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中国古代金属技术(铜和铁造就的文明) ! S4 {, U& Z4 [3 v& u7 H: ?, n
图书编号:1728758
* Q/ ?) L* i' D$ v7 F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e ~4 u% n. `) h/ Q) X$ P
定价:120.0 ( b1 e# p6 i! `8 n2 b
ISBN:753472320 , }6 I0 a% @9 x
作者:华觉明 ' P+ D7 I0 p4 G; |$ i
出版日期:1999-04-01
9 d6 \, ~' K. J# V' r# f! l版次:1 % t9 ~- ^6 I) P, u" H
开本: , K) Z) ]6 t! R8 b
简介:; l* X, g% k7 N; U# O( T
本书对中国古代金属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作了系统的论述,全面深入地讨论了青铜冶铸技术和钢铁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中国青铜文化、铁器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作者在长期潜心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前人、近人的有关研究成果,融文献考订、实物分析检测、传统工艺调查研究和复原试验等手段于一体,学术见解和研究方法多有创新。( _7 I ?+ [( w- _4 P
% q1 R9 c) ^5 i) |, C本书内容丰富,论证翔实,并有大量彩图及图片,反映中国金属技术史和冶金考古的最新成果。7 ]; G* E' U9 Q9 l6 O
! P. o! d8 X' h& p. c2 R
本书可供历史、科技史、考古、美术史、采矿、冶金、金属工艺等学科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大学生、研究生阅读,也可供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 d1 }' I3 {! r
/ z( w/ {( {4 l9 z {6 B; u目录:
8 x1 c. A* w% |' ^2 G第一章 绪论- |+ ~7 A8 I4 V' ~
0 u' o0 V/ F6 V% e3 ^9 `. l" ^
第二章 冶铜术和青铜冶铸生产的社会前提1 Y* Y# F( S9 N7 p6 g2 Q. P0 a
/ Y8 d9 O* e& m8 f: p& u6 \% J
第三章 商周青铜冶铸业与采铜、炼铜技术( O' f* g" Y# S# K
& {7 K# y# E0 V q# Z* _ x% e第四章 商周青铜器的范铸技术
2 F# E2 A) D2 `1 g, K9 a. j3 s y) I* s
第五章 转变期的青铜器铸作技术——金属工艺的综合运用
; W8 }: W. y8 |% W: J. r3 ], [9 x/ K% d% m$ d
第六章 转变期的青铜器铸作技术——编钟的设计制作研究3 w/ U$ d- ^- z3 {+ L
3 ^$ I: J3 E7 Z# W7 k
第七章 三代铜器的合金配制
6 k. R1 p5 Y" X7 A t7 e* H
) ?. U* o0 c9 P) e$ S6 {7 F第八章 冶铁术的兴起及其前期发展(上) x) W+ d4 @4 n+ D, H/ h- M B
, \6 x5 p/ s1 g+ o/ r* E9 o3 M
第九章 冶铁术的兴起及其前期发展(下)
z* m) l1 e/ d3 L
( z4 b9 {2 w7 M+ P第十章 叠铸术: }7 Y P; T6 C; q' w, k
4 }' }" P3 X2 r7 o* f: I9 b3 o# b
……0 l* B# p, j- c6 b) o" H
( Q. |$ w# p2 M; X+ r4 t1 Q
附文一 《大冶赋》初探——考释、迻译和述评+ G" W# j6 K! W" S; c, o
/ w: u/ N8 {3 Y/ D# O/ E1 ]附文二 和的哲学——从技术和文化来考察8 Q6 F0 x2 l3 x8 ]# ^6 O
7 [' q5 T; M# U5 v
索引! }( j- I2 O5 A. I
; v G8 W+ w+ @+ |) R& z中国历史年表; E7 m& m" @4 A& M4 {0 G) ~
4 A( B$ Z! r- R* w; W7 w. ^+ ~; p) {
作者论著目录(1958-1998)1 W! }3 t" i) D3 O* f% d
: t4 F; R; ~' l" Z1 h
英文简介
' T9 B( g1 L4 U4 _/ S0 ~5 i2 k# e
0 H) w$ i3 _$ c9 {/ q/ T8 k8 s; m英文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