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新方法 | 为实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提供技术保证 | 【2011-01-14 来源: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赵琳】 | | 历时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中美环太平洋成矿动力学背景与资源评价新方法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提出了“地质过程解析法——资源评价与选区”新方法,适用于周边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为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技术保证。 ( w, L; X! u: D6 G- M; L
7 [$ K7 q7 L' ^ t 该课题自2008年启动,由发展研究中心承担并组织实施。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比中美环太平洋成矿带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区域成矿特征,建立成矿动力学模型;采用中国的“综合信息法”(地、物、化、遥)和美国的“三部式”资源潜力评价方法,分别对中美环太平洋成矿带的典型区域开展两种方法对比研究和矿产资源评价,从而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的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新方法。
& H7 F. |- J2 N' q4 k1 Z7 t& P& l% P5 h' I! g
经过近3年的工作,该课题系统收集、翻译、整理了中国东部、美国西部火成岩、典型矿床(点)资料,建立了中国东部、美国西部铜、铅、锌等主要矿产数据库;编制了1:1000万中美环太平洋成矿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图;系统收集整理了中国东部、美国西部火成岩、典型矿床(点)资料;开展了中美环太平洋成矿带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序列研究,为中美环太平洋成矿带动力学和中新生代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对比奠定了基础。在综合、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过程解析法——资源评价与选区”新方法,强调以现代大陆动力学为指导,从壳幔深部演化角度来审视地质过程、成矿作用过程,以一个地区大规模成矿作用为主线;辨别现今矿产资源的存留状态差异,作为资源评价与选区的依据。在方法和理念上是一种创新,为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 Y t4 B/ i% a) u% @; T# H9 A/ E- Q' r. u
据悉,环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涉及的国家多、矿产资源丰富,从中总结出的规律对于“有的放矢”地在相关国家搞好资源外交,支撑和推动我国实现资源、外交“双赢”具有重要意义。 * s1 S {* J- I
+ d$ S& @5 H- |: u4 y! G$ 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