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燃料油市场基本情况 燃料油是目前我国石油及石油产品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一个产品。在2001年10月15日国家计委公布的新的石油定价办法中,正式放开燃料油的价格,燃料油的流通和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产品的国际化程度较高。从2004年1月日起,国家取消了燃料油的进出口配额,实行进口自动许可管理,我国燃料油市场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
(一)我国燃料油市场的供应情况
我国燃料油的供应主要由国产油和进口油组成,在我国目前 4000万吨的燃料油消费中,进口量占到50%左右。国产油的来源主要分为靠近用户群的周边炼油场和远离用户群的远端炼油场两大块;进口油的来源基本上分为亚洲货、中东货和少量的欧美货三部分,进口燃料油主要在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口岸到岸并销售,其中广东省占到70%-80%。
国内供应的商品燃料油品种主要是船用燃料油和重油,船用燃料油(不包括柴油)比重很小,约占 1.2%,重油约占82%,还有一些无规格的产品。在燃料油的供应渠道方面,由于炼厂的原油加工量一直受到严格控制,促进了重油深加工技术的发展,扩大重油的加工能力,建设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已经成为各大炼油厂挖掘潜能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径。其结果便是国产燃料油产量不断减少。
从 1995年到2003年,我国石化行业原油加工量从1.3亿吨增长至2.5亿吨。但国内的燃料油产量却逐年下降,在1991到2003年的十多年里,产量由3243万吨减少到了2004万吨,下降了38%,而燃料油的进口量则由119万吨左右增加到了2378万吨,增长了近20倍,基本可以弥补由于国内减产而增加的需求量。
1.我国燃料油的生产情况(历年数据表格)
我国燃料油主要由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生产,少量为地方炼油厂生产。 2003年产量为2004万吨。从燃料油的分布地区看,明显呈现集中的态势,华东和东北地区的产量远大于其它地区。
附:全国各主要炼厂燃料油产量统计(吨)
单位名称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565385 | 961504 | 1058625 | 福建省炼化有限公司 | 37512 | 115620 | 192735 | 广州市番禺华鸿油品有限公司 | N/A | 252460 | 310912 | 广东中油高富燃料油有限公司 | 525000 | 431000 | 633000 | 江苏陵光集团 | N/A | 465015 | 809371 | 齐鲁石化海外上市公司(分公司) | 1123245 | 788864 | 725436 | 青岛广源集团公司 | 226635 | 311794 | 630588 | 山东滨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167804 | 232739 | 318454 | 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N/A | 569732 | 907291 | 延安石化工业公司延长油矿管理局 | 262353 | 455833 | 717392 | 延练实业集团公司 | 58939 | 86453 | 179007 | 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224956 | 287750 | 289208 | 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 | 56720 | 74437 | N/A | 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673644 | 644280 | 644879 | 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 | 375221 | 404325 | 454934 | 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 | 354856 | 296728 | 356710 | 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 | 537789 | 422524 | 520977 | 中国石化茂名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602803 | 534993 | 939753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708103 | 679937 | 699651 | 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 | 264911 | 175385 | 248688 | 中国石化武汉石油化工厂 | 227355 | 199838 | N/A | 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748704 | 575616 | 704765 |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 | 649643 | 548255 | 630928 | 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 | 460695 | 480073 | 431029 | 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分公司 | 589922 | 335723 | 329688 |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 | 367192 | 375263 | 201946 |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 | 231622 | 441293 | 188641 | 中国石油呼和浩特分公司 | 234269 | 219285 | 163159 | 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 | 168964 | 375263 | 201946 |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 | 700802 | 696980 | 435795 | 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 | 392684 | 385921 | 168993 | 目前国内炼厂为了提高石油加工的经济效益,在加工过程中一直采用深拔、掺渣等工艺减少渣油和燃料油的产量,提高轻油收率。同时由于重油催化裂化、渣油加氢等重油深度加工技术的发展,也为原油深度加工提供了可能,加之今年来加工的进口轻质油品较多,也促进了国内炼厂产品结构的轻质化。上述几点原因造成 90年代以来国内燃料油产量的不断下降。
2、我国燃料油的进出口情况(分国别)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2年同比增长% | 2003年同比增长% | 出口 | 2643 | 284235 | 550206 | 10652.9 | 93.6 | 香港 | N/A | 11218 | 39477 | N/A | 251.9 | 马来西亚 | N/A | 848 | 10770 | N/A | 1170.5 | 利比里亚 | N/A | 23377 | 43738 | N/A | 87.1 | 巴拿马 | 300 | 140899 | 241550 | 46866.2 | 71.4 | 进口 | 10334480 | 14106565 | 22319799 | 36.5 | 58.2 | 印度 | N/A | 49449 | 72641 | N/A | 46.9 | 印度尼西亚 | 21810 | 306544 | 1297565 | 1305.5 | 323.3 | 伊朗 | 45318 | 358689 | 1345287 | 691.5 | 275.1 | 日本 | 395461 | 697198 | 1008140 | 76.3 | 44.6 | 马来西亚 | 423794 | 883187 | 1165408 | 108.4 | 32.0 | 菲律宾 | 203258 | 495542 | N/A | 143.8 | N/A | 新加坡 | 1878445 | 3437554 | 4821279 | 83.0 | 40.3 | 韩国 | 5096789 | 3965302 | 5568348 | -22.2 | 40.4 | 阿联酋 | 58471 | 51221 | 215474 | -12.4 | 320.7 | 也门共和国 | N/A | N/A | 123214 | N/A | N/A | 台湾省 | 71797 | 70002 | 45350 | -2.5 | 547.8 | 俄罗斯联邦 | 1681588 | 324421 | 4485095 | 92.7 | 38.4 | (二)我国燃料油市场的需求情况和消费情况
2002年我国燃料油表现消费量3437万吨,历年燃料油消费变化不大,但2003年我国燃料油的消费量增长较快;当年的燃料油消费量在4400万吨左右。
历年我国燃料油供需状况(万吨, %) 年份 | 产量 | 进口量 | 出口量 | 表观消费量 | 增长率 | 1990 | 3268 | 65 | 75 | 3259 | | 1995 | 2961 | 600 | 18 | 3543 | 8.7 | 1996 | 2505 | 854 | 28 | 3330 | -6.0 | 1997 | 2311 | 1267 | 38 | 3540 | 6.3 | 1998 | 2100 | 1534 | 50 | 3585 | 1.3 | 1999 | 1959 | 1406 | 21 | 3345 | -6.7 | 2000 | 2026 | 1423 31 | 31 | 3417 | 2.2 | 2001 | 1841 | 1816 | 43 | 3614 | 5.8 | 2002 | 1848 | 1650 | 61 | 3437 | -4.9 | 我国燃料油消费的主要方式是以燃烧加热为主,少量用于制气原料,具有较强的节约和替代潜力。从我国石油供需情况看,工业用油占石油消费量的一半,其中燃料油又占工业用油的 35%,因此,我国减少工业用油的重点将放在燃料油替代方面,是缓解我国石油消费过快增长的有效途径。
2002年国内燃料油分行业消费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燃料油消费主要集中在发电、交通运输、冶金、化工、轻工等行业。其中电力行业的用量最大,占消费总量的 32%;其次是石化行业,主要用于化肥原料和石化企业的燃料,占消费总量的25%;再次是交通运输行业,主要是船舶燃料,占消费总量的22%;近年来需求增加最多的是建材和轻工行业(包括平板玻璃、玻璃器皿、建筑及生活陶瓷等制造企业人占消费总量的14此其他部门的燃料油消费占全部消费量的比例变化不大。
各行业燃料油的主要用途如下:
• 电力行业的燃料油消费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燃油发电、供热机组,二是燃煤机组的点火,助燃和稳燃用油。
• 石油化工行业的燃料油使用主要在自备电厂的发电、油田生活采暖、炼油厂生产工艺用热。
• 化肥厂生产周原料和燃料以及其他化工生产。
• 建材行业消耗的燃料油主要用于平板玻璃和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随着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一部分高档产品生产将会逐步转向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为燃料。
• 钢铁行业消费的燃料油主要用于加热炉、自备电厂发电供热和耐火材料等方面。
• 化工行业耗油主要用于化肥、炭黑、原油加工和化学品生产供热。
我国燃料油的主要消费地区集中在华南、华东地区,占全国消费总量的71%左右。
在我国燃料油市场中,广东省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广东省是全国燃料油需求量最大的省份,近几年全省的燃料油需求均保持在 1,000万吨/年以上的水平,占全国燃料油总需求量的1/4到1/3。在进口方面,历年广东省的燃料油进口占全国进口量比例在5 0-8 0%之间,进口燃料油是广东市场供应的主要渠道。
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升的影响,燃料油价格也随之上涨。2003年广东口岸进口燃料油的平均价格为184美元/吨,比2002年的159美元/吨价格上涨了16.1%。燃料油进口主要产地为新加坡、韩国和俄罗斯。2003年广东口岸分别自新加坡、韩国进口燃料油 462.5万吨、 321.8万吨,分别增长33.8%、 7.3%。从俄罗斯进口 255.1万吨,下降18.4%,自上述国家的进口量合计为 1039.4万吨,占进口总量的 66.1%。
广东省内具有燃料油经营资格的贸易公司有数百家,此外还有大量的燃料油终端用户。从事燃料油贸易的公司组成形形色色,数目众多,国家、集体、私人公司互相竞争,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在燃料油市场上取得优势地位。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广东燃料油市场是一个近似于完全竞争的市场。
(三) 燃料油价格波动在我国的具体表现
1、 燃料油异地价格波动的表现
首先,相关市场不同步变化是异地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
中国燃料油市场的供应主要由进口油和国产油两部分组成。国产油的来源基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靠近用户群的周边炼厂,另一部分是远离用户群的远端炼厂。受种种原因,这两部分货源在成交时间和实际到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进口油的来源基本分三部分,一是亚洲货(韩国、俄罗斯和新加坡等),二是中东货(沙特等),三是少量大船欧美货。由于航运距离和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原因,这三部分货源在成交时间和实际到货上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上述两项不确定性会导致异地市场的供应条件出现不同步的变化,而这种不同步的变化就会造成中国进口燃料油价格和新加坡燃料油价格出现异步波动的现象。
其次,相关市场运行机能的差异是异地价格异步波动的重要原因
目前在中国燃料油市场上还无法从事远期标准化合约的交易。而在与中国燃料油价格密切相关的新加坡燃料油纸货市场上,远期标准合约的交易已经十分普遍。
通常中国的燃料油供应商及用户只能通过较为传统的库存手段来提高盈利、控制成本或规避风险。而在新加坡,有条件的燃料油供应商、贸易商和用户不仅可以应用传统手段,同时还可以通过远期纸货的交易手段了达到与应用库存同样的目的。
由此来看,在时间与空间上,中国燃料油市场与新加坡燃料油市场在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就会导致异地出现不动的价格波动。
2、燃料油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特点
燃料油是原油的下游产品,因此燃料油的价格走势与原油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有关机构对 2001-2003年间纽约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货和新加坡燃料油现货市场180CST高硫燃料油的价格走势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二者的价格相关性高达94.09%。
在石油燃料中,燃料油是一个小品种,它的供需状况受原油价格、国家政策、炼油装置开工、原油加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长期预测有较大难度,尤其是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变化更难把握。与原油一样,燃料油市场的特点是价格波动非常剧烈。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权威的燃料油基准价格,而国内燃料油价格与新加坡市场基本接轨,因此以新加坡燃料油市场的18 OCST高硫燃料油为例,观察近三年燃料油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2001年11月份FOB新加坡现货价格为每吨9 6美元左右,仅仅在13个月以后的2003年2月价格就上涨到210美元/吨,价格上涨幅度为 118%。
正因为燃料油的价格波动是如此剧烈,市场产生了对规避燃料油价格风险的强烈需求,这对于燃料油期货上市后的交易活跃是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由于目前国内暂时还没有相关的避险工具,因此国内的燃料油经营企业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在新加坡燃料油纸货市场上从事避险交易,并且在交易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据市场人士介绍,目前新加坡燃料油纸货市场上约1/3-1/2的交易量来自于中国内地。
以上为燃料油期货的成功推出打下了一定的市场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