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人权, 梁 杏, 孙蓉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本成果为地质调查项目《水文地质发展战略与水工环地质调查战略研究》成果之一。 我国著名的地质制图专家、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王明德,一直关注面向非专业用户的地学图件编制,特别是应用性水工环地质图编制的研究与推广。本文的主要材料与论点,取自王明德公开发表与未发表的论文与讲演稿,目的在于呼吁尽快推进面向非专业用户的水工环地质图件的编制。 地质图件是最重要、最直观的地质成果,是传递空间地质信息的重要载体,一套好的地质图件,作用胜过连篇累牍的地质报告。 地质工作的重心,已经由过去的资源保障,转变为现今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保障并重。因此,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服务对象与服务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懂得地质专业的地质人员或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为他们提供的反映地学现象和规律的基础性地学图,他们能够读懂;现在,非地质专业的规划、决策人员等成为地质成果的重要受众,必须为他们提供通俗易懂的、反映工程行为的措施和建议的实用性地学图(表1)[王明德,1991]。 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各国即已开始编制供非专业人士使用的实用性地学图件[王明德,1988]。1984年4月,原西德地调局H.R.BOSSE博士等二人访华,介绍了他们将地质图件以最简单的专题形式提供给政府部门,为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的情况。当时的地矿部副部长温家宝对此作了批示:“编制简化专题地质图的做法值得借鉴,请地矿司、水文司、资料局参阅,研究创造出适合我国情况的多种绘图方法。”同年11月,原地矿部派员回访西德地调局。1986年7月,原地矿部与城建部在北京联合召开的全国城市地质工作会议上,地矿部翻译并分发了《联邦德国下萨森州不来梅州区域自然资源地球科学参考图集》(自然环境潜力地学图系)。在此次会上,原地矿部副部长夏国治指出:“地质报告行话太浓,外行人看不懂,针对性不强。西德编制的一套用于国土规划的、让非地质人员也能看懂的地质图件,很值得我们借鉴。”1987年12月,原地矿部副部长张宏仁,在全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会议上说道:“相当多的工作成果置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于不顾,一直沿袭几十年一贯制的‘地质八股式’的报告写法,文字冗长,地质现象和条件描述多,而应用部门真正需要的结论性意见和建议空泛;基础性图件多,应用性图件少,并且图面复杂,非地质人员难以看懂和应用。”,“工作成果要能为规划设计、政府监督、社会公众所应用。”,“报告、图件繁琐,针对性差的问题,要切实加以克服,同时要简化出版方式,缩短出版周期。” 2002年2月,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说:“用图件表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图是最直观的。图让人看不懂是最糟糕的。……我们这个图(指《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图集》),要更好地面向领导层,让领导能看清、明白、使用……。”[王明德,2003] 表1
科学性地学图与实用性地学图的主要区别
[王明德,1991] | | | | | | | | | | | | | | | | | 评价性、决策性认识(对主体与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自觉评价;对主体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的预期决策) | | | | | | | | | | | 以今论古、以果导因。从时间轴上往前观察,使用寿命长,讨论的大都是既成事实。 | 讨论的重点是今天和未来,即进行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图件需随时输出。 | | | | | | | | | | |
早在20年前,我们已经知晓面向非地质专业用户的应用性地学图件的意义与做法,而历届领导又十分重视并不断指出,地质成果“行话太浓,外行人看不懂”,“非地质人员难以看懂和应用”,并要求对此进行“研究创造”、“借鉴”和“切实加以克服”。 那时以来,我国在应用性地学图件编制方面,也做出过良好的示范性成果。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王明德研究员主编、浙江水文地质大队与宁波环境地质站参编的《宁波市环境地质图系》,受到联合国亚太经社会(ESCAP)的高度评价,认为该图系“在改进地质和规划部门之间的信息传输方面进行了可贵而又成功的尝试,说明中国在改进地质资料的易读性研究方面遥遥领先世界”[中国地质矿产报,。 尽管领导十分重视,有关的示范性工作也已取得重大突破,然而,20年过去了,这方面的工作却并没有明显改进。以目前进行的城市地质工作为例,仍然“与国民经济建设、环境规划结合不甚紧密,调查评价体系恪守固定模式,实用性差,成果多被束之高阁”[冯小铭等,。那么,症结究竟何在? 我们认为,应用性地学图件之所以长期不能推广,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在认识方面,水工环地质工作者没有深刻理解由于服务对象的变化,服务方式也应有相应的转变;没有深刻理解实用性图件在成果有效转化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从领导层角度分析,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从传统地质图到应用性地学图件转变,是一项牵涉面很广的复杂工作,涉及水工环地质队伍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与工作量的变化。因此,如果只是一般号召,而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是难以推动和落实的。 现今的水工环地质工作,服务对象以及服务的方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的水文地质工作和工程地质工作成果,是开发地下水和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用户对有关地质信息的需求迫切,因而很明确,用户懂得成果的价值与如何使用,成果转化不存在障碍。目前的水工环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大为扩展,如生态环境地质工作和城市地质工作,都是以前所没有的;此类工作,与潜在用户之间没有明确的合约关系,潜在用户往往是领导和决策层以及不懂得地质专业的人员,他们并不理解地质信息的价值,更不懂得如何应用地质成果,因此,成果转化存在一系列障碍。例如,城市地质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城市决策层、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部门,但他们并不理解地质成果对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意义,即使理解了地质成果的价值,也看不懂我们提供的专业性地质图件,因此,往往出现地质工作成果被搁置一旁,不予理会,不被采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编制非地质专业人员能够看懂的实用性地学图件,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细节,而是涉及地质信息能否有效传递、地质成果能否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大问题。缺少地质成果有效转化这“临门一脚”,纵使我们花费了大量财力、物力与人力,如果不能被用户所理解与接受,我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国家投入的大量经费,都将白白浪费。 面向非专业用户的应用性地学图件,要求具有针对性、通俗性和实用性。为此,地质人员必须掌握相应服务领域的知识,与服务对象进行密切有效的沟通,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与此同时,要以生动实际的例证,让服务对象充分理解地质信息对于他们的价值。以城市地质工作为例,从事城市地质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知识,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使从事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人员理解地质信息对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与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共同探讨,如何编制他们看得懂、用得上、切合实际的实用性地质图件。例如,城市的空间布局的优化配置,应服从于城市功能发挥的总体需要,地质条件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因此,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图时,地质人员不能仅仅考虑地质条件,应该充分了解城市规划的意图,与规划部门反复沟通,力求将城市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的建议与充分发挥城市功能有机结合,提出有实用价值的综合性评价。 为了促使应用性地学图件能够真正推广,需要采取成龙配套的、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制订相应的法规、规范和奖惩办法。例如,为了发挥地质人员编制应用性地学图件的积极性,为了使地质部门与成果使用部门能够密切配合,需要制订相应的保证地质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法规(例如,城市规划必须充分利用地质信息,由于未利用地质信息造成的失误,城市规划部门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面向非专业用户的地质成果,必须要求同时提供基础性的和应用性的两套成果,否则不予验收。还应当做出规定,面向非专业用户的地质成果,必须有使用部门参与评审,专门就成果的实用性进行评价。成果的实用性,应当成为地质成果评奖的重要条件。编制应用性地学图件,花费的硬工作量有限,但是,软工作量却很大,在工作量计算中,应当予以充分考虑。对于应用性地学成果的编制与推广等这类软科学课题,应当专门立项进行研究。在有关专业委员会中,应当设置应用性地学成果的专门小组。举办专门的培训班与研讨会,研究应用性地学成果的编制与推广。 城市地质工作涵盖了全部水工环地质工作,对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十分重要,因此,面向非专业用户的应用性水工环地质图件的推广工作,应该首先在城市地质工作中寻求突破。 顺便在此提及,现行的基础性(科学性)水工环地质图件的编制方法,未能反映当今水工环地质的发展现状,也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同样需要重新审视与改进。 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水工环地质编图人员,是保证地质成果质量与地质信息有效传递的关键。但是,迄今为止,我们并没有专门的编图人员培养途径与措施,对于此项重要工作,需要加以研究与落实。 关于应用性地学图件编制的理论与方法,王明德研究员在他的公开发表的论文以及讲演稿中,已经作了十分精辟的阐述,在此不再赘述。承蒙王明德研究员允许我们引用他未公开发表的研究内容,在此谨表深切的谢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