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 q/ B4 J5 r
科学界对珠穆朗玛峰的关注最为集中,对珠峰冰川的研究也很多。在珠峰周围5000平方公里范围内,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8座,珠峰南北坡都有很多冰川。而珠峰本身,更是登山爱好者永远的攀登目标。这是珠峰及山下的中绒布冰川。; K. m/ i6 g( w$ ~6 u
% ?' I" ]5 C- C' Y K0 L7 E. u
喜马拉雅山是地球上最年轻和最雄伟的高山,从南到北跨度达200—300公里,可分为小喜马拉雅山、大喜马拉雅山和内喜马拉雅山;从西到东,则绵延2400多公里,按照河流可划分为三段:普兰孔雀河以西为西段,普兰孔雀河和亚东河之间为中段,亚东河以东为东段。世界上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有10座位于喜马拉雅山地区, 海拔7000至8000米的高峰更是多达40多座。这里是冰川发育的中心,现代冰川共有17297条,总面积约34782平方公里,主要的山谷冰川长度都在10公里以上。比如喜马拉雅山最长的冰川是热母冰川,长度达到28公里,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的干城章嘉峰东坡;卓奥友峰北坡的加布拉冰川长21公里,南坡的格重巴冰川长22公里,等等。
2 |2 i# G+ f" w; L$ t
Q2 ?1 o" I; z" p7 M7 _) F/ Q在喜马拉雅中段北坡,山谷冰川上有世界上最雄伟壮丽、形态多姿的冰塔林。冰塔高度为数米至30多米不等,其形貌如丘陵、如金字塔、如高耸的城堡、如刺向蓝天的宝剑。有的冰塔表面有密集的浅圆形消融坑,晶莹闪耀,有的冰塔间有星罗棋布的冰湖,十分奇妙。有的冰塔内部有河道,在这些冰融水的长期作用下,又形成了冰桥和水晶宫殿般的冰洞、冰帘、冰钟乳石、冰柱和冰笋等,鬼斧神工,好似天然形成的冰雕群。
) {5 a' i5 B7 `3 W5 N) \ m% v' W( A% Z* K* N
为什么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如此壮观的冰塔林呢?形成冰塔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多支冰流汇合后,冰川运动使冰层产生褶皱和纵横裂隙,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其次,在低纬度的高山区,极强的太阳辐射使裸露冰面的温度升高,冰面的消融强度远远大于中高纬度的冰川,冰塔间的融水侵蚀下切能力很强。这也是地球上其他高山冰川地区,如阿尔卑斯山、昆仑山、祁连山、天山等都没有发育出如此壮观的冰塔的原因。, |1 K2 A& ]3 X0 w
( k% s5 u* E/ l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下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气候如果继续变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后,喜马拉雅山的冰川会消失吗?答案是不会。经过中外科学家们近几十年的考察和研究,他们已经在树木年轮和冰芯记录中获得了有关喜马拉雅山地区现代冰川及古冰川的大量信息,比如古今冰川特点、变化趋势等等。珠峰北坡的绒布冰川,总长22.4公里,裸露冰长16.6公里,末端海拔5158米。冰塔末端从1966—1997年间后退270米,平均每年退缩8.7米,而1921—1966年间,平均每年退缩6米。如果按每年8.7米的速度继续后退,到2035年,还要退缩418米,到那时仍然有16公里长的裸露冰面和冰塔林,仍然是十分壮丽的冰川。* w2 j6 m F8 d' o, c
# M5 I9 K, o* ]3 _, N; F4 \我曾参与研究过全新世中期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与环境。全新世中期是气候大暖期,距今六七千年。那时在聂拉木北面海拔4300米的亚里村一带,气温比现在高3—5℃,与今日聂拉木一样,生长着大量高山杜鹃。那时希夏邦马峰北坡的野博康加勒冰川退缩到海拔5800米的高山营地附近,仍然是一条山谷冰川。而现在它的规模是:冰川总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长约11公里,冰川末端海拔约5550米。因此,前一段时间各个媒体争相报道的认为2035年喜马拉雅山冰川会消失殆尽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第1期 撰文/郑本兴 摄影/张超音)$ F* L$ w- t8 f#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