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符败千就展示古老织布技艺。
深圳特区报记者 齐洁爽 摄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一平/文 齐洁爽/图
首次亮相的“非遗”馆里,来自全国各地的241项传统技艺同场争辉,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4项。畲族银器、寿山石雕、闽南特色纸质画、德化瓷烧、深圳香云纱、青海唐卡工艺品……古老与现代结合所透出的独特魅力,让观众折服。
“人”是最好的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这在67岁的符败千就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昨日上午,当她在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里静静织布的时候,总能吸引到一大批热情的观众围聚,手机、相机都对准了这位个子瘦小的老阿婆。她一会儿把絣(音崩beng)染架上的绳子绑紧,一会儿用腰机织布,一会儿双脚踩着纺车把棉花(黎族称为“吉贝”)纺成棉线。纺车上的楔子有点松了,老是掉下来,她就用工具再把它敲紧。
由于只会黎族语言,符败千就通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脚踏纺线车已经用了三四十年,是儿子做的,之前的纺车被虫子吃了。以前黎族妇女都会絣染,她15岁跟着老外婆学絣染,在一边看得多了,慢慢就会了,她很喜欢做这个,有时别人想在一边帮忙,她不让,嫌人家做不好。现在她招了三四个徒弟,29岁的小女儿已跟她学了10年。
忙着为展馆作最后布置的邓先生告诉记者,符败千就是絣染技艺的传承人。絣染的工序主要包括扎经(在经线上扎出图案)、染色、纺织,这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目前掌握絣染技艺的黎族妇女还不到百人。
记者看到,“黎族纺染织绣技艺”是海南非遗展馆的主打特色。该技艺已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是黎族历史和传统文化艺术的“活化石”,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著名的黎锦就是依靠这些技艺制作而成,“絣染”和“双面绣”是该技艺中最具特色的部分。“现在会双面绣的人只有四五个,很难。”45岁的符秀英有些焦虑,她一身黎族装扮,是双面绣的省级传承人。
当符败千就坐在地上,光着双脚、用腰机织布的时候,露出了小腿上蓝黑色的文身,脖颈处、脸上也有。邓先生介绍说,黎族妇女文身的历史至今已有3000多年,在传统习俗中,这是结束少女生活、步入成年的一个必需程序,于2005年入选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是极其珍贵的、不可再生的黎族传统礼俗之记载,被人类学家称为“刻在人体上的敦煌壁画”。目前在世的黎族文身妇女全部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当她们去世后,黎族妇女文身历史也将画上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