润563.74亿元,其中,宝钢最能挣钱,实现利润111.33亿元,占重点统计钢企实现利润近20%。
( ^2 ~# d- P1 a, K9 g+ y9 Y/ O0 C: b( O. U3 y. F
也就是说,三大矿业巨头的净利润是中国钢铁业的近4倍;而必和必拓的净利润是宝钢集团的近7倍。7 h8 ?; l- A8 [
2 V" s% Y( Y5 J& m2 {
另据罗冰生在日前于济南举行的中国钢铁原燃料市场高峰论坛”上透露,今年1-7月中钢协统计的77户大中型企业实现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3.08%,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与全国工业行业5%的平均值相比处于低水平状态,处于高成本低效率的状态。其中有8家企业共亏损8.15亿元,亏损面达到10.4%。) N$ H% ]( K' |# a
c; {* y! L! h+ d1 b$ K/ } 罗冰生指出,进口铁矿石价格高位运行钢铁业低效运行的主要原因。今年1-7月份平均进口铁矿石到岸价162.76美元,涨幅37.79%,由此中国进口铁矿石比上年同期多支付211.01亿美元,按汇率6.5计算,多支付人民币1371.95亿元。4 I( | {: C2 ~% {; F8 v
/ p0 v# g) F1 y2 U+ G- l# f
未来矿价继续上行可能性大* J1 i: i+ H5 }* s! O
9 v! l; K/ C9 T" Z, m. m
而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还不是铁矿石价格往上攀爬的终点。
4 Q* Q6 X# P3 K) q
f: ^- W* ]! k7 Q0 e0 B# O 高盛集团分析师Malcolm Southwood日前上调铁矿石价格预期,认为中国和其它新兴市场需求旺盛,未来几年供需依然吃紧,这种信心支持其上调价格预期。高盛将澳洲重要产矿区皮尔巴拉粉矿2013年价格预期由之前的120美元/吨上调33.3%,到160美元/吨,2014年上调32%,到125美元/吨。+ Y3 t* f/ L' S/ @$ o
V4 f: H! a! B7 ]/ L( E
力拓公司则预计,未来8年内,铁矿石需求将超过现有澳大利亚和巴西的矿石产量,持续高价格的预期刺激必和必拓、力拓、FMG等矿山在西澳皮尔巴拉地区投资几亿美元扩建产能,而扩建成本通胀又对矿价起到一定的支撑。; a* z: [' r$ r5 K
; K0 J0 k" p# t3 T) K
除了旺盛需求的支撑,“现在三大矿的垄断地位仍没有被打破。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控制产量,当发现有供大于求,价格下行的苗头的时候,就会非常行之有效地控制产能。三大矿山现在占到行业产能的百分之六七十,它们的产能一控制,整个全球的产量就会下来。”昨日,联合钢铁网分析师胡凯亦向本报记者表示,他认为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铁矿石的供求都不会非常宽松。1 h! F% j" p6 |; s; E- r4 J
, p! W: _$ {- i! D6 { “中国钢铁业将长期处于微利或者亏损边缘,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向上游转移。”胡凯道。
9 [2 P1 q ?* c$ X
. k8 C! s& J+ ^$ |* S) I 铁矿石欲建协调保障机制
& ~, a |- A7 c! \9 c5 A6 o, }$ ?4 t# b4 R4 ]
值得关注的是,工信部网站昨日披露,8月30日,工信部在京组织召开了铁矿石保障协调机制工作组第一次会议。除了工信部之外,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有关司局,钢铁协会、五矿商会作为协调机制工作组副组长单位,18家钢铁企业和贸易企业亦作为成员单位加了会议。. b g4 L* b" Y- D6 i
% c& V9 F) R- ^" @# Y
据悉,该工作组组长由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燕海担任,成立目的是具体推动我国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促进钢铁工业健康发展。主要职责包括建立定期会商制度,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和重要信息,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结合铁矿石资源保障重大问题,组织开展调研活动,提出对策建议等等。+ u- p0 {4 Z$ P& t
% O4 L4 A- z$ c! B 这一协调保障机制小组具体将如何为铁矿石“保驾护航”目前尚不得而知,而在胡凯看来,中国钢铁业要想突围,最终出路还是在于要尽可能地在全世界多收购、控制一些品位高,开发成本低的矿山,打破三大矿山的垄断。- r8 J2 j2 D8 @$ a
5 X c4 E9 [% ] i7 H “现在出现了这样一个悖论。中国国产矿大家都知道品味很低,你要把他开发出来就必须建立在价格很高的基础之上。如果不能达到很高的价格,这些矿根本就没有经济利用价值。”胡凯认为,很难依靠开发国产矿来实现让铁矿石供大于求、价格下跌的目的。2 u$ C6 E- |; B& F
; _& u4 \: e. D; ? 但是他也坦陈,对于中国钢企来说,海外买好矿这条路也并不容易,不仅需要巨额资金,而且蕴含的风险也不小,“短期内看不到三大矿垄断地位被打破的趋势。”: M+ _! Q7 \, ` H+ A! b
- d' o1 u8 O* U3 Z来源:证券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