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2011年7月9日)
) j3 Q V& ?) ` q! |9 F+ t. N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于7月5日开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基础 先行——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展”,全面总结展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 K3 R% T- V+ e m$ @- i# Y2 z' N 1998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国土资源部认真履行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职责,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大力支持下,紧密围绕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中心任务,成功组织实施了国土资源大调查、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金土工程、大洋与极地考察、数字中国等系列重大专项,中央财政投入40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3000亿元以上,每年动员全国1000多家单位,10万科技工作者,“上天、入地、下海、攀峰、登极”,开展多方位、宽领域调查评价工作,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 u [, G y5 V 挑战生命禁区,动员全国力量,一举完成青藏高原1:25万地质填图,实现我国陆域中比例尺地质调查全覆盖,1:5万地质调查覆盖22%。填制各类地质图件6000余幅,建立了国家地质图文更新体系,启动了1:25万海洋地质调查。完成中东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查明54种元素分布特征,积极服务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改变寅吃卯粮的局面,实现资源高消耗情况下查明资源储量的快速增长。完成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新圈定38个油气勘探接续区。探获新疆千亿吨巨厚煤炭资源。评价了4个万吨级铀矿基地。首次在南海和祁连山发现天然气水合物。新发现900余处矿产地,评价形成10大后备资源基地。西藏驱龙成为我国首个千万吨级铜矿,扎布耶成为世界三大百万吨级盐湖锂矿之一,新发现一批亿吨级铁矿。230个危机矿山找矿取得重大进展,一大批老矿山重焕生机,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5年。中央地勘基金发挥降低风险、政策调控作用,拉动社会资金投入比1:10以上。完成13种重要矿产潜力评价,显示出我国铁铜铝等重要矿种2/3资源储量有待查明,找矿潜力巨大。大陆岩石圈、大陆动力学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完成首个5000米大陆科学钻探,世人瞩目。获得8条“金钉子”剖面,发现中华龙鸟等一批珍稀化石,地层古生物学研究进入国际前沿。数字城市建设蓬勃兴起,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天地图”网站快速上线,西部测图、l:5万数据库更新工程竣工在即。增强了测绘地理信息保障能力。
( v1 j1 G) ?0 G i9 p 能源矿产调查取得新发现,显示良好资源前景。9 A4 p7 b2 ^/ H7 E. ?$ e
完成东北松辽盆地外围、西北银额盆地、西南中上扬子盆地和青藏羌塘盆地等4大油气资源新区调查,证实具有良好资源前景,新圈定16处油气勘探战略选区。海洋油气新区调查圈定38个重要含油气盆地,评价资源量超过400亿吨油当量。" D( Q6 H3 u+ D* k8 [
新疆东部探获千亿吨巨厚煤炭资源,为实施“西煤东运”战略提供资源保障。/ U7 D) H+ p+ Y
评价新疆伊犁、吐哈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二连盆地等4个万吨级地浸砂岩型铀资源基地,大大改变我国铀矿资源的区域分布格局。4 V& ]" ]) D; ^# ?+ {
首次在我国南海北部和祁连山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开辟能源新领域。3 c8 ^- c) j0 z$ J! @. p
新发现大批矿产地和资源量,实现资源高消耗情况下重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的较快增长。+ p: F! P$ y m! U0 f# `$ a
积极构建“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及时转化公益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促进公益性地质工作、商业性矿产勘查和地质勘查基金有机衔接,引导和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投入实现快速增长,有力地推动全国地质找矿取得显著成效。
2 S, ^8 r' E- W新发现900余处矿产地,其中,大型、特大型矿产地152处,新发现找矿异常近2万处,揭示了我国铁、铜、铅锌、铝、金等重要矿产的巨大资源潜力。重要矿产资源新增一批资源量,其中:铁矿石50亿吨、铜3800万吨、铝土矿4.5亿吨、钾盐4.6亿吨、金1800吨、铅锌8300万吨。查明资源储量比1999年分别增长29.1%、21.7%、28.3%、47%、34.7%和18.3%,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重要矿产紧缺局面。- r8 w! r4 B; h2 e% W% j
铁、铜、铝、钾盐等国家紧缺矿产资源实现找矿重大突破,逐步形成一批新的资源接续基地。
' a0 Y+ v7 q6 ^8 S* A$ X# P) O新发现辽宁大台沟、安徽泥河、新疆阿吾拉勒、西藏尼雄等一批亿吨级大型铁矿,开创了我国铁矿找矿新局面,正形成我国新的铁矿石资源基地。
: D$ u3 }% p/ `新发现西藏驱龙、云南普朗、羊拉、新疆土屋—延东等大型超大型铜矿,有望形成藏中、滇西北、东天山等3个千万吨级超大型铜矿资源基地,促进了我国铜矿开发利用格局的战略西移。
, @) A0 h0 p' b& B& E. c o3 W在山西交口—汾西、河南济源—新安、桂西南、黔北等地区新增一批铝土矿资源,为铝土矿资源基地提供了资源保障。. A0 q& i/ ]- z# l$ u
新发现的亿吨级罗布泊钾盐已迅速转化为产能,有望建成世界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基地,将大为缓解中国耕地贫钾现状。 H4 J7 y! s$ C3 K! x% e
西藏扎布耶盐湖已成为世界三大百万吨级盐湖锂矿之一,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 O! O, H. ~% L3 X0 q7 r5 [铅锌、钨锡等查明资源量大幅增长,国际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
* {' U5 _9 u2 {- i) J- t在西南三江、秦岭、豫西南、藏东等地区发现一批大型特大型铅锌矿,新增铅锌资源量8300万吨,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 m- ?+ ~! K( G$ K# d在南岭、祁连、东昆仑等地区新发现并评价了湖南白腊水、锡田、新疆白干湖、甘肃小柳沟等一批钨锡矿产地,新增钨矿资源量106万吨、锡矿资源量264万吨,进一步巩固了我国钨锡资源在世界的优势地位。5 y2 e j1 R: q$ U# M: ^0 t' `' F8 u
辽宁青城子外围、西南天山、青海大场、豫西、海南抱伦等地区的贵金属资源调查评价及勘查取得重要进展,新增金矿资源量1830吨,我国黄金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 y/ c0 H: }9 X
新增银矿资源量8.52万吨,显著提高了我国银资源的保障程度。
1 n3 ]6 P! C% g. Y4 H完成矿产资源三项国情调查,进一步摸清重要矿产资源家底,为立足国内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提供可靠资源基础。3 d! S# G' Q" b* L$ t9 _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基本完成铀、铁、铝、铜、铅、锌、钨、锑、稀土、金、钾、磷等13种重要矿产的潜力评价,我国矿产资源总体查明率平均为36%,待查明矿产资源潜力巨大。煤炭、铁、铜、铅锌、铝土矿、金、钾盐、钨、锑等资源潜力至少是已查明资源储量的2~3倍,锰、镍、锡、钼、磷等为1倍以上,西部地区、中东部深部仍有广阔找矿远景。
9 A1 d9 ~1 p& l d9 `) a$ q矿业权实地核查。摸清全国矿产资源家底,优化矿业权设置,整合矿业权,实现矿业有序勘查开发,为规范矿政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E4 Y, |; O x7 u
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摸清全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促进实现绿色矿业绿色矿山,保障矿产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矿政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 f5 m% s" @: x, _+ ~1 p! `* S完成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供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1 F; A; o0 K0 p3 K3 x- r查明我国天然地下淡水资源为8837亿立方米/年,可开采资源为3527亿立方米/年。
; ~" V9 J" V/ q8 E系统更新华北平原等北方11个主要地下水开采区的水文地质基础数据和图件。
. ~7 K% ]- G4 N* G- T; T7 l在鄂尔多斯盆地勘查评价161个地下水水源地,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 q- h& w' J% T9 U( z1 A完成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淮河流域平原区、下辽河平原等东部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42万平方千米,为地下水污染防治和重要水源地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撑。; j% \: z) U$ M
在16个省(区、市)严重缺水地区实施深井1400眼,浅井180万眼,解决了15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抵御近期西南百年一遇大旱中发挥重要作用。8 j+ [" d; v! ~! c" w" r
资源调查利用技术发展工程——重大基础理论得到发展,攻克一批调查技术难关,地学科学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 R. ]! `4 Z+ f& |' m+ o. y% ]基础地质研究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2 F2 J0 W# [9 U; ~: Z
丰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成矿体系理论,建立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模型。# j! A5 S& @. K/ T! J7 Q8 I0 n
建立陆相成钾新理论,拓展钾盐勘探领域,推动罗布泊钾盐的产业化进程。
0 O! z% h$ V9 N先后编制1∶2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成矿图、1∶500万亚洲地质图、1∶100万中国地质图等全球、洲际、全国系列小比例尺综合地质图件,解决一批重大地质科学问题。' e( ]% _( p& P/ N, A \2 D! z
发现辽西中华龙鸟等一批珍稀古生物化石,解决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生命演化科学命题,地层古生物研究进入国际前沿。
* n' d! k \( N2 W先后获得8条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又称“金钉子”),我国地层学研究进入国际前沿。& ?% E* F+ } `1 ~: T
开展南极普里兹带1:50万地质图编制研究,促进我国极地地学研究发展。
3 S: h6 _. u# X4 v# i成功研制一批先进技术方法和设备,调查评价效率和水平显著提高。
) `# o0 V/ n1 U$ U* S( p自主研发地质调查数字化信息采集系统,一批专业调查评价软件得到推广应用。集成开发航空物探和航空遥感勘查技术系统,大幅提高数据采集能力。8 |% M4 D/ G, c' J. g/ l8 _
成功研制具国际先进水平的大深度重磁电地球物理探测仪器,打破国外垄断地位。
5 T0 i, g) Y& \. X8 s攻克各种景观区域化探方法技术,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 r7 o9 V1 U) z2 k9 a, i: W4 L' k- S成功研制150~2000米系列全液压岩心钻机,开发了高精度定向对接贯通钻井技术。4 S% Y3 R6 t* x+ p. o3 s
分析测试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取得重要进展,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水平。9 h3 E c/ h u0 t5 S* t" P
研制了141个标准物质及监控样,其中国家一级标准物质53个,为提高分析测试数据质量提供保障。研制成功痕量超痕量、有机结合态元素等分析测试技术。" r# @/ G0 B2 W' h; m
鲕状高磷赤铁矿和高硫铝土矿等选矿工艺研究取得突破,有望进一步盘活37亿吨呆铁矿资源,缓解铁矿资源紧缺局面。解决了我国占锰资源储量97%的贫锰矿锰资源利用率低的技术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