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土资源网 (2011年8月8日 12:4) - K" c8 ~6 D1 T8 O8 V1 Z9 B
6 Y1 A- K" A8 f" h
, G1 W0 x3 l4 N* w" a, q
' s7 t3 w# ^! B. `: R/ [& F8 {6 b1 i2 {) O6 B/ ]* ]
本网评论员
& P# Y) j" p& k2 @) J4 G- k" U y2 X, F0 Y
- G* x' T6 L. Y1 M4 e
匆匆前行中,日历又翻到了8月8日,这个让人不能忘怀的日子。
, n" [% V1 m" F6 p1 E' @ @- L8 |+ r9 O
一年前,甘肃舟曲遭受重创,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致使1501人遇难、264人失踪、26470人受灾。
5 z- O+ [& z: Z6 k4 ^7 i3 F4 T6 G& Q1 N5 F8 Q. O A5 L& h
舟曲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后,国土资源部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成立抢险救灾前方协调组,调集专业技术人员和精干力量组成23个小组展开拉网式排查,防范次生灾害;灾后重建中,国土资源部门积极编制地灾防治专项规划,快速为灾后重建规划选址,各项工作紧张有序,为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有力支撑。. R: A& l6 C6 v
" G6 l1 q+ T Y 一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走出悲痛的舟曲人民,重建着自己的美好家园——泥石流沟口筑起的大坝、新村新小区林立的新楼、大人孩子脸上绽放的笑容……透过这一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坚强不屈的舟曲,更看到一个在灾难中坚强不屈的民族。6 E g$ J6 Z# U i2 X' x
- @3 F. q: I' }2 j* S( f
岁月会慢慢抹去伤痕,但该铭记的要永远铭记。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一次次灾难警示我们:防灾减灾之弦丝毫不能放松。2 K- y* z5 p3 x X! Y
0 f% v, ~: V% T) u; s 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的65%,极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根据气象、地震部门的预测,本世纪前期,气候变化和地震均趋于活跃期,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地震活动频繁,强降雨和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将持续加剧,且呈长期高发态势。重大工程须开展危险性评估的规定尚难以全面落实,人为活动特别是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全民特别是地质灾害多发的落后地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有待提高,群测群防网络建设还没有完全到位……这意味着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9 z# V9 X" G6 P( }/ b& A& l6 W9 _* z
4 _* X- w& j& ]: k
可喜的是,随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经验的不断推广,防灾避险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和乡镇国土资源所地灾防治“五到位”建设的开展,我们的防灾避险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2010年,全国成功避让各类地质灾害1166起,避免人员伤亡95776人,减少直接经济损失9.3 亿元。这一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地质灾害灾情最重的一年,也是成功避让地灾最多的一年。
% z- Z( e" R9 _5 d `0 W
& o. A% f% m0 _# c2 t$ V( H 在地灾防治工作中,国土资源部门肩负着重要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正值汛期,地质灾害频发,防灾形势依然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近期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地灾防治工作的方向、任务和要求。徐绍史部长特别强调,要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研判趋势、作好部署,立足防大灾、抗大灾,坚守守护生命最高准则,坚决避免重大群死群伤事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坚持科学防治、依法防治、群防群治,加快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为当地群众织起一张“安全网”。5 K2 m, N8 y6 W# ^( {
/ w7 m, q4 l4 j" @' g c4 C
时光荏苒,灾后重建终将抚平大地创伤;日月如梭,地灾防治将换来人民安康。在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一周年之际,在缅怀遇难同胞的同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守护安全、守望生命!
9 U# A: m6 e* z' }
& h) p% H& I5 a" b! s5 D$ j/ {, o" r; j" y
6 b5 \. }6 L4 {3 N: z) {; y
* p! Q0 U4 ]* F& y; v
5 ^& L+ T3 y: f2 c w% D* j: @* J" F6 m$ Y
+ l% y4 \) V% i1 x _) ^
' U' u5 y$ u/ X1 c" c; F: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