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防水层与保护层技术交底书 
 
1 目的 
对预应力砼梁防水层作业工序按特殊工序进行控制,确保工序质量能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预应力砼梁的防水层作业。 
3 职责 
物机部负责按要求供料,以及合适的、良好的施工机具和机械设备的运行及检修; 
试验室负责原材料检验和配合比选用; 
工程部负责明确工序流程和控制参数; 
安质部负责过程控制的质量检查; 
车间负责按要求配置人员、设备、组织工序实施。 
4 技术标准 
《铁路砼桥梁桥面TQF-Ⅰ型防水层技术条件》 GB/T2953-2001 
《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 GB12953-2003 
《铁路混凝土桥防水层(TQF-Ⅰ型)》专桥(01)8161 
《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5-2003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5 资源配置 
桥面防水层施工工具                        表1 
 
工具名称 
 规格 
 数量 
 用途 
  
油灰刀 
 小型 
 4把 
 处理基层 
  
扫帚 
   
 2把 
 清理基层 
  
圆形拌料桶 
 φ450*450mm 
 2个 
 搅拌涂料 
  
提料桶 
 φ250*300mm 
 2个 
 提料用 
  
手枪式电动搅拌器 
 0.3~0.5kw 
 1个 
 搅拌涂料 
  
剪刀 
   
 1把 
 剪布用 
  
刮板 
 100*300 
 3把 
 刮涂用 
  
油刷 
   
 2把 
 涂刷用 
  
 
 
5.1 人员 
防水层施工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技术培训。 
5.2 材料 
5.2.1 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 
① 技术要求 
防水卷材的表面应无气泡、疤痕、裂纹、粘结和孔洞,其技术性能应符合《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Ⅰ型防水层技术条件》(TB/T2965-1999)和《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GB12953-2003的要求。 
② 检验 
以5000延米卷材为一批,不足此数按一批计。抽取方法及判定规则按《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Ⅰ型防水层技术条件》(TB/T2965-1999)的要求进行。 
③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卷材应用硬纸芯或塑料管卷取,置于编织布包装袋中,卷材应平放,贮存高度以平放5个卷材高度为限,卷材产品不得与有损质量或影响卷材使用性能的物质接触,并远离热源。产品应附有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5.3.3 聚氨酯防水涂料 
① 技术要求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Ⅰ型防水层技术条件(TB/T2965-1999)和《聚氨酯防水涂料》JC500-92的要求。 
② 检验 
出厂检验甲组份以5t为一批,不足5t也按一批计,乙组份按产品重量配比相应的重量为一批,产品的抽样桶数按GB3186—82中5.3条规定进行。 
   ③ 包装、运输与储存 
产品用铁桶按产品配比分别密封包装,甲组份每桶20kg,乙组份每桶的重量按配比而定,甲、乙组份的包装应有明显的标志。 
产品在运输途中和储存期间严防日晒雨淋,禁止接近火源,防止碰撞,保持包装完好无损。 
产品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和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的有效期为一年。 
5.3.4 聚丙烯纤维网 
采用Fibermesh—19mm聚丙烯纤维网,并符合美国ASTM 系列标准,产品应具有合格证书或试验数据。 
6  施工程序: 
桥面基层处理→防水涂料的配制→涂刷第一幅聚胺脂防水涂料→铺设第一幅防水卷材→涂刷第二幅防水涂料→铺设第二幅防水卷材→防水卷材封边→灌筑混凝土保护层 
7  桥面基层处理: 
防水层施工前,桥面、挡碴墙、内边墙、端边墙内侧基层应符合下列要求: 
7.1  为保证防水层的铺设质量和节省防水材料,基层应平整,无凹凸不平、蜂窝及麻面。 
7.2  平整度的要求,用1m靠尺检查,空隙不大于5mm,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每米不应超出一处。如达不到要求,可用凿除的方法进行处理,或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用水泥砂浆找平时,基底应清洁、湿润。用水泥砂浆作局部找平时,应在水泥砂浆中添加适量l07胶的水溶性粘剂,以增强水泥砂浆与基底的连接。对蜂窝、麻面作填补前,应清除蜂窝、麻面中的松散层、浮碴、浮土、油污等,并使之湿润。 
7.3  基层及涂刷防水涂料进行封边的部位应清洁、无浮碴、浮土、油污等;  
7.4  涂刷防水层时基层应干燥。基层干燥鉴别的方法,一般可凭经验、肉眼观查。也可用lm见方的塑料布覆盖其上,利用阳光照射1~3h后,观查是否出现水汽,若无水汽出现可视为干燥。 
 
8  防水涂料的配制:         
8.1  防水涂料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称量配置,称量允许偏差为±2%。使用防水涂料时,每次配制30Kg,其中甲组份(红桶)10kg;乙组份及添加剂(黑桶)20kg。 
8.2  防水涂料必须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5min,又搅拌至甲、乙两组份的混合液体发出黑亮时方可使用。 
8.3  当气温低于0℃时,为保证施工质量,在搅拌防水涂料的同时,加入防水涂料重量的3~8%(每配制30kg防水涂料加入2kg)二甲苯,无二甲苯时,可用蒸汽间接预热涂料的甲、乙二组份,预热时甲、乙两组份不得受水,严禁明火加热。 
8.4  每次搅拌的防水涂料应在20min内用完。 
9  涂刷防水涂料及铺设防水卷材 
9.1  涂刷防水涂料 
9.1.1  防水涂料应涂刷均匀,涂刷厚度为1.5mm,可分1~2次进行,不得漏涂,涂料不得因流溅或沿泄水孔流出污染梁体。 
9.1.2  一边涂刷一边铺贴防水卷材,防水卷材的铺设应在防水涂料涂刷完毕后20min内完成。 
9.2  铺设防水卷材 
9.2.1  铺贴时应用刮板将防水卷材推压平整,并使防水卷材的边缘和搭接处无翘起,其它部分无空鼓。 
9.2.2  用粉笔在两幅防水卷材应搭接的部分划线标记后,将上面一幅防水卷材沿桥面纵向揭起约100mm宽,在下一幅防水卷材应搭接的部分涂刷防水涂料进行搭接粘贴。 
10  封边处理: 
10.1  两幅防水卷材铺贴完毕并符合上述各项要求后,方可用防水涂料进行封边。 
10.2  防水层铺设完毕24h后,方可进行保护层施工。 
11  防水层铺设质量要求: 
11.1. 防水涂料甲、乙两组份配化准确、搅拌均匀、涂刷均匀、无漏涂现象 
11.2  防水卷材的铺贴平整、无破损。搭接处、周边无翘起。其它部分无空鼓。 
11.3  对防水卷材的封边应严实并保证封边宽度。涂刷厚度不得小于1.5mm。 
11.4  除上述检查项目外,用衡器检查防水涂料的配比,用橡胶测厚仪检查涂层切片样品的厚度。 
12  防水层铺设注意事项: 
12.1  防水涂料在运输和保存中,严禁遇水、接近火源,进场后应保存在常温环境中。 
12.2  雨天、四级以上强风天气不得进行防水层施工。 
12.3  环境温度低于-10℃时,不得进行防水层施工。 
13  桥面保护层 
桥面保护层采用C40聚丙烯纤维网细石混凝土。 
13.1准备工作 
13.1.1  桥面保护层施工应在防水层铺设完成24h后进行。 
13.1.2  制作保护层时,施工用具、材料必须轻吊轻放,严禁损坏已铺设好的防水层。 
13.2   聚丙烯纤维网细石混凝土的拌制 
13.2.1  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合。将聚丙烯纤维网与石子(粒径为5~10mm)、砂、水泥、减水剂按配比要求倒入搅拌机中预先搅拌,然后加水拌合。搅拌时间为2~4min,控制坍落度为60~80mm。 
13.2.2  将混合均匀的纤维网混凝土均匀铺在梁体防水层上,然后用平板震动器捣实,在拉动平板震动器时速度应尽量缓慢,混凝土的震捣时间不小于20s,直至无可见的空洞为止,有利于纤维网的三维分布。 
13.3  纤维网混凝土面层作好后,应采取保水养护措施,避免失水太快。 
13.4  冬期施工时,应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防冻剂。 
13.5  当保护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用聚氨脂防水涂料将断缝填实、填满。防水层结合部采用防水涂料进行封边处理,并不得污染保护层及梁体。 
13.6  尽量避开夏季中午高温时间施工保护层,并不得冒雨进行保护层施工。 
13.7  梁面保护层每班制作混凝土试件的取样、批量、养护、试验、评定要求如下: 
试件名称        试件数量 
(组/批)        取样 
位置        试验批量 (片/批)        养护 
方式        试验龄期 
(d)        试验方法        评定/判定 
标  准 
保护层砼 
28d 
强度        4        均布        每一次 
施工        标养        28d        GB/T50081 
-2002        TB10425-94 
标准差已知法 
 
14  其它 
14.1  四级以上强风天气不宜进行防水层施工。 
14.2  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采取保温措施。为改善防水涂料的稠度,可在搅拌的同时加入防水涂料重量3%~8%的二甲苯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也可用间接蒸汽预热,严禁明火加热。 
15  奖罚措施 
质检工程师或主管技术人员,每发现一次违章作业,则有权对责任人罚款10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