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天然状态下,平原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的补给,主要排泄形式为潜水蒸发,河道排泄、植物蒸发等。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河北平原区开始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高强度地开采使地下水长期处于超采状态,造成了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地下水埋深不断增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平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埋深的加大使地下水的垂向补给途径变长,入渗补给途中损失增加,从而使地下水补给时间滞后,补给量相对减少。水库的修建,使其下游河道水量减少。灌区防渗加固和节水灌溉的发展,使灌区渗漏水量减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地下水的补给量。
地下水在其生成运移过程中,依地形,地貌,成因及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形成其自身的补给、径流、排泄规律,人类活动的参与使天然状态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规律发生了变化。山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天然状态下以河川基流排泄为主,其次为山前侧向径流流出。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人工开采地下水夺取了部分河川基流量或河床潜流量,使河川基流量减少,泉水干涸等。
以河北省三河市大枣林村0105号观测井为例:自1986年观测以来,地下水埋深的变化较大。1990年前后,小麦春灌前(3月底4月初)地下水埋深为5米左右,到2007年为17.40米左右,在这二十年当中,地下水位就下降12米左右。1990年前后,由于地下水较浅,春灌期间,开泵后水位下降很快,停泵后地下水位回升较快。每年的3~5月期间浇灌小麦,地下水位的变化形成一个很大的漏斗,停泵后,水位逐渐回升,到每年的9~10月份,基本达到春灌前的水位,遇到丰水年水位会越过春灌前的水位。2000年以后,地下水位的变化逐年下降。主要原因:一是工农业及生活有水量的加大,高强度地开采使地下水长期处于超采状态;二是近年来降雨量的偏少,没有充分的地下水补给。近几年中,春灌期间停泵后,水位回升很慢,不能恢复原来(春灌期间)的最高水位,水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