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怎样成为下属心目中的好领导
李小兰 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是组织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领导干部除了要做让上级放心的好下属之外,还要成为使下属称赞的好领导,因为领导干部履行好职责、实现有效领导,需要有追随者,离不开良好的干部群众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下属心目中的好领导呢?
一、真正了解下属心目中好领导的标准
缺乏目标的行动必然是盲目的行动。要成为一个好领导,必须首先真正了解下属心目中好领导的标准。实践证明,好领导大致有以下几个标准。
一是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进取心,能够用事业凝聚下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成为一个好领导的基本要求。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责任感,那么这个民族是可悲的;一个领导者如果没有了责任感,那么这个领导者是可耻的,他永远都不可能得到下属的承认和尊敬。领导者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把下属和群众的冷暖时刻放在自己的心坎上;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会有廉耻之心,甘于过俭朴的生活;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有强烈的进取心,带领下属锐意创新,不断开拓事业的新天地。概而言之,一个富有责任感的领导者,才能正确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给下属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切实的安全感,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从容不迫、处变不惊,让下属感觉到自己的领导是可以依靠和信任的人。
二是公道正派,不凭个人好恶用人处事,不拉帮结派。要能够领导好下属、管理好下属,首先就得自身公正。领导者自身如果缺乏公道正派的品质,其他办法再多也无济于事。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领导者对待下属时,完全没有原则,纯粹凭自己的爱好,表现出浓厚的主观色彩,做出许多厚此薄彼的事情来。应当明白,每一个下属都对自己的领导待人处事的态度十分敏感,如果领导者习惯于把某个人当成自己的心腹,又把另一些人当成外人,长此以往,就会使那些被你当成“外人”的下属失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对你的信任。
三是坚持人格平等,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尊重下属,执行好民主集中制,这是赢得下属尊敬的一个必要条件。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尊严,都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哪个下属愿意把看低自己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呢?但是,有些领导者就是喜欢把下属看成低自己一等甚至几等,往往有很强的唯我独尊意识,喜欢居高临下,批评下属时态度粗暴、言语尖刻,工作中喜欢搞“一言堂”,不愿意听取下属的任何意见和建议,无视下属的合理要求。这样就容易伤害下属的自尊,拉开与他们的心理距离。事实上,领导与下属之间,本来就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人格的差异。所以,无论下属犯了什么错误,你在批评下属时,如果坚持人格平等的原则,让下属觉得领导的批评是真的为他好,而不是通过批评下属来抬高自己,或显示自己的权威,那么你就一定能够获得下属的信任。如果你在工作中发扬民主作风,能认真倾听下属的心声,就必然能够让下属感觉到他们自身的价值,也可以为工作安排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的领导,又有哪一个下属不愿意与他共事,又有哪一个下属不愿意敞开心扉和领导走到一起,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呢?
四是有爱心,不算计下属,肯为下属着想。有爱心是成为一个好领导的先决条件。有爱心的领导者,一般都会主动为下属着想。何况,只有肯为下属着想,把下属的利益看做和自己的利益一样重要,把下属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去努力克服,才有可能团结人、凝聚人。这样的领导者所获得的,也一定是下属最诚挚的尊敬。那些缺乏爱心的领导者想的往往只有他自己,因此,不仅不会主动为下属着想,而且还看不得下属的好,会千方百计去算计下属。要知道,没有一个下属喜欢没有爱心只会要求的领导,也不会有哪个下属愿为只知道要求不知道付出的领导努力工作的。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为下属做了什么,你在工作中为下属付出了什么、奉献了什么,下属就会为你结出什么果。
五是有能力,有谋略,困难面前敢于担当。一头狮子带领的羊群胜过一头绵羊带领的狮群,这句话不无道理。作为下属,从来就不希望自己的领导者像一头绵羊,而是希望自己的领导者像一头雄狮一样坚强有力,敢于担当。所以,领导者的工作能力强不强,同样关系到他在下属心目中的地位高不高。身为领导者,如果自己不学无术,热衷于吹牛拍马,只知道在那里发号施令,搞瞎指挥,做出一大堆劳民伤财的事情,肯定会招致下属和群众的怨恨。相反,如果你不仅是业务方面的行家里手,而且领导能力也十分强,工作起来游刃有余,尤其当工作处于困难和逆境时,不是在那里畏首畏尾、躲躲闪闪、焦虑急躁、束手无策甚至是推卸责任,而是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敢于承担责任,并且带领大家一道,努力寻找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积极挽回一切损失,这样的领导者,不可能没有追随者,也不可能不受下属尊重。
六是善于借助每一个下属的力量,工作起来有法则。所谓有法则,是指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有方法和准则。没有方法和准则,就必然缺乏工作效率,就无法取得令下属满意的工作成绩。理论和实践都说明,领导工作中最大的法则就是要善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民间有句俗话,叫做“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领导过程也是这样的。一个领导者即使有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在一个单位或集体中,领导者虽然掌握着最高权力,但在很多事情上却不一定全了解,即使知道,也可能鞭长莫及。下属对一些争隋可能了解得比你要全面得多、透彻得多,他们是工作的实践者,也是问题的经历者。所以,领导者要有豁达的胸襟,能尊重下属的选择,能与下属建立起真诚的伙伴关系,拉近与下属的距离,避免形成下属与领导之间的对立局面;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尤其要选好人才,把握住关键人才,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最终同心协力完成工作。这样的领导者才能让下属感觉到可以信赖,值得尊敬。
二、如何使自己成为下属心目中的好领导
明白了好领导的标准,就明白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具体来说,要成为一个好领导,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要有成为一个好领导的内在要求。应该说,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想成为一个好领导。但是,有的领导者不仅没有成为下属心目中的好领导,反而还被下属所不齿,这是什么原因呢?根源在于有些人对于成为一个好领导,也只是偶尔想想而已,由于内在要求并不强烈,意志不是十分坚定,一旦遇到困难和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干扰,便失去了耐心,甚至放任自己。作为领导者,首先应该明白,阻碍自己成为下属心目中好领导的,不是别的任何原因,而是自身的主观因素。这正如孔子所说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其实不远啊,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仁德全靠自身的努力,靠道德的自觉,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仁,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我们成为一个好领导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领导者一定要有当个好领导的强烈愿望,要把成为一名好的领导者作为自己不懈努力和奋斗的方向,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是要学会换位思考,真心实意地为下属着想。要成为下属心目中的好领导,就必须有一颗推己及人之心,善于换位思考,能够站在下属的立场上看问题,真心实意为下属着想,帮助下属解决实际困难。现实中,无论你的领导是多么成功,你的团队业绩是如何的好,每个人的收入是如何的高,总会有人有各种各样的苦恼,也许是经济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这个时候,作为领导者,你就要站出来,发挥你的作用,为下属解决实际困难。在他们身处逆境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振作起来。在下属的心目中,这就是领导对他们最大的关心和信任,他们会更加努力工作来回报你。
三是要不断加强自身人格修炼,真正做到扬长补短。好的领导,无一例外地都具有完善的人格,他们用自己的能力说话,时时处处展现出既权威又有亲和力的领导风范。因此,一个领导者,如果他自己不能做到修身养性、完善人格,那么他就不可能做一个好人,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好领导。下属总习惯于向上看,领导者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下属的眼睛。当领导者的地位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其言行就会被自己的下属散播出去,甚至是遭到超现实的模仿。所以,领导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人格培养,让人格完善起来。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事要讲信任,待人要诚恳,处理事情要公正、谨慎,要尊重下属,信任他们并且给他们发展的机会,等等。
四是要注重学习,不断总结,提高做领导工作的综合能力。没有人天生就善于当领导,更没有人天生就是一个好领导。领导工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十分强的工作,这就决定了领导者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习是为官从政的基础,不学习做不好人,更加做不好官。正如毛泽东所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就好像在暗沟里行走,容易到处碰壁。在信息时代,今天学到的知识明天就有可能过时,要使自己的思想不断适应新的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经常学习、不断学习。好领导往往会自觉地挤出时间用在提高自身的能力上,会抓紧一切时间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含金量,同时也提高在下属心目中的分量。
作者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本文来自《领导科学》杂志2010年9月下第20页 |
|