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质学报》 1998年03期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质异常与成矿
吕新彪 赵鹏大 姚书振
【摘要】:笔者运用地质异常理论和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沉积、构造和岩浆岩异常的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异常是导致矿床层控性的主要因素;地壳升降运动产生的升降异常带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含矿建造;构造复杂度异常控制了铜铁金矿床的空间定位和分带;中生代岩浆岩的异常演化是铁、铜元素从岩浆中分离,并富集成矿的必要地质过程;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异常制约着铁铜金矿带的时空结构;地质组合熵异常是反映多种地质因素组合的成矿有利程度的综合变量,可作为矿产定量预测的评价指标。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地质异常 铁铜金矿床 矿产分布 定量预测 长江中下游
【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编号9449104)
【正文快照】:
地质异常是在成分、结构、构造或成因序次上与周围环境有明显差异的地质体或地质体组合比。地质异常分析就是从各种地质因素及其组合特征(几何、时间、空间和结构的特征)的变化性出发,考查地质作用及其产物的异常特征,及其对矿产形成和时空分布的特殊影响。 长江中下游地区曾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质异常与成矿.pdf
(237.57 KB, 下载次数: 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