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土资源网 (2011年8月30日 12:58)
9 p2 s B0 ^% y, R. S$ h2 }
- u( @5 L2 x( |3 ]; M" v
( I) [# } j. d; f* E! `( s& S
% g# ~% [5 ]: o5 U3 [& p' p" _; f. z' R/ c7 y
! e. y. t' ~$ B* m* g1 X* N
周 强 梁勋景: [/ w+ E* @0 W! U4 ]$ w
9 Z$ E j% y3 \
$ d' T K) ?$ c 前不久,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焦作市硫磺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顺利竣工,并通过验收。实施该项工程的地质工作者见证了矿山从荒芜变为良田的整个历程。
* ]# Z. J n+ U* v3 E. \/ I& Q9 ]- ?1 R* d. D
焦作市硫磺矿成立于1951年,连续开采30余年后关闭。多年来的矿业活动,形成2个大型矿渣堆。这次治理的是公路西侧的一处矿渣堆,呈不规则浑圆形,长约150米,宽约150米,高约5~24米,产生尾矿渣约8万立方米。矿渣堆含有毒物质,雨季随雨水进入农田、地下水,影响农作物生长及污染当地水质。由于大量矿渣存在,构成了严重的泥石流隐患,危及公路及下游地区的居民安全。此外,治理区内存在两个废矿井,直径3米左右,深超过100米;地面塌陷坑长约20米,宽10~15米,深8~12米,是当地居民人畜安全的隐患。3 c* A( n4 `6 G" J [2 `
7 k3 V( m3 w, ?, s; H! N 矿山环境治理迫在眉睫。为此,河南省财政厅下达了《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焦作市硫磺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项目经费200万元,地方匹配资金238万元。
5 M C' a1 W7 T! P5 |( F9 K/ J. O: d
这个重担落在了河南省地矿局水务公司的身上,他们采取“先查后治,查治结合”的方法,在调查摸清矿区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方案设计和工程治理工作。* \! w5 O7 ~$ m
1 I% s/ n1 b5 \+ J+ O, f
地质技术人员详细调查了矿区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岩浆岩、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基岩面的埋深、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状况及稳定岩层深度等特征,了解地下水位、变化、含水层特征,查明了矿区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特征及其演变趋势。然后开展了治理方案论证与优化设计工作,依据设计方案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包括矿山治理数据库建设以及治理工程验收等各项工作。
2 P/ B a8 `- q+ H# I/ @1 d! o9 q6 u+ H" V% _
该单位负责人牛先进介绍,这次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针对矿山地质灾害的特点、灾种、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采取回填废弃矿井、挖填方、挡土墙、护坡、排水渠、绿化等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治理;针对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资金情况,分清矿山地质环境的危害大小与轻重缓急分区分段治理。
% ^, z P! ~8 x" X6 x( h) ~0 ~' \* n/ A8 s% n
在施工顺序上,他们先易后难,由高到低,分块施工。施工前,按设计图示、结合地形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现场确定施工边界。由测量人员划界栽桩,同时预估统计施工土方量和田坎工程量,经项目经理认可后方可施工。施工中,如果有施工实际确定的边界与图示不符,须有项目技术负责人提出设计变更申请书,交由项目监理人审批签署意见,然后投入施工。竣工后的平整工程经项目监理检查验收合格后,机械方可撤离。
) o7 d o3 }% `4 Q9 k1 b8 v6 [. `8 X, j6 q
项目负责人郭有学介绍,这项工程回填土石8500立方米,挖填矿渣40790立方米,挡土墙工程2700立方米。治理工程的实施,基本消除治理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废矿渣得到有效防护,杜绝了有毒的污水进入耕地和地下水。
7 \" H' w5 d: o5 a- l' \ D9 i
+ T, t2 i# ]/ J: l& R- f* d 在过去废石杂乱堆放所压占破坏的大片土地上,现在已通过治理恢复耕地约24亩,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土地使用价值大为提高,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R' f$ ]) V& _5 q& C
/ P. f9 `3 |2 E+ U
0 K9 q. X0 F& v L1 {" 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