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tpxjk 于 2011-5-19 21:29 编辑 
 
 摘要:      大同盆地是中国典型的原生高砷地下水分布区.笔者对大同盆地高砷地下水的分布特征、水化学演化过程、砷的来源以及控制高砷地下水形成的地球化学过程等近期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盆地周边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是盆地高砷环境的主要原生物源,含水层系统中铁磁性矿物为砷的主要载体,盆地内富含有机质的湖相沉积物是次生富砷介质.在盆地中心,地下水径流受阻,蒸发成为主要的排泄方式,浓缩作用使得地下水中TDS含量增大.在富含有机质的地层中,有机质在细菌或微生物作用下不断发生分解,使得地下水环境呈还原性.在高pH、低Eh条件下,由于铁锰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等水合物或粘土矿物对砷的吸附性降低,一部分被吸附的砷从这些矿物表面解吸;同时部分铁锰氧化物可被还原为低价态可溶性铁锰,从而使与其结合的砷也得以释放进入地下水中.在还原条件下,水中的SO2-4和有机碳可被还原成H2S和CH4等低价态化合物,尽管生成的硫化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与水中的亚铁离子和砷反应生成FeAsS沉淀,降低了地下水中砷含量,但由于地下水中Fe和硫酸盐含量有限,Fe普遍含量较低,硫酸盐耗尽后,CH4生成细菌就会成为主导力量,砷就会继续在地下水中积聚.此外,由于pH的升高,还可引起其他不同的酸根离子的解吸,如磷酸根、钒酸根、铀酰和钼酸根等也趋向于在溶液中积累,这些被吸附的阴离子以竞争吸附方式,进一步促进砷的解吸. | 作者: 
 | 王焰新    苏春利    谢先军    谢作明    WANG Yan-xin    SU Chun-li    XIE Xian-jun    XIE Zuo-ming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及教育部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  | 期刊:
 
 | 中国地质   ISTICPKU  
 |  | Journal: 
 | GEOLOGY IN CHINA  
 |  | 年,卷(期): 
 | 2010, 37(3) 
 |  | 分类号: 
 | P641.3 
 |  | 关键词: 
 | 大同盆地    砷    浅层地下水    环境磁学    环境矿物学    生物地球化学    
 |  | 机标分类号: 
 | P64 P31 
 |  | 机标关键词: 
 | 大同盆地  地地下水  成因  high  genesis  Datong basin  高砷地下水  铁锰氧化物  有机质  吸附  还原  含量  生成  铁磁性矿物  解吸  化学演化过程  地球化学过程  微生物作用  湖相沉积物  含水层系统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资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